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旅遊行業的韌性與彈性

2022旅遊行業的韌性與彈性

文 / 七公

出品 / 節點財經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雪萊的這句詩,流傳百年,總是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鼓舞和希望。

如今,經歷過疫情洗禮的各行各業,也喜歡用這句詩給自己加油打勁,暗示曙光將至。

其實不然,近距離觀察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旅遊行業,我們發現復甦的腳步從未停歇,以及置地應時地開發短途遊、加速數字化等,反而較早穿越寒冬,迎來春天的第一股暖流。

/ 01 /

旅遊業越來越“暖”

進入3月中下旬,“東風解凍,蜇蟲始振”,萬物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就連資本市場的旅遊板塊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時不時來個異動。

節點財經注意到,3月15日-3月21日,A股旅遊板塊持續拉昇,嶺南控股、曲江文旅、九華旅遊等多隻個股漲停;港股亦不甘示弱,攜程一度大漲35%,同程旅行則6個交易日不喘氣,累計超漲40%。

任何現象都有表象和本質的區分,行情大好的背後,恰恰是域內企業基本面的全面“回暖”。

財報顯示,2021年攜程實現淨營業收入為200.23億元,同比增長9.32%,淨利潤雖然仍為虧損5.5億元,但相較上年虧損32.47億元,大幅收窄83.06%。

再看看同程旅行這邊,2021年營收76.35億元,同比增長28.7%;淨利潤7.23億元,較去年的3.28億元直接翻倍。

將視線放大到整個產業鏈,涉及酒店、餐飲、免税店、主題公園、康養各種業態,比如中國中免、宋城演藝、首旅酒店、凱撒旅業、途牛、華住集團等企業,都已或明示業績更上一層樓,或預告扭虧為盈。

2022旅遊行業的韌性與彈性

誠然,數據並不是最打緊的,但透過數據,我們卻能洞悉旅遊業拐點的信號和背後抗擊打的“韌性”。

仍以代表性企業攜程和同程旅行為例。前者儘管“大象轉身慢”,但2021年營收也已恢復到2019年的56%;後者“船小好調頭”,2021年營收甚至高出2019年3.2%。

站在投資的角度,我們會特別關注拐點,這裏面既包括行業拐點,也包括企業拐點。一般而言,50%的佔比就已明確反轉跡象。

用大白話説,拐點就是不能再壞了,或者不能再好了,接下來對應的自然是邊際向好和邊際惡化。對旅遊業來説,2020年百年不遇的“天雷”都捱過去了,還有什麼能比他更壞的呢?

正如沃倫﹒巴菲特在2008年的著名文章“我正在買入美國”中,引用Wayne Gretzky的話,“在打冰球的時候,你得跑向球即將出現的那個位置,而不是追着球的後面跑。”

最容易賺取的超額收益,一定是趕在球改變方向之前付諸行動。

抽離資本市場,回到企業本身,我們不想復刻業績,而是強調“韌性”。

瞬息萬變的商業場,多數情況下,企業都在風浪中顛簸行駛,區別只在於浪大浪小。這就決定了“韌性”是長久存活的必備條件。

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存活達到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

在中國,企業存活的時間則更短。一般集團公司平均壽命為7-8年,小企業只有2.9年。

繪製攜程和同程旅行的成長曲線,2019年可以説是成立以來的巔峯時刻,2020突然跌入谷底,2021年反彈回來。

尤其是同程旅行,主營業務反彈力度接近200%,並連續兩年8個季度盈利。這本身就是“韌性”的體現。

/ 02 /

數字化+服務下沉

旅遊業的新增長極

韌性固然重要,然而,要想順利淌過企業的全部生命週期,需要的遠不止這一種品質。

細數人類商業史上那些走向偉大的公司,無一不是低頭趕路、抬頭追光。

在當今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主力消費羣體愈發年輕,旅遊新玩法層出不窮的新經濟格局下,搭上數字化列車成為企業通向未來的捷徑。

