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 GT,我們想起的可能是印在汽車代表豪華與性能的後綴,例如奔馳 AMG-GT、日產 GT-R、福特 GT 等等。
GT 原意為 Gran Turismo(偉大的旅行),打上 GT 標籤意味着它能將駕駛者帶到更遠的目的地,跑得更快、坐得更舒服、也更耐用;GT 也意味着樣樣俱到。
在上星期的紅米 K40 Pro 發佈後,realme 大有一種想要給「老對手」一點顏色瞧瞧的意思,而今天 realme GT 終於在發佈會上正式亮相,為春天正在復甦的機圈帶來了一抹「暖黃」。
「過目難忘」的一道陽光
就像這個月扎堆的選秀節目一樣,各大廠商也集中在 3 月開新一年的新機發佈會,每款新機就像各家廠牌的練習生,等待觀眾 Pick 出道。
看過各類選秀節目後,你也許會總結出一個規律:「不怕輿論有爭議,就怕觀眾記不住」,想要在一眾青春面孔中被人看見,練習生首先要被人記住。
將機圈比作選秀競爭的話,realme GT「曙光版」就是這麼一款有爭議,但是過目難忘的手機 —— 與一眾 AG 玻璃後蓋相比,realme GT 的素皮加玻璃 ID 設計是獨特的。
「獨特」意味着會與「大眾」相對立,對於 realme GT 的外觀,在編輯部裏就有兩派意見,有的認為兩種材質的拼接設計很割裂,有些則覺得新的設計足夠亮眼和新穎,我屬於後者。
不管怎麼説,在千「機」一律的新機市場裏,能在我們的眼裏留下印象,就可以説是一次成功的設計。
看慣了流光溢彩的「珍珠白」、五彩斑斕的「夜幕黑」後,再拿出 realme GT,黑黃色的「曙光」就像賽車飛馳而過留在眼裏的剪影,獨樹一幟。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realme GT「曙光版」的黑與黃是由兩種不同的材質組成。
黃色是一種像向日葵般的暖黃色而非亮黃,不會「辣眼睛」,看久了會覺得暖洋洋的,就像午後愜意的陽光穿透窗户照在了手上。
這種「暖」的感覺也來源於 realme GT「曙光版」採用的素皮紋理,與摸起來略微凍手的 AG 玻璃相比,素皮摸起來要更加親近,條紋的粗細度控制地比較細膩,握在手上還會有輕微摩擦力,握起來不易滑落,這一點也是很多人選擇素皮材質的原因。
從相機矩陣向下延伸的黑色條紋採用的是玻璃材質,在玻璃內部還有細細的條紋,隨着光線的變動折射而出。
磨砂的黃色與亮面的黑色組合,視覺上給人的感覺是豐富又獨特的,有人批評不同材質之間的拼接會帶來割裂感,但我認為年輕的設計就應該唱唱反調。
翻回到正面屏幕,設計就比較普通了,左上角挖孔的前置攝像頭,大家已經司空見慣;正面採用的是一塊 6.43 英寸、1080P 分辨率的三星 Super AMOLED 屏幕,支持 100% P3 色域。
刷新率方面,這塊屏幕支持 120Hz 的高刷新率,360Hz 的觸控採樣率,realme 稱將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的開放 90Hz 模式後第一時間適配,帶來更流暢的遊戲操作體驗。
屏幕採用的是直面屏設計,色彩、亮度的表現都屬於主流水準,下巴邊框比四周稍寬,但同價位的對手也不會比它更好。
在屏幕的下面有光學屏下指紋傳感器,在這個檔位上,realme GT 還是獨一家。握起手機,傳感器便會激活,解鎖的速度也很快,體驗起來比側邊解鎖還是更有未來感。
我非常喜歡 realme GT 搭載的雙環境光傳感器,在此之前我一直把手機的自動亮度調節關閉,原因無他,其太「笨」耳 —— 常常被我的影子所幹擾,環境暗時亮瞎眼睛,環境亮時啥都看不清,導致我不得不關閉自動調節,手動調節亮度成了我日常的高頻率操作。
realme GT 在機身前後都設置了光線傳感器,能夠更全面地感受環境亮度,在實際體驗中,我的影子終於不會干擾亮度的調節。這是一個針對用户癢點的小細節提升,但確實讓我的體驗改善了不少。
在我用習慣 200g 往上的「半斤機」後,上手 186g realme GT 竟然感覺到一絲輕盈,習慣的力量真可怕;不過在一眾接近 200g 甚至超越 200g 的對手面前,realme GT 確實撕下了「厚重」的標籤。
