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他做了30年的泥塑 2015.12.5日

終南山龍華寺和相鄰的十三省總城隍廟的大殿裏香客寥寥,來自甘肅平涼的手工藝人正在塑佛像,雖尚未完工,但已初具規模。

十月底,終南山西安市長安區龍華寺和相鄰的十三省總城隍廟的大殿裏香客寥寥,來自甘肅平涼的10多名手工藝人正在進行一項傳統而又神聖的活動----泥塑佛像,這些成組的大大小小的佛像,在藝人們的手中趨於成熟,雖然尚未完工,但已初具規模。(圖/文 華商報 陳團結)

 

龍華寺和十三省總城隍廟相距只有數十米。“剛來的時候,這裏僅剩一個大殿,破爛的屋頂都坍塌了,雨水都流到了佛像的臉上了。”幾年前,龍華寺主持釋宏聞發願整修,現在兩個大殿主體已經完工,泥塑正在進行中……

 

做泥塑需要先確定好造型,先是在紙上勾畫出藍圖,再放大畫在牆上,然後在牆上開始用木頭、鐵絲等做初步造型,再綁上稻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泥順利的粘結好,然後開始泥塑。圖為17歲的李小鵬按照構思,提前在牆壁上畫好形狀。

 

泥塑的時間跨度長,一尊佛像一般要經過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現代泥塑與古代泥塑在用材上有所變化,主要把研細的黃土、紅土按照3:2比例攪拌,再加入適量的砂土和棉花,比如以前用竹板子,現在改用鐵絲等等,但工藝上區別不大。

 

53歲的賈玉龍(左)是這個塑像羣體的領頭人,16個泥塑藝人中有兩個是他的師弟,其餘的都是他的徒弟,包括他的兒子--26歲的賈理同。賈玉龍從22歲起學習泥塑像,已經整整30年了。起初的16年裏,他一直跟着師傅戴國華走南闖北,他們塑過的像數以萬計,甘肅、青海、寧夏、西藏、陝西等地不少寺廟道觀裏都有他們塑過的泥像。如今賈玉龍一般只塑主像,但會對徒弟們的塑像嚴格把關。

 

“泥塑藝人是一個全才,不但要會繪畫、書法,同時還是泥瓦工、磚工、木工,甚至粉刷、雕刻等技藝也都得會。但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特長,有的人泥塑是強項,有的人彩繪是強項”,賈玉龍一邊打磨着手中的一支樹根一邊説,“我們不僅塑佛像、道像,也能塑現代雕塑”。

 

大殿裏的泥塑一般都在5米以上,工人上下要爬梯子。泥塑藝人的工資是按天計酬,大工每天每人150元,小工每人每天100元,這和現在打工的農民工工資差不多,這樣算下來一個泥塑藝人的年收入三四萬元。讓賈玉龍欣慰的是,幹了30年的泥塑,他塑過的像也是成千上萬,技藝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塑過的寺廟道觀有活了還會找他,所以他的活根本幹不完。賈玉龍笑着説:“10年之內都排滿了。”

 

與一般的拜師學藝還要付師傅報酬不同,學泥塑的徒弟每天會有五六十元的生活費。賈玉龍説:“做徒弟都是從打雜開始,他們也要生活。”但也有不少徒弟受不了這個苦、難不住寂寞,學了一年半載就半途而廢。圖為土質不好的泥塑容易裂縫。

 

藝人在泥土裏加入上好的棉花,先要將棉花鋪平,這樣棉花不會結成疙瘩。加棉花的目的是增加泥的韌勁,也保證後期不開裂。“和泥僅砸棉花就要20多遍,一點點,一層層地砸入,保證棉花與泥融為一體”,正在和泥的小工王師傅一邊砸泥一邊説。

 

“雖然收入不高,生活勉強過得去,這也是一個技術活,穩當!”,“能堅持這個行當,是自己喜歡,是一種信仰,這也是在做功德”,賈玉龍説,“在寺廟裏塑像,泥塑藝人要遵守寺廟裏的清規戒律,每天都是素食”。圖為泥塑前,50歲的孫秉華在立好的架子上綁上五色布和中藥包,中藥包是防止生蟲。

 

在打好的架子上,一位學徒綁上稻草,這樣便於上大泥。

 

藝人在立好的木架子上用硃砂寫上符語。

 

28歲的崔虎成初中畢業就入了這個行當,也已整整12年了,現在是泥塑的主力軍,他説自己也曾彷徨過,想放棄,但現在卻是越幹越喜歡。

 

泥塑的工具繁多。

 

龍華寺主持釋宏聞説:“泥塑佛像是傳統工藝,也是傳統文化,做就做得精緻些,給後人留下點遺產。”

 

賈玉龍的兒子賈理同和他正在塑的組像合影。賈理同從小就喜歡畫畫寫字,基本功很紮實,跟着父親學泥塑也已整整5年了,雖然已經學了5年,但還不能獨立。“一個能出師的泥塑藝人一般都需要經過10多年的磨礪”,賈玉龍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3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他做了30年的泥塑 2015.12.5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