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新熵(ID:baoliaohui),作者:檸檬,編輯:月見,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再來一把瓜子,再來一把王者,再來一把週末,誰能拿下MVP?”
近期,洽洽悄悄在微博宣佈,與王者榮耀手遊聯名,五種口味的瓜子分別換上帶有遊戲角色的新包裝,這條置頂微博,發佈後僅得到百餘次點贊。
在王者榮耀的官方賬號“王者好物”發佈相關微博一天之後,洽洽才在第二天中午姍姍來遲。但網友並未在淘寶旗艦店找到購買鏈接,在評論區催問下,官博才回復了一條京東店鋪購買鏈接。並表示目前該限定產品在京東首發,六月才會上架淘寶平台。
此類“烏龍+佛系”的聯名並非首次,細數此前操作也都很佛系,僅在各平台官方賬號以及官網上能窺見一二,大多數“官宣”幾乎不超過五百次轉發,但這並不妨礙洽洽繼續積極地進行下一次聯名。
洽洽努力地為自己打造一個“新國貨”的身份,卻始終難以真正走進年輕消費者羣體,時至中年,洽洽還能這樣佛系多久呢?
01 萬物皆可×洽洽?在蜜雪冰城官方旗艦店,與洽洽聯名推出的水蜜桃味瓜子赫然在列。
除了關於分量小的抱怨,大部分消費者對口感讚不絕口。據蜜雪冰城淘寶旗艦店顯示,該聯名商品月銷900+件。
與恰恰聯名的品牌五花八門,據不完全統計,恰恰先後與喜識推出冰糖葫蘆味瓜子,在益禾堂上架烤奶味瓜子,和小龍坎合作售賣火鍋味瓜子,跟元氣森林共同推出櫻花白桃味瓜子。在瓜子界混跡多年的洽洽,把瓜子口味玩出了花,但除了在“瓜子界”放飛自我,洽洽在跨界選擇上也逐漸狂放。
2019年曾與網易旗下游戲《終結者2》合作推出聯名零食包,2020年攜手經典IP寶可夢推出瓜子、堅果等產品的新包裝,2021年9月,又和樂樂茶合作,推出髒髒堅果,keep、考蟲、《狼人殺官方》、安慕希酸奶、嗶哩嗶哩、歡樂鬥地主、五穀道場、衞龍、芬達、康師傅等都曾與洽洽共同推出聯名零食禮盒。曾經啤酒配花生,如今堅果也搭上酒桌,洽洽先後同雪花啤酒、美團買菜分別聯合推廣,啤酒搭配着洽洽的每日堅果共同售賣。
在瓜子、堅果產品之外,洽洽還曾同運動品牌李寧合作推出聯名手提包,和飛躍聯合上線帆布鞋,跟太平鳥聯名銷售短袖服飾,在服飾週邊以外,洽洽還曾與潮玩品牌獨角獸rico聯名推出系列零食盲盒,2019年,洽洽與國貨美妝品牌春紀合作,推出“瓜子臉”面膜,3年後,洽洽“重返”護膚界,與知名品牌華熙生物合作,再次上架“瓜子臉”面膜。
跨界聯名的意義在於,將兩個品牌的影響力和受眾人羣進行1+1大於2的效應放大,或提升本身品牌的影響力,或者刷新改變自己品牌的老化現狀,但最終的目的不過是“跨界”兩字。跨不出圈的聯名,對於品牌還有什麼意義?
