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我都對張靚穎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她出道的時候,還是超級女聲最紅火的年代。彼時還是個中學生的我,對她的認識也就僅僅是停留在了“是個會唱海豚音的選秀偶像”上。這些年間,我只知道她經常出沒於各種電視電影的片尾,在成為華語影視金曲標配的同時,也一直在嘗試着走向國際的道路。她的確有很好的聲音條件和不錯的音樂品味,也敢於演唱絕大多數華語歌手難以駕馭的英文歌曲,甚至能夠演繹得不遜色於好些歐美歌手。我一直確信,張靚穎可能會是同時期的年輕華語歌手之中最有機會進入歐美市場的一位。
可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張靚穎並沒能拿出足以與她的潛力相匹配、能令人感覺到耳目一新的作品。似乎自從在超女舞台上大放異彩以來,她就一直沒能找到自己的風格和定位,只是在公司的運作包裝下拙劣地模仿着港台偶像的路子,不斷地更換着種種並不適合她的形象和風格。在這一點上,作為選秀後生的吉克雋逸似乎就比她幸運很多:有着清晰的定位、優質的作品、不俗的製作,並且得以順利地與歐美大牌合作;每一步都穩紮穩打,目標明確,關注者們也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她在向國際化風格轉變上的日漸成熟。
所以當張靚穎在金星秀上提到要演唱《終結者》的片尾曲時,我其實對她還是很期待的。
作為一個華語歌手,想要打入歐美主流市場幾乎可以説是難於登天。這不僅是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更是流行審美和商業資源上的巨大差異。許多號稱舉行國際巡演、走入歐美市場的歌手——比如蕭敬騰這些人——他們在北美的演出也無非就是跑到諸如康州的金神大賭場裏給華人賭客們唱歌助興。五月天倒的確是在曼哈頓的麥迪遜花園演過,可買票的基本上只有留學生和居住在紐約的年輕華人新移民。就算某些華語歌手在音樂水平上能夠超越一部分歐美音樂人,他們也仍然很難得到或者創作出可以迎合歐美市場流行審美的作品,更沒有音樂廠牌藝人公司用豐富的資源進行運作。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覺得作為《終結者》片尾曲的“Fighting Shadows”值得期待的原因:張靚穎獲得了歐美主流樂界的高質量製作,和一部話題電影所帶來的豐富渠道資源(想想之前談過的“See You Again”,電影主題曲的能量不容小視)。她完全可以放開手腳,在這個更高層次的舞台上帶給我們一次驚豔的體驗。
沒想到,打開“Fighting Shadow”的MV,迎面而來的卻是一個穿着古裝戴着頭飾的張靚穎。“你的時間,非常值錢。我是張靚穎,我在天書世界等你。”這個廉價的網頁遊戲廣告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已經無孔不入地出現在各種視頻中、各種網頁頂端和頂部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右下角彈窗裏,無限循環着張靚穎並不真誠的笑臉。在足足三十秒的百無聊奈後,畫面方才轉換。我聚精會神,終於等到了屏幕裏終結者電影系列中經典的時間機器逐漸顯現,而張靚穎婀娜的身影則從一片昏暗中徐徐走來。説時遲那時快,她突然單膝蹲下以拳扶額,做了一個老州長所飾演的終結者赤身裸體從天而降時的經典動作。於是我一口老血猝不及防地噴在了屏幕上。
張靚穎/Big Sean: Fighting Shadows
臉色蠟黃雖然很想用更委婉的方式來表達這個事實,但“Fighting Shadows”確實就是一首徹頭徹尾的平庸之作。在強者如雲的歐美暑期檔,這首歌連一個漣漪都沒有濺出來,就消失在了媒體的縫隙間。諷刺的是,很大程度上這並非張靚穎的過錯——無論是唱腔、情緒還是咬字,她作為一個華語歌手,可以説已經做得非常到位——而恰恰是低劣的製作埋沒了她的一次絕好機會。合成器的運用雖不能説是廉價,卻因為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缺乏靈魂,顯得非常空洞。就旋律和編曲而言,對於這樣一首女聲主導的流行作品來説又實在太過於單調,早已令人審美疲勞的合成器風琴聲貫穿了全曲,還在固執地追求着幾年前流行於Hip-Hop/Urban音樂中的某種大場面聽感。説實話,”Fighting Shadows”聽上去讓人覺得它本應是一首陳詞濫調的Hip-Hop合作類歌曲,幾年前的説唱歌手們普遍喜歡挑選這種聽上去彷彿氣勢磅礴的Beats,而編曲上的單調則全靠豐富多樣的Flow和Chorus來彌補。事實上,製作人似乎壓根就是從2011年穿越而來,然後從早已沾滿灰塵的硬盤裏挑出一首多年前做好但未經打磨的現成小樣,順手抹掉了裏面大部分的説唱段落。什麼,你説這兩年流行Trap和808鼓?那我也加一點吧……你説這是給《終結者》當片尾曲?那我再加一點Auto-Tune好了畢竟電影是講機器人的嘛……
不論出於何種動機,Auto-Tune的加入不僅沒有豐富張靚穎聲音的層次,反而使她的音色顯得愈加單薄幹癟。對於這樣一首所謂的商業大歌來説,這簡直是致命的——這樣的音色根本無法撐起歌曲中追求的那些大場面。即使如此,張靚穎的演唱仍然能找到許多閃光點,在一些段落中甚至還能聽到一絲彷彿Beyonce或者Rihanna的調調。然而打雞血似的一味地高開高走,失去了聲音中本該留存的細膩部分,幾乎沒有任何強弱轉折的演唱很快就讓人越聽越覺得無趣。Big Sean的説唱部分無功無過,也許是因為根本就是分開錄製的緣故,兩人的演繹絲毫沒有碰撞出任何火花。
