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掙客户的錢,而要幫客户掙錢 |2B 銷售的 3 個底層邏輯

不要掙客户的錢,而要幫客户掙錢 |2B 銷售的 3 個底層邏輯

編者按:本文來自灰度認知社(ID:HDrenzhishe),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作者丨曹升

編輯丨夏目

封面圖|攝圖網


不要掙客户的錢,而要幫客户掙錢。

做到這一點,你將超越85%的2B競爭對手。

這個説起來容易,做起來特別難。

今天,我們要解析3個底層邏輯:

第一,商家與客户是什麼關係?

第二,客户決策的難度有多大?

第三,2B企業如何找增量市場?

一、商家與客户是什麼關係?

2B企業,我們聽到的都是商家在説:我們產品多麼好,技術多麼先進,市場有需求,所以客户會買。

這裏有一個底層邏輯:

商家與客户是什麼關係?

掙客户的錢,就是銷售關係。

幫客户掙錢,就是合作關係。

再拓展一下:

幫客户掙小錢,就是合作關係;

幫客户掙大錢,就是共生關係。

大部分2B企業都講不清楚,我們和客户是什麼關係?

怎麼才叫講得清楚?我們舉個栗子:

智布互聯,在紡織互聯網領域,做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軟件廠商想做但沒做成的事。

但是,我們看它的官網,大家如果是它的潛在客户,有購買慾望麼?

智布互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基於工業5.0核心理念的紡織工業互聯網企業,以自主研發的Saas雲平台、ERP系統和MES系統,結合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聯盟行業內的紡、織、印、染整全產業鏈工廠,實現共享紡織產能資源、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新行業模式。(摘自官網的公司介紹)

智布互聯銷售的實際情況呢,正好相反,它的業績很好,增速非常快。

智布互聯,對服裝品牌商,有兩大幫助賺錢的指標:

一是幫助客户節省10-15%面料成本;

二是幫助客户壓縮30%交付時間。

這一下,三言兩語,就從銷售關係轉化成合作關係。客户價值的編碼效率極高,導致銷售轉化率大幅提升。

2B也是可以流量運營的。

是做內容營銷?還是論壇發聲?還是辦會展?發出去什麼信息?流量回到哪裏收集?收集來有沒有營銷漏斗?漏斗最終有沒有轉化率?

營銷是客户主動找商家,銷售是商家主動找客户。

如果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智布互聯,那它的營銷效率是非常差的。

如果潛在客户知道智布互聯,但不知道它能幫我賺錢,那營銷效率也是比較差的。

如果潛在客户主動搜索到智布互聯,但看半天不知道客户價值,或者不知道它和競爭對手(比如全布相比),它強在哪?那營銷效率也是比較差的。

Salesforce公司好像出過一個觀點:

到2022年,80%以上的2B企業,在拜訪這家供應商之前,就已經在網上獲取很多信息,甚至決策都做完,到現場只是談交易條件和驗證品質。

流量來了,每一個落地頁,都是虛擬銷售。儘管不是決定性因素,但還是重要的。

文案即終端,場景即門店。這個2B和2C是一樣的。

二、客户決策的難度有多大?

在我們看來,站在客户決策角度,其實沒有2C與2B的區分,只有兩種分類:

一是輕度決策;

二是重度決策。

2C裏面,大多屬於輕度決策,但是也有重度決策的,比如賣得貴的、不是剛需的、競爭激烈的。

為什麼2C競爭激烈就是重度決策呢?

餐飲業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個行業,有一個數據,據説1.2年,餐飲業死亡企業數和行業總量就差不多了。

這裏就是因為:

吃飯是每個人的剛需高頻,但是到你家去吃飯,既不是剛需,也不是高頻。

因為,有大量的競爭對手在分流潛在客户,導致客户要決策去你的飯店,就成了重度決策。

2B通常我們都認為是重度決策的。有沒有把重度決策轉化成輕度決策的方法呢?有。

方法很多,這裏我們簡要介紹2種方法:

一是單一決策點;

二是行為誘導。

第一,單一決策點。

對於服裝品牌商來説,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布料供應商決策是非常複雜的,有很多個維度。比如説:

質量好不好?

工期能不能按時交付?

面料是否符合要求?

價格貴不貴?

……

有非常多複雜的決策點。 

整個服裝行業現在進入一個動盪期。

動盪的原因就在於快時尚銷售窗口期特別短,導致它們要抓住窗口期必須小批量,反應快。

如果錯過窗口期,就會形成很多庫存。不管前面銷售多好,後面的產品積壓的庫存就可能導致虧損。 

因此“小單快返”就成為行業痛點的解決方案,也成為整個行業客户決策重要性、優先級排序最高的這麼一個客户決策點。

在這個點上面,智布互聯打出核心價值:“我可以壓縮交付週期30%”。

這個單一決策點,是符合整個行業客户決策的重要性優先級排序的,從這個點上來説轉化率就高。

我們再介紹另一個行業案例:辦公傢俱也是2B的,那就意味着它的決策點也非常多。比如説:

有沒有售後服務?

