雍和宮大殿前的庭院中,有一座高達1.5米的青銅須彌山,它不僅給宮殿增添一絲嚴肅之感,而且讓人覺得雍和宮就是“重要”的地方。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須彌山是一位太監的寶貝,卻因一個特殊的原由被搬到雍和宮前,這個特殊的理由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給您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它是康熙帝命人修建,並賜予四子雍親王的府邸。雍正三年時,雍親王的府邸成為行宮,名為“雍和宮”。在百姓口中,雍和宮是“龍潛福地”,因為雍和宮共出了兩位皇帝,一個是雍正皇帝,而乾隆皇帝也是在此處誕生的。乾隆九年,乾隆派專門的大臣前去雍和宮料理相關的事務。
在遊覽雍和宮時,很多遊客來到大殿的庭院,都會停下腳步,仔細觀賞一件文物,它就是青銅須彌山。這座製作非常精美的“青銅須彌山”,坐落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橢圓形的池子中,下面是兩塊漢白玉拼接而成的底座,底座四周雕刻各式各樣的佛像。
須彌山的造型非常嚴謹,其上面為重檐樓閣式的宮殿,周圍雕刻着九山八海,再下面山巒疊嶂。仔細觀察青銅須彌山後,我們可以在一側發現刻有“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施供”字,看到這裏後,很多讀者非常好奇,雍和宮內為何會出現大太監馮保的物品呢?
在正式揭秘前,小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馮保。萬曆皇帝剛繼位時,有兩個人對其極為重要,一個是名臣張居正,另一個就是大太監馮保。
萬曆皇帝繼位時,馮保任司禮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當明穆宗去世後,馮保成為“顧命大臣”,地位極其尊貴。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青銅須彌山是太監馮保為當時的番經廠供奉的。經過朝代的更迭,番經廠改名為“法淵寺”。在60年代初期,因修建工廠的需求,當地決定將法淵寺拆掉。
法淵源寺被拆掉,裏面的物品該如何處理呢?據説,一位文物愛好者得知破舊的法淵寺要被拆掉,立即趕到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討論青銅須彌山該如何處理,當文物愛好者得知工人要將其砸碎賣銅後,立即將上前阻止,並聯系雍和宮的工作人員,讓他們收藏這件物品。正因如此,青銅須彌山才被送到雍和宮。
雍和宮對青銅須彌山非常看重,他們將其放在大殿前非常醒目的位置。久而久之,青銅須彌山竟成為雍和宮的標誌性物品。
我們去到雍和宮時,都會看到一個場景,遊客們竟拿出銀幣,向青銅須彌山的頂部拋過去,如果一次沒有成功,他們還會嘗試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因為他們相信,銀幣扔得越高,自己許下的願望就會很快實現。
青銅須彌山不僅是一件重要的佛教文物,它更是歷史的傳承者,為後人研究清明兩朝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如今,它靜靜地聳立在雍和宮前,向遊客們展示自己獨有的風采,如果各位讀者對其感興趣,可以趁着週末去看一看,也許您在“須彌山”上,會發現更多的秘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