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有人説它美在大紅大紫,有人説它妙在古色古香,還有人説它是陶瓷上的畫,最完美地顯示出中國匠人對中國繪畫風格的直接追求,其巧思妙心,深合東方文化精神內核。 它,就是五彩瓷。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最早的五彩得從唐三彩説起。唐代三彩陶使用的都是翠、綠、黃、白、赭、 褐這些低温釉。這些釉色在未燒前都是粉末狀,用點畫的方法將幾種色釉混合在一起,在燒煉時,釉色會自由流動,不受控制。
直到宋代,河南磁州窯用礬紅調鉛粉用於釉面上,產生了紅綠兩色的釉上彩繪,這一技法解決了唐三彩釉色流動問題,從料色上奠定了古彩瓷工藝基礎。
候鳥時花,高土名姬、魚藻草蟲,雖是恬簡略貌、紅綠相間,卻也賞心悦目、意氣飛揚,這對於當時見慣單色釉陶瓷裝飾的人們來説,不啻於一種清新的色彩視覺。五彩在拍賣會的表現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200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競相爭奪,最終以高達4404.475萬港元成交。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萬曆五彩龍紋出戟花觚以474.25萬港元成交。
2006年,北京誠軒拍賣會上一件明萬曆五彩人物小蓋罐以121萬元成交。近年來,五彩瓷成交前10位中,有一半是明朝嘉慶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由此可見,目前明代官 窯五彩瓷器的價值正在逐漸上升,也預示着明代五彩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空間巨大。
與明代的嘉靖、萬曆五彩相比,康熙五彩瓷器筆法更加細膩,時人曾評價説, 康熙時的畫筆為清代之冠,這從拍賣成交上也可見一斑。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在目前位於成交前列的康熙五彩瓷器來看,工筆花鳥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像香港蘇富比2005年秋拍推出的清康熙五彩果鳥圖碗(一對)以及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推出的御製珊瑚紅地五彩花卉碗(一對),成交價均為546.96 萬元,是目前身價最高的康熙五彩瓷器。
以上這些高價成交的康熙五彩瓷器幾乎都是官窯,但從五彩的存世量上看,更多是民窯所燒。由於民窯產品在裝飾上受的束縛較少,其圖案題材更加豐富多樣, 運用自如,因此堪稱一支不容忽視的“潛力股”。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五彩又稱“古彩”、“硬彩”。五彩所用的顏色,一般來説有紅、黃、翠、紫、綠這五種基本色。用色雖然不多,但是畫師們往往能巧妙地運用髮色效果,尤其是紅綠兩色的搭配,構成對比強烈、鮮豔明快、古樸大方、協調統一的藝術精品。
五彩的製作程序其實很傳統,先在已 燒成的素器上以多種彩料繪畫圖案花紋,再於770℃—800℃爐中二次焙燒而成。因線條明朗,燒成温度稍高於粉彩,但又不及粉彩柔和,故又稱為“硬彩”。
五彩起源於明代,成熟於清代,是景德鎮首創的釉上彩繪。康 熙五彩曾成為陶瓷裝飾的主流形式盛行一時。但到了雍正時期,由於粉彩瓷更符合中國畫的表現意藴,五彩退隱江湖,出於對前朝視為“古”的傳統觀點,所以,五彩又稱“古彩”。
做一件五彩瓷很難,因為它怎麼搭配色彩,用哪些色料,都有講究。光是顏色就大有學問,清代《南窯筆記》雲:“彩 色有礬紅,用皂礬煉者,以陳為佳;黃色用石末鉛粉,入礬紅少許配成;用鉛粉、 石末入銅花為綠色;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翠色則以京翠為上,廣翠次之。” 這些顏料是含有鐵、鑽、銅、錳、銻等礦物元素着色劑的低温色料,五彩能將這些顏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構成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顏色運用之妙,存乎於匠人心。
五彩瓷的精美還依賴於整個制瓷過程。從製坯、燒成、彩繪、二次燒成,環環相連,馬虎不得。歐洲的匠人們更熟悉皮革、鐘錶的慢功出細活,但中國匠人專注的是素胚勾勒青花,筆鋒濃轉淡的創作意境。明清時景德鎮制瓷分工很細, 僅彩繪一項就有“乳顏料工、畫樣工、繪事工、配色工、填色工、燒爐工”。
五彩在畫彩時也有嚴格的工藝規定。 畫彩時“須將各種顏料研細調合,必熟諳顏色火候之性,以眼明、心細、手準為佳。其用顏料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膠水,一用清水。蓋油便於渲染,膠便於榻抹,而清水調色則便於堆填”。
在制瓷工藝中,燒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景德鎮陶錄》雲:“白瓷加彩後,復須燒煉,以固顏色。爰有明暗爐之制。小器則用明爐,口門向外,周圍炭 火,置鐵輪其下,託以鐵叉,以鈎撥輪使 轉,以勻火氣。大件則用暗爐,高三尺餘,周圍夾層貯炭火,下留風眼,將瓷器貯於爐,人執圓板以避火氣,爐頂泥封, 燒一晝夜為度。”
