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10月我國開展首例TAVR後,揭開了我國經導管瓣膜介入治療序章,我國經導管瓣膜介入治療剛好走過十年。十年來,既有坎坷,又有故事,更多的是激動!
開幕:共度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學術之周
2020年9月14日,第四屆中國結構周正式開幕!14日晚上七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European heart journal》主編Prof. Thomas Lüscher、德國法蘭克福聖凱瑟琳醫院Prof. Horst Sievert、美國西達-賽奈醫療中心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Saibal Kar教授、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林逸賢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吳永健教授等國內外數十位專家在線上和線下共同出席並見證這一時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達新教授主持會議。
葛均波院士在致辭時表示線上會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中國結構周為專家和術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交流協作的舞台,中國結構周繼續傳播創新性成果,讓更多患者獲益。
葛均波院士致辭
吳永健教授代表高潤霖院士祝大會圓滿成功,同時他也表示,希望通過中國結構周可以讓更多醫師瞭解結構性心臟病,共同推進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在國內的發展。
吳永健教授致辭
林逸賢教授在致辭時表示,自己一直致力於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青年醫師的培養,因此成立了亞太結構性心臟病青年俱樂部,希望與青年醫師一起推廣這項技術,讓更多患者可以接受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帶來的獲益。
林逸賢教授致辭
規模:一場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學術盛會
本次會議突破以往線上大會,分設手術大聯播,青年麒麟團,名師大講堂,國際圓桌會,最佳病例賽,結構熱辯論等,同時增設科普人文版塊——名醫解心結,以規範、普及、創新、發展為核心,全方位呈現一場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學術盛宴大會。
在接下來的一週時間內,來自國內外的上百位術者將為廣大觀眾帶來100餘台手術演示。在第一天的會議上各位術者就奉上了多台精彩的病例。
Thomas Lüscher教授講題
Saibal Kar教授講題
西達賽奈醫療中心Raj Makkar教授演示的TAVR手術是一例重度症狀性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0型)伴升主動脈擴張患者,同時還存在冠脈疾病;Raj Makkar教授採取了經右股動脈採用26-mm Sapien 3UItra瓣膜的策略,同時結合Sentinel器械進行腦栓塞保護,在IVUS引導下順利完成手術;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達新教授團隊在TAVR頻道、LAAC頻道和國際頻道各自完成了1例手術演示;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患者伴有先天冠脈畸形和脊柱側彎,給手術增加了難度,但吳永健教授團隊採用導絲起搏、用極簡式方式成竹在胸的順利完成手術。
首日的手術演示就充分展示了術者高超的技巧和精妙的策略選擇,夜間的開幕式暨中國瓣膜十週年紀念活動更是讓會議充滿了人文情懷。
紀念:十年瓣膜天涯路
結構性心臟病在中國發展的十年,是充滿艱辛但開拓進取的十年,是從模仿到創新乃至局部領跑的十年,是星火燎原且波瀾壯闊的十年。
在十週年紀念視頻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國內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具有代表性的領軍人物在回憶當初開展首例TAVR手術時仍然歷歷在目,在談及十年積累的成績時充滿自豪。葛均波院士開展的首例TAVR手術起到了引領作用;高潤霖院士指出,從2012年開始國產瓣膜開始上市前臨牀試驗,歷經5年成功獲批上市,極大推動了TAVR在中國的發展;王建安教授團隊針對中國人羣二葉瓣鈣化佔比較高的特點,成功總結出“杭州經驗”,無論是器械還是術式,更加符合國內實際;陳茂教授團隊積極拓展TAVR適應證,針對主動脈瓣二葉式畸形、無鈣化主動脈瓣、重症主動脈瓣狹窄,經過仔細分析論證,首創了Reshaping TAVI、Supra-annular Sizing等原創技術。
截止2019年12月,全國已經有30個省市自治區150多家中心開展TAVR治療;僅2019年一年,全國完成了2600多例TAVR手術。經過十年發展,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已經在全國開枝散葉;未來十年,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將走向何方?面對這一問題,有的專家説是創新是關鍵,有的説是人才培養很重要,有的説適應證擴大是願景。每個答案都指明瞭重要的方向,
在他們心中,在中國所有從事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醫師心中,未來的確切模樣或未可知,但目標堅定:繼續磨練技藝,實現特色創新,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