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武漢東湖學院食堂員工用腳洗菜”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據新京報報道,湖北武漢東湖學院發佈通報稱,已辭退用腳洗菜、撿地上香腸的食堂工作人員,約談了相關負責人,終止了食堂“品味軒”窗口的服務活動,對相關管理人員作出停職處理。同時,學校迅速組織了對食堂各個窗口服務環節操作規程的全面檢查,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食堂內部衞生監管,嚴防此類事情再發生。
後廚員工穿着雨靴,用腳洗菜;撿起掉在地上的香腸,不沖洗就扔到食材堆裏;有員工還悠閒地吸煙,煙霧繚繞……近年來食品衞生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但是涉事食堂“用腳洗菜”的行為還是再次刷新了人們的三觀。涉事食堂罔顧食品衞生、喪失職業道德的行為在引發民眾心理不適的同時,也激起了全網公憤。
在引發網友關注後,根據@武漢東湖學院的回應,學校已經關閉了該窗口並辭退了相關工作人員,還對管理人員作出了停職處理。如此處理不可謂不及時,但是相比此事的惡劣程度,還是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處理對相關人員來説連“撓癢癢”都算不上。
餐飲業從業者本來就是高度流動的,職位含金量並不高,開除基本等於是換個地方。校方雖稱是辭退了相關工作人員,但大不了人家“換地方幹”。
因此,在開除之外,有關方面更應該考慮完善相關制度,比如引入“黑名單”管理:對於“腳洗菜”等突破職業底線的從業人員,給以“禁入”處罰,才能讓“開除”產生力度和痛感。
而除了事後懲治,“後廚淪陷”頻發,也提醒有關方面應該將監管前置,加強對食堂內部的衞生監管,嚴防此類事件再發,不讓後廚管理成為死角。比如利用互聯網和手機APP等,實現“明廚亮灶”,利用智能技術,提高監管效率,提升透明公開水平。
實際上,如今學校食堂實現“明廚亮灶”已成為大勢所趨。就在11月2日,北京市在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企業全部實現了“明廚亮灶”;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等也都在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建設。這些地方已經先行一步,也給其他地方帶了個好頭,其他地方也不妨予以借鑑,用技術堵上監管漏洞。
説到底,食堂後廚的失守,有從業人員的道德失守、有管理上的技術失守,還有監管層面的失位。鑑於此,建立完善有效的日常監管,提高處罰成本,雙管齊下,個別從業者的無良野蠻操作才會失去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