該背景下,眾多OTA積極擁抱變化,一邊與全國各省市共同搭建集成目的地旅遊資源的定製化數字平台,一邊根據自身獨特屬性打造數智化產品。

比如攜程的青旅在線、聯合各方建立的市場洞察平台FlightAI,同程旅行的ITA(智能出行管家)戰略,都旨在通過橫向拓展產品服務技術能力,提升消費者旅行體驗,縱向深耕旅行產業鏈上下游,助力行業數字化升級,並在多個板塊進行數字化賦能。

成效必然也是有的。僅以住宿業務管中窺豹,2021年攜程住宿預訂收入為81億元,比2020年增長14%。住宿預訂收入佔比從39%擴大到41%。

同程旅行2021年住宿業務收入為24.1億元,同比增長23.8%。2021年第四季度,平台上國內酒店間夜量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20%,其中低線城市酒店間夜量較2019年增長超40%。

數字化運營的另一個好處則是線上引流,加速向下沉市場滲透。

經濟和財富飛速增長的今天,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從温飽過渡到小康,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而在新時代主題“共同富裕”助推下,消費力,特別是下沉市場的消費力正從根本上“覺醒”。

TalkingData在2020年初發布的《下沉市場,價值幾何——下沉市場人羣洞察報告》數據顯示,我國下沉市場用户規模高達9.3億,佔據全國近7成人口。

龐大的市場規模意味着巨大的消費潛力和不可限量的長尾紅利。

攜程早已“下沉”。梁建章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攜程門店曾經的用户羣體是商旅客、高端人羣,但近幾已落户縣域,收穫了大批大爺大媽和“小鎮青年”等粉絲,為其帶來了更多新客源。

同程旅行“下沉”動作更顯可觀,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居住在中國非一線城市的註冊用户約佔註冊用户總數的86.7%,2021年在微信平台上約61.7%的新付費用户來自中國的三線或以下城市。

根據長尾理論,對大部分商業而言,“最賺錢的並不是服務那些身處頭部地位的“高淨值”消費者,而是那些占人口總規模比例極大的、相對普通的、收入水平一般的、能夠帶來巨大流量的人羣。”

換言之,下沉市場會湧現有利的旅遊增量空間,而先行者必有犒賞。

/ 03 /

旅遊經濟不“變局”

被稱作“黑天鵝之父”的傳奇人物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布勒,在其著作《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

用他來形容這兩年的旅遊業,節點財經覺得最恰當不過。

過去兩年,旅遊業一度停滯,一度掙扎在垂死邊緣,但令人驚歎的是,在以攜程、同程旅行為首的眾多旅遊產業鏈企業身上,依然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和抗風險能力,在動盪中堅持,在風暴中應變,竟然穿越凜冬,一步步復歸原貌,甚至更美。

不過,也有人説,疫情前後,旅遊業的未來已然“變局”。

立足當前這個承上啓下的節點,向後回顧,向前展望,旅遊業到底該擘畫怎樣的藍圖?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旅遊業的最大消費國。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TO)的數據,2019年中國遊客在海外消費2546億美元,佔全球旅遊支出的近五分之一。2009-2019年間,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2.8%,而全球平均水平為5.1%。

疫情在較大程度上阻隔了2020年的出境遊,並在2021年繼續“掣肘”,但卻驅動短途周邊遊、親子旅遊、自駕旅遊、康養旅遊、小團定製遊等消費需求爆發。

我們相信,所有的“不如意”終歸會過去,就像人類文明史上曾經那些“糟透了”的橋段,皆是序章;又像資本市場很多股票的短期波動,不過是為了長期的堅挺而已。

攜程財報已經反映出海外市場的樂觀。2021全年,攜程平台上海外目的地玩樂產品的訂單量較2019年增長超30%,今年前兩個月,其海外品牌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幅超過200%,歐洲地區增長更快。

毋庸置疑,2022年海外旅遊市場的復甦和報復性反彈將持續。

用未來的眼光看待,有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提高這兩塊“壓艙石”託底,有人們對美好生活強烈的追求做牽引,馬斯洛需求層次越來越上移,旅遊只會越來越剛性化,仍然是高景氣行業。

所有將來,皆為可盼。當十年後再回過頭來看2022年,或許你會發現這是旅遊業的一片分水嶺,是業內企業經受淬鍊後再勃發的起點,嶄新週期的大幕轟然拉開。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72 字。

轉載請註明: 2022旅遊行業的韌性與彈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