不夠旗艦,但是面面俱到
在硬件配置方面,realme GT 不會讓人失望,甚至可以説是誠意滿滿:
驍龍 888 旗艦級 SoC,8GB 起步的內存讓 K40P 尷尬。滿血版 LPDDR5 和 UFS 3.1 儲存標準鋼銅複合結構散熱杜比全景立體聲雙揚聲器Tactile Engine 線性馬達65W 閃充WiFi 6 增強版極為先進的 3.5mm 耳機接口
旗艦級的驍龍 888 SoC,UFS 3.1 和滿血版 LPDDR5,realme GT 的手機核心三大件看齊旗艦配置,在性能上躋身第一梯隊沒有問題。
在旗艦三大件的加持下,realme GT 無論在日常使用還是遊戲都能發揮出 Android 旗艦級的水準,開啓 GT 模式,在安兔兔更是可以跑出「超越 99%」的超高分。
對於 888 的性能表現我們已經在許多機子上有過詳細評測,在此不再贅述,大家更關心的或許是 realme GT 採用的新散熱模組能不能壓住 888 這顆「火熱的芯」。
在日常使用的絕大多數情況下,realme GT 都能保持「冷靜」;遊戲過程中,玩半個小時的和平精英也只是讓它有了一點温度,當開啓 GT 模式後,性能全開的情況下會感覺攝像頭四周會有一點温熱,室温 16°C 下摸起來也並不算燙手。
realme GT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續航表現。或許你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景:
在和平精英打到了決賽圈階段,手機不合時宜地彈出了低電量提醒,想要起身為手機充電,地圖上顯示的小腳印卻提醒你不要放鬆警惕。終於清理掉身邊的敵人,正準備和最後的對手來一場最終對決,手機耗盡了最後一絲電量,突然的熄屏關機將冠軍拱手讓給了別人。
手機的最後一絲電量就像人字拖的人字,你永遠也不知道它會何時斷裂,留給你一地尷尬。
為了測試 realme GT 的續航管理,我先將它的電量完全耗光至熄屏關機,然後連接 65W DART 充電器進行了 5 分鐘的充電,共充入 19% 的電量。
緊接着拔掉充電器,打開和平精英開始遊戲,再將電量完全用光。能玩多久呢?共計 71 分鐘。是的,如果我的跳傘效率夠高,71 分鐘足夠我開上好幾局遊戲了。並且當電量用剩 1% 的生命線時,realme GT 還能堅持 10 分鐘才熄屏,確實出乎了我的預料。
如果睡覺之前看着 realme GT 所剩無幾的電量,想着再打一把就睡覺,我建議你趕緊打消這個念頭,因為再打一把很可能就會變成再打「億」把。
65W 的高效閃充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功能之一,實測 0% 充到 100% 共花了 30 分鐘左右,比官方宣稱的 35 分鐘還要快,看來 realme 還是謙虛了。
更重要的是,這個 65W 的充電套裝沒有被借「環保」之名砍掉,這一點值得稱讚。對於標配手機充電器,我還是維持一貫的觀點:
充電器氾濫與快充充電器的欠普及是兩個並存且截然不同的問題,大多數消費者仍然需要一個快充充電器來邁入快充的門檻,快充充電器未來也許會因為氾濫而變得雞肋,但絕對不是現在。
至此,我差不多介紹完了 realme GT 給我留下的好印象 —— 對了,別忘了它搭配了極為先進的 3.5mm 耳機接口,對於音樂控和遊戲迷而言,這代表着終於可以有更方便的高音質、低延遲音頻體驗,難能可貴。
緊接着,我想指出 realme GT 與旗艦之間的那「一步之遙」,首先是它搭載的 Tactile Engine 線性馬達。
要承認的是,線性馬達是對於轉子馬達的升級,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我想説 realme GT 的線性馬達線性是有了,但是震感卻不討喜。
以震力為例,這顆震動馬達的震力是偏小的,如果帶上了保護殼,有些時候我會察覺不到它在震動。當我嘗試將震力調大,鬆散的震感得到了放大 —— 打字時按起來就像按下一顆彈簧,彈起時還會晃悠兩下,很「散」。
當手機價格下探到 3000 元以內的中檔水平時,手機廠商想要給用户帶來一款性價比「神機」,面對的難題往往不是怎樣將各項參數推向極致,而是在接近極致時如何做出取捨。
