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曾做過兩年的“帝都”,但至今老百姓都對此嗤之以鼻

對此,作為看客的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和意見嗎?歡迎點評哦
在這個夏日炎炎的季節,小編還能和你們一起分享娛樂圈的的趣事,真的很開心哦!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往往也因為集中精力發展而成為文化、經濟中心。在我國古代,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王朝,因此也就存在着非常多的“帝都”。其中,有的如西安、洛陽一樣,屬於多朝古都,它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而有的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甚至連當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鄉曾是首都。
此地曾做過兩年的“帝都”,但至今老百姓都對此嗤之以鼻
在眾多存在感極低的帝都當中,就有這麼一個地方,它儘管曾經是政權的中心所在地,但知道它的人卻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還都對它嗤之以鼻。其實,人們的嘲笑並不是因為瞧不起這個地方,而是一來在這裏興起的政權只維繫了不到兩年,二來在此稱帝的人實在非常滑稽,令人不禁嘲諷。説了這麼多,其實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安徽壽縣,而在這裏稱帝的人則是東漢末年的軍閥袁術。
東漢末年,出身頂級豪門“汝南袁氏”的袁術登上了歷史舞台。在他之前,汝南袁氏從其高祖到其父輩,有四代人都當上了“三公”級別的高官,而且“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可見其巨大的影響力和深厚的底藴。作為司空袁逢的嫡子,袁術從小心高氣傲,自認為血統高貴、命運不凡,這就為他日後的稱帝埋下了種子。
此地曾做過兩年的“帝都”,但至今老百姓都對此嗤之以鼻
隨着羣雄割據局面的出現,袁術也在離汝南老家不遠的壽春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開始據守一方。據《典略》記載,袁術認為自己的袁姓出自於陳,而陳又是舜帝的後代,屬於土德。西漢末年,王莽就曾聲稱自己是舜帝之後,屬土德,而漢朝是堯帝之後,屬火德,因此“以土承火”,試圖讓自己篡逆的行為合理化。到了東漢末年,袁術又開始整這一出,認為自己也是出自舜帝,所以將漢朝取代也是很合理的。
此地曾做過兩年的“帝都”,但至今老百姓都對此嗤之以鼻
另外,當時袁術還想到了一句據説曾讓漢武帝都感到煩惱的讖文,也就是一種帶有預言性質的話語,即:“代漢者,當塗高也。”漢末之時,軍閥李傕曾經認為這是説自己,於是掌控朝政、佔據長安。不過,他最後的下場卻是被曹操夷滅三族。袁術看到此語,也認為是在説自己,他認為塗就是路的意思,而自己字“公路”,所以這説的就是自己。
此地曾做過兩年的“帝都”,但至今老百姓都對此嗤之以鼻
另外,傳説諸侯討伐董卓時,孫堅偶然下得到了著名的傳國玉璽,而袁術則將其強行奪走。有了玉璽,袁術更加膨脹,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天命所歸的人,註定應該坐上帝位。興平二年(195),漢獻帝在李傕、郭汜的追捕下流亡在外,袁術認為這正是漢室徹底傾頹的象徵,於是召來羣臣詢問道:“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
對於主公的剛愎自用和異想天開,袁術的手下們早已經習慣了,便紛紛因害怕被斥責而保持了沉默。因此,儘管主簿閻象發表了反對意見,袁術卻還自我安慰地認為大部分臣子都是支持自己的。於是,袁術在這一年宣佈於壽春登基稱帝,建國號為“仲氏”,另外,他前往郊外祭祀天地,建立文武百官的規格,儼然一位雄才大略的開國君主。
此地曾做過兩年的“帝都”,但至今老百姓都對此嗤之以鼻
然而,現實很快給袁術上了一課,他派使者通知呂布自己稱帝的消息,結果呂布直接將使者送到了曹操那裏。勃然大怒的袁術派兵攻打呂布,但被打得落花流水,轉而征討陳王劉寵,又被曹操親率大軍“教做人”。不光戰場上失意,袁術在治理國家方面也實在堪稱外行,他自己處處追求奢華的派頭,但卻忽視了天災人禍影響下百姓們的生活。
結果,江、淮一帶的百姓們沒有糧食可吃,甚至“相食殆盡”,讓中華禮儀之邦成為了人吃人的野蠻修羅場。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如果只是主動出擊遭遇慘敗,那袁術還不至於危及自身,然而,他稱帝的行為招來了天下諸侯們的一致反對。為了靠伸張大義獲取民心,曹操、孫策、呂布三股勢力都對袁術進行了討伐。
此地曾做過兩年的“帝都”,但至今老百姓都對此嗤之以鼻
建安四年(199),身邊人眾叛親離的袁術被追趕得倉皇逃竄,在生存的威脅面前,他只得請求自己看不起的哥哥袁紹,希望後者能夠接納自己。原本,袁紹已經同意接納袁術,但袁術的逃亡之路卻被劉備、朱靈攔住。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袁術曾經短暫回到壽春,但當時的他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了。最終,他感嘆道:“袁術乃至是乎!”説罷,嘔血而死。
袁術惡名昭著,他所選定的首都壽春也受到了影響,提到它時,人們要麼不知道它曾是首都,要麼則會十分嫌棄地表示這是“偽帝”的“偽都”。可憐的安徽壽縣,儘管只當了兩年的首都,卻因為負面人物袁術而遭到了惡劣影響,常常被人嘲諷。還是那句話,壽縣原本無罪,真正有罪的還是自不量力在此稱帝的袁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9 字。

轉載請註明: 此地曾做過兩年的“帝都”,但至今老百姓都對此嗤之以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