不少品牌的跨界聯名轟轟烈烈,如瑞幸聯名椰樹推出的椰雲拿鐵,迅速成為現象級爆款產品,上線首日銷量就突破66萬杯,無數網友在社交平台曬出自己的“戰果”,近期肯德基與寶可夢聯名的玩具套餐,其中一款可達鴨玩具也火到缺貨,在二手市場上十幾塊的玩具被炒到上百甚至上千元。
而同樣是跨界聯名,洽洽的每次聯名卻意外地安靜,在微博、公眾號等公共平台的相關宣傳甚少,不少產品甚至不清楚到底該到哪裏購買,佛系打工的洽洽,在聯名這件事上似乎並不上心,聯名產品也大多僅能在小範圍內引發討論,並未有過明顯“破圈”的跨界周邊。
數十次的聯名足以證明洽洽“跨界”的積極,但也不可否認, 頻繁聯名並未給洽洽帶來明顯的業績增長。
一切聯名皆虛妄,營銷手段不過是一時熱鬧,待喧囂散去,洽洽並未迎來真正的突破。
02 聯名破不了的天花板洽洽驕傲地曬出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甚至為每一位股東準備了價值不菲的葵珍禮盒,根據季報顯示的股東總數以及禮盒的官網價格,這次的“豪氣”大概花了277萬元。
從主要指標來看,洽洽的營收利潤雙雙創下新高,但這依舊掩蓋不住洽洽已經走進增長困境的事實。
如果從淨利潤率來看,洽洽2022年Q1淨利潤同比增長率降至5.15%,而這一數據在2021年Q1卻超過30%。事實上,自2021年Q2起,淨利潤增長率就一直在低點徘徊,最高不過21.4%,最低降至-11.37%。
從線上線下渠道來看,洽洽一如既往地重視線下渠道,2020年與2021年電商渠道收入均在9%左右,老牌國貨們的線下渠道一向強勢,農夫山泉也正是憑藉如毛細血管一般密集的線下經銷商網絡,成為“水中茅台”。但電商起家的元氣森林成立不過六年就敢硬剛農夫山泉,瓜子市場中,口味等本就已逐漸趨於同質化,下一個撬動洽洽的“元氣森林”或許也已經在路上。
從產品分類來看,洽洽總營收中葵花子系列產品的營收佔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即便如此,葵花籽類產品仍舊貢獻了近七成營收,大單品的問題仍舊存在。
洽洽活成瓜子的代名詞,但瓜子的增量市場終究有限,這一點洽洽早已認識到。2008年至2014年,洽洽曾有過一段多元化擴張階段,先後推出“怪U味”“喀吱脆”等新品類,2011年上市後,更是進一步擴充產品品類,相繼切入薯條、果凍、牛肉醬等賽道,但最終結果均低於預期。
此後,2015年創始人陳先保迴歸,重新聚焦瓜子系列產品,確立起“立足瓜子,發力堅果”的品牌策略。時至今日,堅果系列產品也不過僅貢獻出兩成營收,主力業務依舊是葵花子產品。
據財報數據顯示,葵花子產品毛利率高達34.6%,較上年同期增長0.78%。而堅果類產品毛利率雖不抵葵花子產品,僅在29%左右,但毛利率增速略高於葵花子產品,接近1%。如果把時間撥回2020年,則會發現葵花子毛利率甚至較2019年下降了1.65%,而堅果類產品毛利率則增加了1.78%。
在毛利率之外,葵花子產品2021年的營收增速僅5.86%,而整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卻達到13.15%。主營業務增速落後於整體營收增速,這意味着洽洽的葵花子業務已經不再是提高營收的主力,但在葵花子業務之外,僅佔據三成的堅果類以及其他業務,未來能為總營收增長帶來多大的助力?
洽洽是包裝瓜子市場絕對的老大,但如果把範圍擴大到整個堅果產品市場,以堅果類產品起家的新秀三隻松鼠,2021年總營收近百億,幾乎是洽洽總營收的1.6倍,而堅果正是洽洽正在扶持的“第二曲線”。據洽洽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堅果類產品營收13.6億元,佔營業收入23%,較去年增長5%左右。
靠着瓜子起家,卻最終困在瓜子的圍城,在數十次跨界聯名中,洽洽大多都是以瓜子的形態參加,或是瓜子產品,或是其瓜子產品經典紅色包裝的圖案元素,僅有少量周邊產品突破瓜子的標籤。這也就意味着, 哪怕是跨界聯名,洽洽也並沒有真正“跨”出瓜子的界限。
破不了的天花板,又何嘗不是洽洽突破不了自己的瓜子標籤。陷入增長困境,洽洽或許是時候加入國貨“復興”的隊伍了。
03 國貨復興學,洽洽該學誰?老牌國貨們走得足夠穩,卻不夠快。
愛時尚、愛潮流的Z世代成了主力消費羣體,更年輕的新生品牌如雨後春筍,拿捏住年輕人的錢包,不斷吞噬老牌國貨們的市場份額。如何跟上時代,打入Z世代內部,成了老牌國貨們不得不面對的議題。
經過多年摸索, 如今老國貨們逐漸形成自己的“復興學”,簡單總結下來不外乎理財、賣慘、聯名三條路 ,那麼洽洽能走哪條路?