當 realme 在 ID 設計、質感用料、性能三大件都選擇「進取」時,影像系統會是為這些進步所做出的讓步。
realme GT 採用了索尼 IMX682 6400 萬像素主攝,搭配 8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和 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的組合。
這套組合在去年的 Redmi K30S 也出現過,realme GT 做得更好的地方在於它將相機模組控制得足夠小巧,既不會有過分凸起,也沒有造成視覺打擾(是的,點名批評 K30S)。
但是就成像素質而言,這套系統是平庸的。
在日間充足亮度的情況下,realme 的調教還算令人滿意,色彩還原準確,解析力還不錯。
在明暗對比強烈的環境下,曝光也比較精準,但對於貓咪毛髮的細節還原有所欠缺。
當來到弱光環境時,過分拉高 ISO 值讓畫面充滿噪點,小貓咪的五官基本糊成了像素顆粒,想要還原畫面細節的話還是不要苛求。
不過這不代表這套影像系統一無是處,從整體拍照體驗上看,realme GT 成像速度很快,即是弱光環境,也更傾向於拉高 ISO 值來彌補快門速度,所按即所得,很少會遇到轉圈圈再成相的情況。
總的來説,realme GT 適合對影像不敏感的「掃碼黨」,如果你對攝影保有一點熱情,它不會是你捕捉光的最好「畫筆」。
體驗過後,聊點別的
綜合 realme GT 的產品力和定價來看,這確實是一台誠意滿滿的產品:別緻的外形設計、向旗艦看齊的核心配置、標配 65W 的閃電快充,這些優點都會是打動年輕人錢包的好理由,老實説我還真有點羨慕這一屆年輕人。
要知道把時間往回撥上個幾年,2000-3000 元檔位還是被中端芯片制霸的市場,即便在這個價位有最親民的旗艦芯片手機,往往也會因為取捨帶來「厚重」、「用料縮水」、「體驗打折」的不好印象。
而如今手機產業鏈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熟,許多例如 120Hz 高刷新率屏、超級快充、線性馬達等過去旗艦才能搭配的配置,已經開始在「親民檔」手機上出現。
消費者有了像 realme GT、Redmi K40 Pro 這樣的「次旗艦」之選,不用花高昂的價格,也能獲得接近優秀的使用體驗,「親民檔」市場從未如此熱鬧過。
不過,與打造一款年輕人心目中的「性價比神機」相比,realme GT 對於 realme 的意義要更加重大。在 realme GT 誕生之前,realme 存在一個不容小覷的缺點,那就是它的產品命名難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印象。
從最開始的 realme Q、realme X 的字母系列,到 V15、X50 的數字系列,realme 確實給消費者帶來過不少產品力在線的手機,但簡單的命名易於傳播,卻很難讓消費者記住。
字母命名讓人理不清不同機型之間的檔位差距,字母加數字的命名又容易與其他品牌類似命名的產品「撞車」,人們也許知道 realme 意味着「性價比」,卻由於混亂的命名法,很難回憶出一個具體的機型。
realme 需要一個像紅米的 K 系列、iQOO 的 Neo 系列、榮耀的 V 系列一樣的「圖騰」型產品系列,紮根在用户的印象之中。
與其他成熟的家族系列相比,GT 系列的誕生可以説是有點遲到,慶幸的是,它終於來了。realme 稱 GT 系列將會是 realme 新的性能旗艦系列,而 realme GT 便是扛起「旗艦」的大旗,在高手如林的機圈樹下新的性價比標杆的排頭兵。
最後説下最重要的價格:
- 8+128GB 售價為:2799 元
- 12+256GB 售價為:3399 元,首發價 3299 元
由零開始開創一個新系列,對於任何一家廠商來説都是一個艱難的挑戰,在 realme GT,身上我看到了 realme 對於「性價比」的更多新解讀,也期待 GT 真的能為 realme 帶來一趟「偉大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