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于丹 ,是一位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學者,學位多的數不勝數。比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著名電視策劃人,還有中國電視行業“軍師”的優秀頭銜。
先後擔綱《在共和國史冊上》、《香港滄桑》等多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撰稿人;《正大綜藝》、《環球》等電視欄目撰稿人,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申奧片策劃。
由此可見,于丹的才華和成就的確是令人仰慕的高度,然而,是什麼使得擁有如此一手好牌的于丹將人生打的稀爛呢?
我們都説,一個人的童年教育是很重要的。
于丹説過:“我的童年是沉重的。” 具體體現在:
一、研究文史的爸爸從於丹3歲起就讓她練字,並且不考慮她對“柳體字”的興趣,而是強硬地要求她練魏碑,目的是讓她從間架結構練起。
二、從4歲起,于丹就被父親要求讀《論語》以及很多經典名著,即使年幼的她覺得枯燥無味也要無條件地背下來。這樣嚴厲的家教使于丹的童年顯得很沉重,也很孤獨。
由此可見,于丹的童年是沉重而且無趣的,失去了快樂的童年,于丹整個人顯得和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做的事情不一樣,喜歡的不一樣,于丹小時候也沒有朋友,甚至不被待見,所以于丹內心深處是扭曲而糾結的,這也為後面于丹的跌下神壇打下了第一步,一個心智扭曲的人,怎麼能處理好每一件事情呢?
二、 年紀尚輕便名聲大噪
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 我們如今已經遠離了產生孝道的宗法社會。在現代社會中,父子的關係已經不存在跟君臣關係的對應,那麼,是不是可以説,“孝”已經過時了? 是不是在如今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
一本《論語》捧在手裏,我們説它是樸素的,是温暖的,那麼它的樸素和温暖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論語》的樸素和温暖,就在於裏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也就是説,《論語》告訴我們修養身心的道理,並且還會給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 孔子和他的學生有很多日常的問答。
于丹專門寫過一本書《于丹《論語》感悟》,這便是裏面的些許片段,由此可以看出,于丹對《論語》有着非常深刻的見解,當時並沒有多少人可以對《論語》有着像于丹那樣透徹的理解,所以,百家講壇請于丹講座,于丹一炮而紅,甚至某一年國慶,百家講壇連放七天于丹的節目。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于丹的知名度有很多還伴隨着名氣和百家講壇的推動,浮躁不安,一時的熱度捧紅了于丹,卻也讓于丹模糊了雙眼,忽視了人生的沉澱,開始飄忽起來。
三、 熱度過後的缺點一覽無遺
人們喜歡于丹的口才,一是因為于丹的講話方式通俗易懂,有趣,人們喜歡聽。其次就是,于丹善用雞湯,振奮人心。可是之後呢?當人們的熱度過去了,于丹的缺點直接完全蓋過了那一點點可取的地方。
第一辭藻極盡華麗,聲音高亢平直,于丹太過於注重用詞的華麗,以至於她的講座一細聽,根本沒有內容,內涵可言;第二內容空洞,雲山霧罩,仔細聽聽於丹的話語,你會覺得除了詞語排山倒海,地毯式轟炸。
而內容卻往往空白無比;第三見識淺薄,迎合世俗,用大量聽出老繭的心靈雞湯,一個勁鼓動人心;第四居高臨下,自我感覺良好;第五滔滔不絕,缺乏抑揚頓挫,整場講座要認真聽完,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真的太過枯燥。
由此可見,于丹的講座還有許多不足,然而過早地成名,讓于丹忽略了這些,等時間久了,人們發現她的講座千篇一律,毫無內容可言,那麼,于丹自然就會被抵制了。
四 、高估自己,日漸做作
缺乏能力的人,卻被抬得太高,她是否會失去自我?定位不準呢?
于丹最被抵制的事情有倆件,一則“于丹倫敦撒潑”的新聞,將她拉下了神壇,于丹三天換三個房間,就是高級酒店也滿足不了這個文化大師,即便提供了酒店最好的房間,還是各種挑剔。
其二,怒斥助理跟翻譯,在工作期間,對助理跟翻譯百般刁難,甚至當場發威,只是因為助理沒有錄像,和翻譯打斷她説話。
由此可見, 一個人有文化但是並不代表有教養,即便像于丹這種滿腹經綸的文化人。于丹在國外的囂張跋扈,恰好是在國內受到的待遇太好,走到哪都是高級酒店,豪車、然後身邊圍着一堆給她鮮花和掌聲的人,在國外突然不像國內這麼享受,這個文化大師就受不了。
五、 終於跌下神壇,于丹正式落幕
于丹的正式跌落神壇,也是當時鬧的沸沸揚揚的——被北大學子趕下講堂。
在北大百年大講堂舉辦的一場崑曲商演上,節目表演進入尾聲,主持人請于丹上台説話,于丹剛講了一句“我先代表大家向各位老師深深地鞠一躬。”下面便有人喊“于丹你下去。”下面的人全部應和起來,場面極其尷尬,于丹無奈下台。
自此事件後,于丹正式跌落神壇,沒了什麼消息。只留下一段令人百感交集的故事,令人反思。
結語
如果居里夫人沒有那種腳踏實地的精神,一連幾個月忙碌在實驗室中,不求速度,只求效率,一步一步的探索,怎能從一噸多重的礦物中提取出了一克純鐳。
如果愛迪生沒有那種腳踏實地的精神,他怎能從眾多的金屬中選取最適合的作為燈泡的燈絲,他又怎能在他七十歲生日時自豪地説:“我已經是一百三十歲的人了。”
我們永遠要腳踏實地,勝時不驕,敗時不餒。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取材《于丹《論語》感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觀看文章的朋友,你們有沒有什麼話想説的,或者是想對我想説的,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你們的每一個評論都是小編的最大的鼓勵,明天小編會用最大的努力給大家分享新的文章,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給小編點個關注,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