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 | 泡泡瑪特最快下月赴港上市,盲盒僅為載體,核心商業模式尚存疑點

/ 泡泡瑪特最快下月赴港上市,盲盒僅為載體,核心商業模式尚存疑點 2020年5月2日 10:30:44 獨角獸早知道

4月29日,有市場消息稱,潮流百貨零售品牌泡泡瑪特已於日前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資本領投,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該消息還透露,完成本輪融資後,泡泡瑪特最快於下個月就將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

人氣爆棚的“盲盒”

資料顯示,泡泡瑪特是以連鎖零售、IP運營孵化和商品開發生產為主營業務的IP綜合運營服務平台。該公司簽約了多個國內外一線潮流玩具品牌,而在2016年泡泡瑪特與香港設計師Kenny達成合作,簽約了後來最受歡迎的IP之一“MOLLY”——金髮碧眼嘟嘟嘴的小姑娘。

據瞭解,泡泡瑪特曾於2017年2月登錄過新三板,於去年終止掛牌。

相關財務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該公司的營收為1.61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增155.98%;淨利潤2188.04萬元、同比激增1970.44%。

還有數據顯示,2018年Molly盲盒的年銷量達400萬個,若以均價59元一個來計算,僅Molly的銷售額就超過兩億元。不過這一數據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2019年“雙11”,泡泡瑪特的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同比增長295%——這在天貓玩具大類中排名第一,首次超過了丹麥樂高、日本萬代等國際品牌。

去年9月,國泰君安曾經發布了一篇題為《盲盒經濟:好奇不僅害死貓,還能掏空你的錢包》的研報,指出單是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甚至耗資百萬,其中95後佔了大多數。

而根據閒魚公佈的官方數據,2018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佈的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

這個行業的玩家自然獲利頗豐,泡泡瑪特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根據清科私募通和IT桔子數據,泡泡瑪特前後經歷了多輪融資,儼然是資本寵兒,也是資本運作的高手:

新股消息 | 泡泡瑪特最快下月赴港上市,盲盒僅為載體,核心商業模式尚存疑點

至於本輪融資的具體情況、為何選擇港交所上市等,泡泡瑪特方面和華興資本對記者均表示不予置評。

盲盒的誘惑

盲盒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扭蛋”,其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標識,一般放在自動售賣機裏販賣,早期產品以動漫產品為主,後來出現了專門的設計師扭蛋,40年後這股風颳到了中國。

盲盒愛好者一般將玩偶稱為“娃”,將蒐集盲盒玩偶的過程比作“生娃”、“養娃”。

説起盲盒售賣機,資深玩家平平用一個概念來形容它:合法的毒品。

想起當初入坑,正是來源於幾年前,她和丈夫逛街時,路過一個盲盒售賣機,搖了一個娃娃。“買一個,你就想成套;成套之後,你又想集齊所有你沒有的系列;集齊之後,你又想抽隱藏款。”

就這樣,平平上癮了。

這其中的娛樂性甚至賭博心態,正是盲盒牢牢抓住他們的吸引力所在。“我寧願花2萬塊錢去抽,也不願意直接花錢買現成的,不然就失去其中的樂趣了。”

“如果它是199元一個,那我可能每次就抽一個;但一個盲盒就是幾十塊錢,沒有貴到讓你承受不了,就會一直抽一直抽,不知不覺就花了很多錢了。”單個盲盒看上去很便宜的定價,也讓平平覺得,這是十分巧妙的營銷手法。

單價低、復購率高、上新快,這正是盲盒吸引了眾多年輕人衝動消費的秘訣所在。

這種成功的營銷手法,正源於泡泡瑪特等做盲盒的玩具商的新零售理念。泡泡瑪特CEO王寧曾在採訪時表示,在他看來,所謂這個時代的新零售,其實就是零售的娛樂化。

“現在的問題是,你已經有n條牛仔褲,有n個品牌還在賣牛仔褲,那怎麼才能讓你再買一條他的牛仔褲呢?”他認為,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是將零售娛樂化。“你一定要把自己從銷售商品、變成銷售情感,把傳遞貨物,變成傳遞娛樂。”

他説,很多娃友在打開盲盒的一刻,要麼驚喜,要麼沮喪,這早已從購買物質,轉化為購買一種心情。而泡泡瑪特也早已從銷售商品,進化為銷售情感。

除了自己玩以外,盲盒愛好者們還會建羣交流,在閒魚等二手平台上互通有無。

泡泡瑪特:不止是“盲盒”

雖然“盲盒”一度風靡,推動了整個市場的發展速度和活躍度,但這種熱度的持久度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問題。尤其是在創投行業,“風口”這個曾經火熱的概念已經被很多投資人所捨棄,他們更看重的是一家企業的長期價值。

此外,還有不少企業在營銷中也將盲盒作為一種手段採用,例如瑞幸咖啡曾推出過代言人劉昊然形象的“遇見昊然”盲盒,旺仔也曾將仿真零食捏捏系列盲盒與零食進行組合出售,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指出,過去多年裏中國文創IP開發環節上仍處在相對弱勢的環節,一陣風口過去之後,是否還能維持現在的高速增長還需要打個問號。在該機構看來,盲盒行業仍然存在兩大變量:首先,上游端IP授權業務不夠充分;其次,下游端二手交易也需受規約。

泡泡瑪特火了後,一時間,市面上盲盒玩具層出不窮。

激烈競爭之中,泡泡瑪特的獨到之處,在於對潮玩設計師資源的“壟斷”。

泡泡瑪特相當於經紀公司的角色,與設計師、藝術家簽約,他們出創意,而泡泡瑪特負責推出產品、推廣和銷售。當前與泡泡瑪特簽約的頭部設計師有3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我們自信的地方在於,掌握了一套孵化設計師作品的完整邏輯,讓他的作品更快到達大眾面前。”

產品界流傳的“上癮模型”分四個步驟: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而泡泡瑪特也在不斷投餵更大的“誘餌”——新系列、新IP、新產品。

據悉,泡泡瑪特每年會給一個IP規劃5-8個系列,設計師負責原型和草圖,剩下的大部分工作由泡泡瑪特的設計團隊完成。

泡泡瑪特火了之後,網絡上掀起了關於盲盒的熱議,主要集中於兩點:一是與59元的售價相比,公仔的質量堪憂;二是盲盒限量款被炒至天價,到底是不是年輕人交的“智商税”?

人們對於盲盒的追求不外乎於盲盒製作的驚喜,一旦盲盒製作不了驚喜了,那麼,它也將迎來最大的危機。

盲盒究竟可以走多遠,這一點沒有人知道,而隨着時代的發展,必然會有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泡泡瑪特的未來挑戰仍然巨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6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股消息 | 泡泡瑪特最快下月赴港上市,盲盒僅為載體,核心商業模式尚存疑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