辦公傢俱對整體風格的影響?

是否環保,是否有甲醛?

是否能滿足公司的要求?

交貨週期多長?

……

赫曼米勒做一個B2C2B,這叫決策者營銷,就是B2B也是可以做個人營銷的。B2B面向決策者去做營銷。

他們生產出一把人體工程學座椅Aeron。這還是功能,屬於自己説的賣點,那客户怎麼看呢?

赫曼米勒就拿去給一些比較頂尖的程序員使用。 他們用一段時間之後感覺跟以前坐的體驗不一樣,於是在頂尖程序員中間就形成口碑。於是赫曼米勒就把人體工程學座椅Aeron定義成:頂尖程序員的專用座椅。

這就會形成一個比附效應:有的程序員使用體驗好,就會炫耀説這椅子很貴的,1000多美元一把,這是頂尖程序員專用座椅。

其他人就會想,憑什麼你是頂尖程序員,我就不是呢?於是倒逼着早期的Facebook、谷歌等互聯網企業都要給優秀程序員配備這款椅子,人手一把。

所以你可以看到,智布互聯和赫曼米勒是兩個不同的單一決策點。

智布互聯是能看得見摸得着一個數據性指標,我幫你壓縮交付週期30%,服裝品牌商看到之後很容易做決策的這麼一個點,所以它轉化率高。

赫曼米勒是程序員坐的椅子體驗好不好,其實老闆是感覺不到的,決策者是無感的。

它是屬於營造一個氛圍,我這款椅子是頂尖程序員標配,哪個公司想聘請頂尖程序員,必須得配備一把。

這就反過來就影響這個公司,所以把老闆本來對這個椅子無感的,也因為吸納人才的需求變成對它有感。

所以,前面屬於銷售動能大,後面屬於銷售勢能大。

智布互聯是銷售動能大,赫曼米勒是屬於銷售勢能大。

這是是典型2B企業從重度決策轉化成輕度決策的一種方法:叫單一決策點。

第二,行為誘導。

酷家樂是做互聯網家裝設計的。家裝行業也是典型的重度決策,決策點特別多,而且客户很難看到背後究竟又獲得什麼。

於是它就做一個比較前端的流量型產品3D渲染,直觀地展現虛擬場景。 

以前是單機版,計算能力不足,可能要花10個小時才能把3D渲染好,然後你在裏面才能看到場景。

現在酷家樂用雲計算的方式,可能10秒鐘就能做好。

從10小時變成10秒鐘,當然就賣點而言,這個賣點是特別足。可是客户買點又是什麼呢?

客户不會因為你把一個東西從10秒鐘就來買你的產品,可能程序員或者運營人員或者底層設計師會有興趣。 可是他的老闆,2B公司的老闆在這方面有個感覺嗎?他可能無感,也決策不了。

於是,酷家樂就找一些家裝設計的門店,給他們展示場景:

現在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到家裝門店裏來問:

我是2室1廳的,我想這兒放個沙發,那兒放個牀,這邊放一個桌子。我想看看效果。

這個時候如果你對她説:

我們幫你簡單的拉幾張圖,麻煩你10個小時之後再來。

第二天再來看,轉化率非常低。

如果你跟她説:

我給你來個示意圖,來個簡單的沙發,來個簡單的牀,來個簡單的地板,一分鐘之後就讓你看見一個3D效果圖。

會不會幫助門店提升轉化率?很明顯門店就會把它當成一個獲客和轉化的工具。 

這些銷售門店決策起來就變得非常輕,這就叫行為誘導。

本身我整個軟件功能是很重的,但我拿一個單一的功能出來讓你用,你用完之後就對我形成依賴。以後在我這平台上進行設計,你可以把你以前家居的一些3D模型放到我的庫裏面來。

所以酷家樂成為目前建築行業裏面第一個獨角獸,擁有全國最大的建築3D模型素材庫。 

這就叫行為誘導。沒想到2B企業,也可以用行為誘導。

三、2B企業如何找增量市場?

什麼叫增量市場?

就是需求大於供給的窗口期。它不是靜態的一個市場,而是很多分散細分市場中,不斷地湧現動態不平衡的市場機會。

為什麼2B企業要找增量市場?