火候的掌握幾乎到苛刻地步,火度高了,有些顏料出現流動;火度不夠,顏色不發亮,釉麪灰暗。真正能達到爐火純青的技藝,更是難能可貴。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明代全國幾大著名的老瓷窯出現衰落趨勢,年輕的景德鎮逐漸成為天下窯器所 聚的全國性瓷業中心,故“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
明代洪武年間,朝廷在景德鎮設置了御窯廠。御窯廠平時有饒州府的官吏管理,每逢大量燒造時,朝廷便派宦官到景德鎮監督陶瓷的燒造,追求“至精至美之瓷”。當時御窯廠製作水平堪稱世界一 流,為追求完美不惜耗時費力,發現稍有瑕疵,立即打碎埋掉,選出最好的供皇帝和朝廷享用。精美的五彩瓷在無數碎瓷器片上由此產生。
明代嘉靖年間,瓷器的對外輸出極大地刺激和促進了陶瓷品種的創新,《景德鎮陶錄》記載:“製作益考,無物不有。”嘉靖釉五彩以紅、綠、黃、紫、孔雀藍、黑彩描畫圖案,其中紅、綠、黃為 三主色,亦有金彩等多種色彩的五彩瓷器。嘉靖一朝瓷器生產量在明朝最多,創燒出了具有極高藝術品位和欣賞價值的“大明五彩”,景德鎮人叫它大明古彩。如今在世界各地博物館中,嘉靖五彩瓷傳世品很多,其中不乏大罐、大缸、大盤這樣的大器皿。
萬曆時期的五彩瓷是中國五彩瓷發展 史上一個重要的階段。特別是景德鎮御器 廠出品的五彩瓷,紋樣裝飾飽滿,色彩濃豔秩麗,圖案几乎佈滿整個器皿,卻不失雍容典雅的皇家氣度。色彩斑斕,卻無損 華貴高雅的官窯風韻。有詩人稱它是“五色遞嬗古彝上,若鮮若黯濃淡間。”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大明五彩瓷的一個顯著特點,其色彩是釉上的紅綠黃紫加上釉下的藍色組合。 大明五彩瓷還不能説是完全成熟的五彩瓷,因為它的藍色是藉助於釉下青花的鈷藍。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御器廠的陶瓷工匠們經過探索和實踐,開發了古翠,取代之前廣為流傳的青花鈷料,充實了五彩的基本色彩,形成了獨立的純釉上彩繪的瓷 種——康熙五彩。康熙五彩
康熙五彩不僅繼承了大明五彩瑰麗的色彩語言,在題材上也極為講究:以鳳 凰、白鶴、鴛鴦、鶺鴒、黃鶯五禽構圖,宣揚的是“鳳為之長,飛則羣鳥從,出則王政平,國有道”的倫理道德。
從某種意義上説,清康熙時的五彩瓷 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康熙五彩最大限度的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和對比。康熙時期的燒造五彩瓷的工藝已十分成熟,一改明代只重色彩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施彩更為均勻,勾勒輪廓所用線條以焦墨為主,筆鋒勁挺有力,後用油墨彩料,筆觸圓潤柔和。陳瀏《陶雅》雲:“康熙五彩能力最大,縱橫變化層出而未窮也。”其“人物衣褶最為生動,樹 則老千槎芽,花則風枝婀娜”。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康熙五彩不但官窯器工細,民窯器也不遜色,甚至表現風格更為活潑天真,以 致《陶雅》也坦言:“康熙彩畫往往官窯 不如客貨,亦一奇也。官窯力求工細,下 筆不肯苟率,自所其畏。客貨信手揮灑,老筆紛披,時或有獨到之天趣,令人不可 方物。”所謂客貨就是民窯。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雍正一朝為時雖短,但在瓷器製作工 藝上卻有突出的貢獻,達到新的水平。在 康熙制瓷業的基礎上,皇帝對瓷器的特殊愛好和直接干預都促使景德鎮瓷業水平迅速提高。這時的官窯不僅派有督窯官,甚至由皇帝本人親自規定器物的造型、花紋 圖案、色彩,先由宮廷製成木樣,再交督窯官照樣燒製。督窯官奉命唯謹,為了解制瓷過程和工藝,不惜親至窯場,與“工 匠同食息者三年”,使自己由外行變成內 行,並進而成為制瓷專家。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唐英就是雍、乾兩朝督窯官中一位成 績斐然,聲名卓著的代表人物。1728年,他奉命兼任景德鎮督陶官,在職將近30 年,先後為雍正和乾隆兩朝皇帝燒製瓷 器,積累了豐富的制瓷經驗,由他主持燒製的瓷器無不精美,深受兩朝皇帝的賞 識,因此,乾隆年間的官窯也被人們稱為“唐窯”。在唐英的督辦下,乾隆鬥彩瓷 器,器型變化多端、裝飾富貴華麗、色彩絢麗繽紛。
從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瓷業的發展同其他經濟、文化事業一樣,隨同國勢日衰,逐漸走下坡路。“清中葉以後,深厚固不如康熙,美麗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猶足以容與中流。嘉、道以降,畫工 彩料直愈趨愈下……”。
清末五彩已不再風騷獨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80 字。

轉載請註明: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