不少老牌國貨經過多年積累,賬上資金充裕,在主營業務之外,靠投資理財就能“躺贏”,如在核桃露賽道獨霸一方的養元飲品,據2022年5月14日公告顯示,其銀行理財產品實際投入金額高達86.37億元,私募基金產品實際投入約19億元,而2021年全年營收不過69億元。
魔幻的是,截至公告日,其最近十二個月的投資理財收入合計達到6.4億元,而其2021年全年淨利潤也不過21億元,換言之,養元飲品的投資理財收入就達到全年淨利潤的30%。據公告顯示,接下來公司將使用不超過120億元的自有閒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
而據洽洽2021年度報告非主營業務數據顯示,本期投資收益超過3400萬元,佔據整體利潤僅超過3%。據2022年4月12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洽洽擬拿出不超過13億元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與養元飲品宣告的120億資金差距明顯。錢不夠,投資收益也自然不足以支撐企業“躺贏”。
國貨復興慣用的“賣慘”手段效果顯著,白象、鴻星爾克、蜂花等品牌的翻紅案例均能歸入其中,或許“賣慘”並非品牌本意,但混得足夠“慘”,確實也成為他們短暫“復興”的緣由之一。
但這一路徑洽洽顯然無法運用,相較於白象、鴻星爾克、蜂花等已經逐漸被其它品牌替代的老國貨們,包裝瓜子的市場仍舊牢牢地掌控在洽洽手中,在包裝瓜子市場中,洽洽仍以41%的市場份額稱霸賽道。
跨界聯名是不少老品牌走進年輕人世界的選擇,期待依靠聯名讓品牌形象更加年輕化,如六神花露水、旺旺、王老吉、五芳齋等老牌國貨,均有過與新興產品聯名的動作,其中大白兔就可以作為一個較典型的案例。
有“跨界狂魔”之稱的大白兔,就曾以氣味為媒介,開發出身體乳、護手霜、香水、唇膏等一系列“周邊產品”,推出奶茶、冰淇淋、潮玩、服飾等多種多樣的產品,每次跨界聯名,大白兔都能引發一波熱議,讓不少人高呼“爺青回”。
如大白兔與氣味圖書館聯合打造的“快樂童年香氛”系列日化十分鐘就賣出超過14000件,而據百度指數顯示,2019年5月23日官宣聯名後,大白兔搜索指數快速上升,5月27日至6月2日達到搜索指數頂峯,在新鮮感過後迅速趨於沉默,前後時間不過半個月。
洽洽近幾年頻繁聯名卻依舊困於增長難題也同樣證實了,聯名營銷帶來的紅利只能是錦上添花。
國貨復興的三條路,洽洽或許都無法走通,家大業大,卻增長乏力,洽洽的中年病還沒有找到一款對症的藥。洽洽在2021年7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透露未來三年的戰略目標:到2023年實現含税銷售收入100億元,其中瓜子含税收入60億元、堅果含税收入30億元、休閒食品含税收入10億元。而2021年洽洽全年收入還不到60億元,與最終目標相去甚遠。
洽洽的廣告語從“快樂的味道”變成“快樂就要洽洽洽”,如今時至中年,在“三年之約”帶來的壓力下,佛系打工的洽洽,味道還“快樂”嗎?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