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何會受到重用?

丁汝昌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而他作為太平軍降將卻深受清廷重用,官至北洋水師提督一職,領尚書銜。這主要是因為“識時務者為俊傑”,丁汝昌在適當的時間選擇投降,並在安慶一戰中立下戰功,為其打開了入仕的大門;再者,由於其清白的家庭背景、鶴立雞群的軍事能力,又跟對了李鴻章這顆大樹,故而能夠扶搖直上,鹹魚翻身!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何會受到重用?

識時務者為俊傑

眾所周知,丁汝昌是在安慶保衛戰中投降了清軍的,為何說此時投降清軍是識時務呢?因為安慶的太平軍沒有活路,而圍城的清軍日子也不好過,這種背景下,選擇就很重要。

清軍對於圍剿太平天國的既定方針是第一步攻武漢,第二步陷安慶,第三步奪天京。咸豐九年(1859年)冬,武漢已下,湘軍首領曾國藩就開始分四路圍攻安慶。次年5月,清軍在太平軍叛將韋志俊(韋昌輝之弟)的幫助下,接連擊潰太平軍守將連添福、萬宗勝部,繼而拿下樅陽,致使安慶告急。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何會受到重用?

陳玉成為了救安慶,企圖採用“圍魏救趙”之策略,欲將圍城之清軍引往上游,於是分兵兩路合攻湖北。陳玉成親率大軍趨北路進抵湖北黃州(今黃岡),但受到英國的阻撓,無法繼續進兵;與此同時南路李秀成一開始高歌猛進,但到黟縣而止,既沒有選擇趁勝攻擊曾國藩在祁門的指揮部,也沒有按約定向湖北集結,反而擅自揮師浙江,轉去江西,這讓已經立下遺書的曾國藩得以喘息,並加緊了對安慶的包圍之勢,同時仍以副都統多隆阿、按察使李續宜的兩萬騎步兵,在陳玉成南下回援的必經之路桐城附近打援,陳玉成進退兩難之際只得回到天京請命增兵硬磕!

1861年5月末,清軍也正是趁陳玉成到天京請求救兵的時機,集結重兵向太平軍陣地赤岡嶺發動了進攻。整整一週的攻打,四千太平軍彈盡糧絕,孤立無援,營壘終被攻破,湘軍入營將全營太平軍屠殺。隨後,清軍再向菱湖北岸的太平軍營壘進攻,八千守軍糧食耗盡後向曾國荃投降,但為時已晚,太平軍降軍全部被斬首,清軍繼而全部調往安慶城下,準備最後一次攻城,丁汝昌就是這個時候投降了清軍。

“學啟不降,當誅爾親子”。——《清史稿》

此時的安慶因長期被困,糧草已絕,城中守軍以樹葉、樹皮為食,餓死者隨處可見,吃都吃不飽的太平軍,守住一座孤城幾乎不可能。故而城中外逃的太平軍並不少,其中陳玉成部將程學啟就在深夜帶著丁汝昌等300餘人翻越城牆,向集賢關湘軍訓導曾貞幹投降了。這裡雖然有曾國荃綁架程學啟家人的因素,但丁汝昌跟著出城受降是他識時務的表現,如果拼死守城,也就沒有後來的高官厚祿了。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何會受到重用?

“安慶北門石壘三最堅,學啟力攻拔之,絕賊糧道。”——《清史稿》

在投降清軍以後,曾國藩畢竟對這些叛軍不怎麼放心,於是就讓他們衝在前面做炮灰。程學啟、丁汝昌熟悉城中佈局,因而做了清軍前導,配合著清軍的“地道戰術”攻破了安慶北大門,進而引軍入城,佔領了安慶全城,城中太平軍近兩萬人被屠。也是因為這個戰功,程學啟被升任為遊擊,賞戴花翎,開字營營官,丁汝昌則升任千總,開字營哨官,開啟了清朝的入仕門路。

李鴻章的提攜

曾國藩是李鴻章的恩師,在官場上對李鴻章的扶持相當大,特別在於淮軍的組建上。因為李鴻章是安徽人,故而在其組建淮軍時,曾國藩將本屬湘軍體系的開字營播給了李鴻章,因為這個開字營裡大都是李鴻章老鄉安徽人,這有助於他的管理。就這樣,丁汝昌就開始跟著李鴻章幹起了事業。李鴻章也是胸懷大志之人,他力圖興兵強國,故而對於人才相當看中,特別是丁汝昌這種出身貧寒,與朝廷官僚體系沒有裙帶關係的軍事人才,相當喜歡,故而才有了李鴻章對丁汝昌的提拔。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何會受到重用?

