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莊子和惠子是什麼關係 莊子原名是什麼

由 展東明 釋出於 經典

莊子和惠子

平時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朋友,或者有共同的愛好,或者是世界觀、人生觀相互接近或認同。如果說起經典的好朋友模範,我們想到的首先是俞伯牙和鍾子期,或者是廉頗和藺相如等等。很少有人會把莊子和惠子認定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朋友中的典範。然而事實上,他們確實是終生的摯友。

莊子雕像

莊子和惠子兩人能成為終生的摯友確是讓人匪夷所思。首先,莊子是道家學派的繼承人和發揚者,窮盡一生為道家學派代言。惠子是名家學派的宗師人物,一生追求、信仰名家,希望能讓名家發揚光大。兩個人的人生信仰、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莊子雖然祖出名門,據傳先祖曾是宋國的國君,但是到了莊子這一輩卻是貧困潦倒。莊子經常餓著肚子研究學問,可謂家徒四壁。惠子貴為一國之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金錢、美女、珠寶對他來說不在話下。莊子這樣的窮光蛋要和惠子這樣的權貴見上面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能發展成為摯友確實非同尋常。

最後,莊子的個性喜歡安靜,同時又對富貴名利看得很輕,因此是典型的宅男。惠子的個性喜歡熱鬧,並且對於追求富貴帶有極大的熱情,因此是典型的交際狂。

就這樣兩位什麼都搭不上屆的人,他們卻成為終生的摯友確實是不容易。但是他們確實是歷史上非常奇特的一對摯友。

莊子原名

莊子,思想家,文學家,戰國中期宋國人。據說他的祖先是宋國國君,他是王室貴族的血脈。他當過漆園吏,拒絕過楚國國王的官位邀請,選擇了隱居山野,著書立說,是一個很偉大的文人學者。他淡泊名利,卻聲名遠揚,才比諸葛卻窮苦度日,這樣的品質實在罕見。

莊子雕像

春秋時期楚國國姓羋。楚國君王羋旅,死後諡號為莊,也就是歷史上稱的楚莊王。楚莊王庶出繁衍的子孫,以先祖諡號為姓,由羋氏改為了莊氏。為什麼後代遵從祖先諡號為姓氏呢,通常都是因為這個祖先比較優秀比較有名望,因此雖然古代改姓經常發生,但是都是有理有據的。楚莊王是春秋霸主之一,楚莊王上任後,平定叛亂,改革內政,興修水利,使楚國強大,之後又楚軍晉國打敗晉王,最後成為了霸主。

春秋時期的宋國宋戴公是武莊的後人,以先祖的字莊為姓氏了。因此這裡也衍生出了莊氏一族。

還有些莊氏的起源來自於因避諱該氏,或者外族融入改氏。

莊氏的名人之一就是莊子。莊子本名,姓莊,名周,字子休。因此莊子原名就叫莊周。莊周,宋國人,因此他的莊氏應該來源於宋戴公改字為氏的那一支。

莊周被稱為莊子的原因是,子,為古代有思想有才學的人的尊稱,比如孔子,老子,孟子,莊周的道家思想名聞後世,因此他的弟子學徒們親切的尊稱他為莊子。

莊子齊物論

莊子著作裡的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二個部分為稱為外篇。外篇主要說的是第一部分本心思想實現的方法論。實現莊子思想的方法有兩種,一個是齊道,一個是體道。齊物論就是齊道其中的方法之一。

莊子雕像

齊物論包括齊物和齊論。齊物就是萬物平等,齊論就是看法觀點都一樣沒有區別,文章從七個方面闡述。

第一,脫離個人而去感受萬物,描述了自然界所有之物奇異聲響;第二,指出個人對社會現象,不同人心不同言論,各種狀態的態度,認為這些存在卻又虛無,不需要被這些不同所迷惑,第三個把這些現象分析,既相對又相一,既有不同可是又沒什麼區別簡單說就是功名利祿為浮雲,有才智並沒什麼意義,第四個就是指出對錯沒有不同,各種言論,判定,看法,都合在一體的,第五說脫離事物本身才能重新審視理清,才能看明白事物,從雜亂中跳出來,看清規律,第六個就是說透過這些方法,把自己提高到虛無迴圈的大道境界,第七個用兩個寓言表現了齊物齊論,物人合一的境界。

這個文章是具有重用的哲學思維,莊子文章裡提到,事物客觀存在,社會現象既對立,又是統一的,各種觀點又向對方轉化,不會一成不變,這種規律又是確定一樣的。齊物論就是一個論辯,思想引導的過程。他圍繞莊子核心思想作出各種方法的論證,雖然詞句有的地方還不夠完全理通,但仍是很寶貴的思想資料。


