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必須去瑞士旅行

為什麼必須去瑞士旅行
  瑞士是現代旅遊業的始作俑者,而瑞士最早接待的大批遊客來自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自那時開始,瑞士越來越成為全球各國遊客都向往的旅遊勝地。某種程度而言,當年的英國遊客引領並定義了此後的瑞士遊:無論遊客們的種族、國籍以及所處時代如何不同,瑞士成為出國遊的必到之地,卻恆久不變。

  這,究竟因何而起?英國劍橋大學院士羅伯特·麥克法倫撰寫的《心事如山》一書,回顧並分析了當初為什麼大批英國人會前往瑞士旅行。他的分析或許也可以作為各年代、各國家遊客們選擇瑞士的解釋。本期“瑞士深度遊”特別轉載該書的部分章節,並選擇當年多次前往瑞士的英國遊客之一、天才畫家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 1775-1851)所畫的瑞士山水名作。

為什麼必須去瑞士旅行
  大英帝國的繁榮帶來了穩定、富裕和舒適的生活環境,維多利亞時代的公民們越來越喜歡冒險。中產階級需要一個打開危險的閥門——可供他們釋放在養尊處優的城市生活中積聚起來的精力的地方——而阿爾卑斯山正是那個地方,因為在那兒,每個人都會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冒險的程度。“冰川上的危險,想象的成分超過了真實情況,”在下面一章“冰川”中,巴德克的瑞士旅行指南這樣安慰讀者。的確,對大多數的遊客來説,那正是關健的一點:你可以盡情想象阿爾卑斯冰川上發生的可怕事件,他們逐漸遍佈於高山上,但是並不經常發生。不時有人喪命的事實鼓舞着那些活着的人,因為他至少不斷提醒死亡的可能性,這是高山經歷的本質。

為什麼必須去瑞士旅行
  維多利亞中期對高度帶來的恐懼的熱忱,可以通過阿爾伯特•史密斯(Albert Smith)的成功來窺探。這個大嗓門的諷刺作家和企業家,從1853年起就以他的展覽——“攀登勃朗峯”,進駐了倫敦皮卡迪利(Piccadilly)寬敞的埃及大廳。史密斯是一個喜歡坐着的人,在大量的旅行指南和無節制的酒精援助下,終於在1851年8月登上了勃朗峯(史密斯探險的液體儲備如下:六十瓶法國廉價葡萄酒、六瓶波爾多葡萄酒、十瓶聖喬治、十五瓶聖讓、三瓶柯納克白蘭地和兩瓶香檳)。他回來時整個倫敦都在議論他的成功,然後在1853年3月啓動展示廳,史密斯對公眾講述了他的登山歷程,大廳裏有不少漂亮的女性引座員,穿着阿爾卑斯山區的少女裝——緊身連衣裙,一張剪下來的瑞士小木屋的圖案(根本不管勃朗峯是在法國),在舞台的後面,到處是收攏起來的阿爾卑斯山的透視畫,還有一隻毛髮蓬鬆的聖·伯納德瑞士救護犬——以及阿爾卑斯山逼真的最後亮點——一隻強打起精神的巖鈴羊在鑲花地板上掠過,在表演時不識時務地拉下糞便。史密斯用洪亮的嗓音敍述他扣人心絃的登山故事的同時,交響樂團在樂池裏演奏了《查莫尼波爾卡》(Chamonix Polka)和《勃朗峯誇德里爾舞曲》(Mont Blanc Quadrille)。

  換句話説,那展覽,是有關阿爾卑斯山的一場低俗演出。但是他提供了間接體驗冒險的機會。“你傾斜着身體開始攀登,”史密斯用有力的聲音,向全神貫注的觀眾描述他如何攀登莫德拉科特峯(Mer de la Côte),“下面除了冰雪深坑,什麼都沒有。如果腳底打滑或者枴杖下的冰裂開, 就沒有活命的機會。你會像閃電一樣從一個冰凍的峭壁滑行到另一個,最後被猛撞成碎片,墜落到幾百英尺下可怕的冰川深處。”“哇!”觀眾訝異着。在沒有懸崖的皮卡迪利,觀眾可以把自己置身於真正的危險中,有一到兩個小時,他們待在勃朗峯的岩石深冰處,然後,當燈亮起的時候,他們站起來,把大衣披上肩,激動地顫抖,然後離開。這種刺激的感覺來自作為觀眾,而不是參與者的他們(而且是一種持久的刺激:同樣的刺激還可以來自於每一部災難電影、每一個天災人禍的講述,如今仍然賣得動票)。

為什麼必須去瑞士旅行
  公眾愛上了史密斯帶有異國情調和令人顫慄的大雜燴式展覽。該展覽展期六年,門票全部售罄,收入超過三萬英鎊。“憑着他自己的能力和好脾氣,”狄更斯認同地寫道,“史密斯得以融化(勃朗峯)不朽的冰雪;結果,最羞怯的女士可以一天兩次攀登他……不會帶來半點的疲乏與危險”。據《泰晤士報》報導,1855年英國的夏天,完全被“勃朗峯狂熱”支配。越來越多的遊客旅行到阿爾卑斯山去看勃朗峯的絕妙峯頂;同樣,越來越多的人,試着去攀登他。

  1850年是十九世紀登山運動的全盛期,1859年則是他的轉折點。斯邁爾斯出版了一本頗具影響力的書,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也在那時出版。

為什麼必須去瑞士旅行
  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Macfarlane,1976— ),劍橋院士,其研究和寫作領域側重於自然與文學的關係,二戰後的英美小説,當代詩歌和維多利亞時期文學等等。

  他的“行走文學三部曲”展現了當代旅行寫作新的走向和所能達到的高度。《心事如山》為其中的首部作品,出版後獲得“衞報首作獎”、“泰晤士報年度最佳青年作家獎”和“薩默賽特·毛姆獎”;第二部作品《荒野之境》獲得或被提名有將近十個獎項,由BBC製成紀錄片。《古道》2012年出版,廣受好評,不斷出現在各種“年度好書”的推介中,獲得“塞繆爾·約翰遜獎”提名。2013年他受邀擔任布克獎評委會主席,成為布克獎史上最年輕的評委會主席。

為什麼必須去瑞士旅行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版《心事如山-戀山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4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必須去瑞士旅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