丁汝昌是同治元年(1862年)跟著李鴻章到的上海,鑑於安慶之戰的英勇表現,李鴻章就想再磨練一下他,於是將丁汝昌所部派往配合劉銘傳的銘字營,在四江口與太平軍作戰,也是出於作戰英勇,劉銘傳就順勢向李鴻章申請要人,把丁汝昌調到了銘字營,官職雖未提升,但接掌了劉銘傳的100親兵,隨著捷報頻傳又改統領馬隊,升了營官,還授了參將。

同治三年,太平天國問題徹底解決,曾國藩又受任北上剿捻,此時的李鴻章為兩江總督,大部淮軍也就隨播於曾國藩北上。丁汝昌此時也算是臨危受命,先升了副將,統先鋒馬隊3營,跟著劉銘傳北上,打了四年捻子,徹底剿滅了東捻軍,丁汝昌因功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賜協勇巴圖魯勇號,這是他憑本事真刀真槍拼出來的。

“目前之患在內冦,長遠之患在西人”。——李鴻章

同治十三年,朝廷基本上沒什麼內亂了,於是開始裁減軍隊,劉銘傳或許是有些私心,對於手下這個丁汝昌出頭太快有些想法,於是從丁汝昌的馬隊3營開始入手裁撤,丁汝昌致書抗議,惹劉銘傳怒火難平,有殺丁汝昌之意,丁汝昌無奈,為保性命,只得辭官歸鄉。其實正是丁汝昌抵制裁軍這一點,最符合李鴻章的心意,當年恩師曾國藩害怕湘軍勢力太大會引禍上身,於是主動裁軍,李鴻章就極力反對,他認為清軍衰弱已成定勢,湘軍、淮軍之組建不僅是平內亂,更為長遠之計,以防西方侵略大清,這個思路與丁汝昌心照不宣。同年,日本就對大清檯灣發起了攻擊,這也應正了李鴻章的預測,只不過日本是透過海戰!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何會受到重用?

“丁汝昌夙將騎兵,以統海師,朝廷用人,自為失當”。——劉體仁

正是彈丸小國日本的這次行動使大清朝廷開始重視海防,光緒元年(1875年),李鴻章受命督辦北洋海防。當時李鴻章任職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丁汝昌覺得機會到了,於是前往天津投靠李鴻章這位老領導。李鴻章又擔心其與劉銘傳的過節,當然不會讓他重操舊業,於是藉著辦海軍的時機,將這位“文韜武略”的才幹拉進了海軍體系。其實這也是後人對其詬病諸多一個原因,一位步騎將軍,對海軍一竅不通,有點專業不對口的意思。當時想用丁汝昌的大員還包括陝甘總督左宗棠,他正在收復新疆,也是用人之際,但李鴻章不願意放人,藉口將丁汝昌留在了天津,否則丁汝昌去了甘肅也許更能發揮其才能。

“十四年,定海軍經制,命為海軍提督。軍故多閩人,汝昌以淮軍寄其上,恆為所制”。——《清史稿》

丁汝昌入了海軍體系雖然專業不對口,但帶兵的能力也,正如現在說的,領導不一定非要專業對口,會管理就行,專業交給技術人員就行了,如北洋水師的各軍艦管帶,皆是留洋歸來的海軍新式人才。丁汝昌在北洋水師的籌辦中也成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從訂購軍艦帶航回國,到維修保養巡查海況,以及新式海軍的訓練,皆打理的頭頭是道。我們都知道清朝向日本之類列強賠款不少,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也向清朝進行過賠款,這正是丁汝昌在日本長崎時的高光表現,打了日本警察,還獲得了5萬賠款,可以說當時的大清水師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水師。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何會受到重用?

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鴻章鑑於丁汝昌的表現,向皇帝遞交《保舉將才折》,舉薦丁汝昌為清朝新式海軍重點培養人才。次年九月,北洋海軍正式建軍,海軍衙門根據李鴻章的舉薦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師記名提督直隸天津鎮總兵丁汝昌為海軍提督,光緒二十年賞加尚書銜。這也是丁汝昌一生最為高光的時期,之後的事情眾所周知,甲午海戰的慘敗,將這位軍事人才打入萬丈深淵,淪為喪權辱國的替罪羊。

綜上,丁汝昌雖是太平軍降將,但也屬實是一名幹才,恰逢時機的選擇投誠,立即以降將之身立功入仕,開啟門路;加之世代農民出生的簡單背景,過硬的軍事能力,得到了李鴻章重任,一路提拔至海軍提督。但在腐朽的清朝統治下,沒能繼續書寫傳奇,雖有“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的精忠豪言,也難免為李鴻章“保船制敵”的戰術思想買單,成為歷史上揹負罵名的替罪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64 字。

轉載請註明: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何會受到重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