莊子是哪國人

莊子生於亂世,是戰國時期宋國人。莊子出生於宋國的蒙城,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莊子本姓周,這個姓是西周時期的國姓,他是王室後裔。

莊子的名言

提到戰國時期,那真不是一般的亂,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後天我和你一起打他。各個諸侯國之間一天到晚光混戰了,要不怎麼叫戰國時期呢。諸侯國混戰屬於奴隸社會遺留的歷史問題。春秋時期之前屬於奴隸社會,天下土地都屬於大王一個人的,他賞賜給這個點兒賞賜給那個點兒,得了封賞的人就到自己封地去了,人口土地都歸這人管了。歷史洪流不可阻擋,從戰國時代起正式進入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鬧著要起義要種自己的地。土地分封制玩兒不轉了,但是封地諸侯仍風采依然。

諸侯國混戰割據,莊子生活的宋國在春秋時期還算得上五霸之一,可到了戰國時期就衰了,連個七雄的邊兒都沒夠著。宋國曾經幫助齊國復國,以為關係槓槓的,不曾想齊國強大後反過來就聯合楚國把宋國滅了,上演了一出戰國版的“農夫與蛇”。

莊子身上流著皇族血脈,內心深處還是有那麼一點小傲嬌的。他曾在漆園為吏時公正廉潔,他想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傳遞給宋國朝野。但是他縱觀局勢,認為宋國處於七雄爭霸的中心位置,而且國匱兵乏,勢必會被其他國家吞掉,索性辭了官找個安靜地方研究哲學問題去了。

莊子養生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特別注重養生,近年來更是全民養生。莊子,名莊周,戰國時期傑出的哲學家。83歲壽終,在古代時,絕對算得上是壽星中的壽星了。

莊子畫像

他一生都沒有出仕當過官,生活過得也清苦。在潦倒時,甚至以出賣編織草鞋為生。他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同時他又主張辯證關係,即事物都是對立的。這些哲學理念和生活態度正是他的養生經驗。而他的長壽和養生經驗與他的哲學觀念緊密相聯。

內七篇中的《養生主》主要論述了莊周的養生之道。“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他本主張無為,這正和現代很多人的養生之道,不謀而合。而無為背後,並不是消極的無為。而是少私、寡慾、精心、超然。並不是你失敗了,你一事無成,你就遵循了莊子的養生之道。而是從出發點就淡薄,才導致了之後的無為。而這種無為造成的另一個結果就是,生活貧困潦倒。但是卻是忘卻情感,不曾為外物所負累的。那麼雖然身體清苦,可內心卻不然。從某種程度上,內心反而得到了一定的慰藉和滿足。那麼此時,養生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說在古時候,莊子能延年益壽到83歲,是不無道理的。

莊子為人豁達,當然這和他的人生觀,哲學觀,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現代人,處於紛亂複雜的社會,只有真正從本質上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避開各種障礙,化解種種矛盾,才能領悟莊子養生的精髓,像莊子那樣享天年。

莊子論劍

趙文王對擊劍迷戀。人們知道君王這個嗜好,就想用擊劍討好君王。於是擅長練劍的都湧現出來,幾千人聚集到了趙文王宮殿。這些人為了在君王面前展現劍法,每天都相互廝殺,一年裡常常有幾百人喪命於劍下。可是趙文王並沒有在意,一味的觀賞他們的拼鬥。因此,國內習劍風氣盛行,到處都有劍士。

莊子論劍像

漸漸的越來越多人選擇練劍習武,不愛勞作,田地逐漸荒蕪起來,國家實力開始減弱。其它國家看到這個情況,都有了乘幾侵犯趙國的想法。趙太子非常擔憂,請大臣們商量對策。趙太子對他們說,現在這種情況如果還持續下去,最終會害國害己,被別的國家制服,各位大臣裡有沒有既能讓大王高興又能讓鬥劍比武中止的,我一定送千金厚禮答謝。大臣沒一致回答說莊子能做到這點。趙太子詢問莊子是誰,臣子回答,莊子隱居,才能過人,足以治國治民,如果他來肯定能解決此事。

趙太子聽了派人去請求莊子。莊子拒絕千金賞賜,來到趙文王面前論到:我有三支寶劍,一為天子劍,一為諸侯劍,一為庶人劍。天子劍以強國治民,威震四海為劍。諸侯以賢明,忠誠,謀略為劍。而庶人劍就像鬥雞,一旦失敗,就付出生命。君王坐在天子位置上卻喜好看鬥雞之劍,實在可悲。趙文王聽完悔悟不已,從此就戒掉了這個惡習,專心治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