第一,客户決策輕。在增量市場,因為增長需求大於供給,所以客户決策一定由重變輕。

第二,如果客户需求還持續放大,供給在短時間之內依然跟不上,就很可能形成一個我們常説的大風口,對整個行業來説就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戰略的第一要點就是抓機遇。對2B企業來説,找增量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競爭戰略。

反過來説,我們通常來看 2B企業它們是不是就在找增量市場?

很可惜,我們看到很多2B企業往往打的是陣地戰,以銷售為主的一城一池的攻城戰。

很多2B企業的客户都會跟我們説,2B其實是沒有流量運營的,我們靠都是一單一單轉化的。

那麼這就回到我們前面來講的,營銷是客户主動來找商家,銷售是商家主動去找客户。很多2B企業沒有營銷,只有銷售,太可惜了。

所以,增量市場其實本質上來説,我們想在一個真實的需求大於供給市場機會出現的時候抓住它,然後會形成一些客户主動找上門來這麼一種營銷效果。

增量市場怎麼找呢?還是要到客户需求中去找。 

現在很多2B的企業都説我的產品功能好,我的產品目標客户是誰,所以我就一個一個去打,這都屬於顯性客户的顯性需求。

我們還要看顯性客户有沒有隱性需求,還有沒有隱性客户?那些從來不是我們行業的客户,但他這個需求其實用我們的行業解決方案是可以解決的,這叫隱性客户的顯性需求。 

如果我們創新能力更強的,還能不能跳開我們這種固化思維,能不能做隱性客户的隱性需求?這個難度就是最大的。

講一個掃地機器人的例子。

什麼叫顯性客户的顯性需求?

我買掃地機器人回家,把地掃乾淨,這就是顯性客户的顯性需求。 

有沒有顯性客户的隱性需求?

在家裏面使用場景中,還會不會有些更復雜的使用場景。

比如説家裏養寵物之後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有寵物會導致家庭地面清潔難度增大。同樣還是掃地器人,能否把清潔難度與使用頻率放大,這是屬於顯性客户的隱性需求。 

第二個問題更難,寵物身上會不會帶細菌?

如果寵物帶細菌,掃地機器人能不能殺菌?甚至於能不能幫寵物去洗澡(殺菌、衞生)?

這條線顯然屬於顯性客户的隱性需求,我們沿這個方向可以找到很多機會而不只是簡單地掃地功能。

那麼還有沒有隱性客户的顯性需求? 

比如説可掃地機器人可以掃地,能不能掃牆面呢?

大家會説,那不一樣,牆面是牆面,你掃地是地面,地面很多是平整的,牆面不平整。

如果去搜一搜,你會發現以色列就發明了掃牆機器人。掃牆的難度肯定比掃地面的難度增大,但它很多原理肯定是一樣的。這就叫隱性客户的顯性需求。

有沒有隱性客户的隱性需求?我們再去觀察。

掃地機器人有很多功能,其中一個核心功能是吸塵,我們把這個功能抽離出來,研究一下,有沒有隱性客户的隱性需求?

我們就會發現快剪行業有這個需求。

去年快剪髮展得特別快,今年受疫情影響,行業增速有所放緩。

它日常會用到一個吸塵器,頭髮這個東西是特別特殊的,假設有1000根碎頭髮,吸走998根,只剩2根在身上也是100%不好的體驗。所以它只能是萬無一失的,要把想辦法把剩下的2根也吸走。 

快剪本身在中國是一個增量市場,蓬勃發展。

快剪所使用的吸塵裝置是白牌的,有沒有為他們生產的品牌商?好像沒有。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快剪行業裏面的頭部企業,每個零部件都需要一些品牌商的支持。我們認為這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市場需求,這就屬於隱性客户的隱性需求。

好了,我們來小結一下:

我們常説銷售有三大痛點:

一是目標客户是誰?

二是為什麼買?

三是買的是什麼?

那麼,這裏我們給出2B銷售的三個底層邏輯:

一是改變客户對立關係。

二是降低客户決策難度。

三是全力開發增量市場。

不要掙客户的錢,而要幫客户掙錢。

做到這一點,你將超越85%的2B競爭對手。

顯然,這裏是典型的改變客户關係了(從銷售關係轉為合作關係,從對立轉為競合)。

然而,這樣還不夠,因為改變客户關係+管理客户認知,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我們很多人對2B有誤解,以為搶佔心智戰略只對2C有效,對2B是無效的。

那麼,這裏,我們再給出一個對2B和2C都有效的心智戰略框架:

第一,改變客户關係;

第二,管理客户認知;

第三,引導客户行為;

第四,加深客户體驗。

所謂心智戰略,就是把重度決策轉化為輕度決策,把重度競爭轉化為輕度競爭的增長戰略。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48 字。

轉載請註明: 不要掙客户的錢,而要幫客户掙錢 |2B 銷售的 3 個底層邏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