莫名喜感本應起到先期宣傳作用的MV被拍得意料之外的無聊,只是張靚穎自己一個人在廉價空曠的佈景中間賣力扭動,而作為合作者的Big Sean甚至都懶於在其中打個醬油。從畫面上來看的話,似乎連後期都沒來得及細做就和電影片段剪輯在了一起,而張靚穎的臉色看上去也因此顯得非常暗淡。關於“Fighting Shadows”這首歌,Big Sean彷彿羞於承認似地對媒體保持了難得的低調,只表示自己是州長和《終結者》的粉絲,而後簡短地提到一句“Working with Jane has been an amazing experience and I can’t wait for audiences around the world to hear her song.”少有宣傳造勢,沒有輿論關注,Spotify播放量算上我的點擊在內有四萬五千左右,目前曝光最高的平台不出所料地是網易雲音樂,截止目前有1441條評論。變成這樣的現狀其實並不奇怪,雖然大家心知肚明《終結者》製片方想要爭取中國觀眾好感的小心思,但“Fighting Shadows”事實上仍應被視為一首着眼於歐美甚至全球市場的歌曲,它的競爭對手是“Cheerleader”、“See You Again”和“Bad Blood”們。失去了中國市場的本土優勢,在名氣和資源的雙重劣勢條件下,如果不能拿出一下子就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被快速地淹沒幾乎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來,即使客觀上遭遇了諸多不利,“Fighting Shadows”也仍然暴露了張靚穎許多自身的問題。作為藝人,抓住一切獲得曝光的機會雖然無可厚非;但也正如同演員應該適當地挑選劇本,她有沒有想過這樣一首歌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呢?與其欠缺考慮就草草上馬、交出一份半成品,還不如穩紮穩打,找清楚自己的定位——這大概才是這些年來張靚穎最缺乏的東西,也正是粉絲之外的人會覺得她總在飄忽不定、原地打轉的原因。然而更重要的是,她的背後似乎並沒有一個成熟的團隊。即使“Fighting Shadows”的MV製作預算低廉,但張靚穎那失焦的眼神、詭異的動作(模仿州長半跪可並不怎麼性感。她在剛開頭唱到No more兩個單詞時的樣子看起來是扭到了脖子;還有各種無意義的手勢、猙獰的表情以及從終結者第一部那個年代穿越而來的甩動頭髮的方式)、錯誤的着裝(看上去就像是剛從免税店出來就進了攝影棚)和廉價的佈景道具(麥克風頭子是在好萊塢大道TCL劇院對面的紀念品店裏買的?)則更像是各種缺乏有效溝通的產物。身為一個想要開拓國際市場的藝人,不合時宜的造型和動作看上去已經是張靚穎的常態:還記得我是歌手裏她翻唱“Bang Bang”時那一身莫名其妙而且不合身的藍色亮片嗎?如果覺得我是歌手已經過了太久,那麼最近的求婚風波呢(這裏我沒有興趣八卦是非,只覺得這樣的事件對於一個正處於上升期的藝人來説真的有點不合時宜)?又或者,你還記得屏幕右下角天書世界那個陰魂不散的彈窗吧?這個團隊真的在認真地為她設計形象、考慮定位嗎?
我特麼再也受不了這個廣告了
誠如一些粉絲所説,張靚穎受邀演唱這樣一部商業大片的主題曲,其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這一方面體現了片方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從某種程度上説明了他們對張靚穎水準的認可。我們總是很樂於看到國內的歌手、演員們“走向世界”,和各種歐美面孔並肩站立——哪怕不過是打個醬油——並且為此滿懷愛國之情地盲目地叫好,把所謂的國際認可視作他們偶像的事業里程碑。這恐怕正是網絡上諸多張靚穎的鐵粉們激情澎湃地宣稱“這是中國大陸人第一次攻美”,號召其他粉絲換用美國IP為其刷榜,並且上綱上線地抨擊其他任何不認可“Fighting Shadows”者時的心態(稱之為歐美粉秀優越)。粉絲對音樂人的呵護難免演變成溺愛,這份溺愛所造就的盲目追捧和接納最終也會影響到音樂人本身,讓他們失去對自我正確的判斷力,也就更加難以突破自身已有的格局。相比受到邀請加入歐美製作這種姿態本身,顯然能否拿出真正優質的作品才是相對而言更為重要的課題。一位中國音樂人憑着幸運得到了這次機會,如果沒能成功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那麼下次還會再得到國際市場的垂青嗎?
從2005到2015剛好走過十年。如果把“Fighting Shadows”看作張靚穎一個階段性的總結,用這樣一首製作來展示她如今在音樂界的實力和地位,那麼可能這份作品交得並不太令人滿意。作為一個素質和能力本就超過同齡人的歌手,她的付出似乎仍未能獲得市場充分的認可,她如今的成就也與其能力遠不匹配。十年的光陰説長很長,説短也很短。對於我來説,無非是把一個滿腹牢騷的中學生變成了一個滿腹牢騷的碼字人。但是對於這些年間四處奔波的張靚穎而言,在音樂人們從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黃金時代裏,她的時間本應該更加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