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寒假的時間只有一個月,又碰上了過年,長輩們也會給孩子買書送書,書成了最好的壓歲錢形式。可是我們寒假收了書,囤了書,過年也沒時間看。家長們也著急:別人家的孩子,大年三十都在看書,我們家孩子那真是玩了一個寒假,書的包裝都沒開啟,這語文成績還能學好嗎?家長的困惑不無道理,可是想提高語文成績,也不光是閱讀。閱讀帶來的是知識量的積累和拓展,囤書這個行為不值得提倡,寒假還是要做好閱讀的引導。可是真的沒有時間看書,過年的時候也沒建立學習習慣怎麼辦?家長做好這3件事,還不晚。
培養好的閱讀習慣之前,我們也要糾正家長和孩子的閱讀認知。閱讀和語文學習的關聯,並不是寒假看了好多書,開學後語文成績就能直線上升了,甚至不少家長的認知裡認為:只要多閱讀書,成績自動就能變好。這是不可能的,閱讀也需要消化和理解,寒假的閱讀,並不是求一個量級,而是保證一個習慣。我們要改變家裡存了很多書,就是給孩子創造閱讀環境了,好的閱讀環境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書,閱讀和吃飯、喝水一樣,是生活的必需,也成為了生活的日常。看書不是一個學習任務,不是過年沒有看書,沒有完成任務,開學語文學習就落後了。當然,如果過年有一定的閱讀理解,對學習肯定是有幫助的。那麼沒有看書的同學,家長放鬆心態,從大年初三開始 ,幫孩子做好正確的閱讀引導吧。
1、改變囤書的認知,書需要閱後換新
閱讀習慣和生活習慣是一樣的,在囤積這件事上,家長一定要做好正確的引導。並不是買了書,拿到了長輩的贈書,放在家裡就等同於閱讀了。而是書只有閱讀,它才能產生學習的價值。否則就和花瓶一樣,是擺在家裡的擺設。也有可能還沒有花瓶具有觀賞價值,書多了還佔地,碰上沒有收檢的孩子,亂七八糟堆在桌子上,只有等著落滿灰塵。所以,改變囤書的認知,我們要引導孩子,在閱讀這件事上,需要一定的調整。書需要閱讀後換新,清好存量,再去挑選新的書。給自己規定好,看完一本書,才能再選購新的一本書,讓自己理解和消化書裡的知識後,再進行新書挑選。
道理是比較簡單的,家長基本做不到。過年期間,吃吃喝喝,忙忙碌碌,孩子們開開心心,幾乎很難和學習扯上關係。好在我們讓孩子放鬆這兩三天,從大年初三開始,我們就需要整理一下家裡囤積的書籍了。按照內容、喜好進行歸類,做好書籍的分類。家長需要這樣引導的原因,就是透過整理書籍,讓孩子明白,你有了這麼多好的閱讀內容,你要何時才能開始閱讀積累?家長也需要戒掉這樣的毛病,我們很多家長也有囤積的習慣,有囤積食物,也有囤積化妝品等生活物品的,所以,言傳身教是最好的閱讀指導,家長有能力提供這樣優質的閱讀內容,更應該及時和孩子一起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
2、挑出10本書,做好一個閱讀計劃
有些學生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關注是間歇性的。往往在寒假剛開始和寒假要結束了,才想起來關注孩子的學習。閱讀的問題也是一樣的,剛放寒假的時候,又是做學習計劃,又是做閱讀安排,過了3天,家長的耐心和熱情驟減,那些閱讀計劃、學習安排就變成了貼在牆上的一張紙,毫無意義可言。所以,家長往往會在開學的時候,才恍然驚覺:作業還沒寫,閱讀也沒做,趕緊抓孩子學習,孩子放縱瘋玩了一個寒假,臨近開學想要收心,幾乎很難。於是家長又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會學習又省心,感嘆自己家孩子,買了書根本都不看,不愛閱讀,語文學習成績也不好。
對於寒假囤積書籍又不看的行為,小島老師分享一個解決的辦法:家長引導孩子在大年初三之後,挑出10本左右的新書,根據這10本書做一個閱讀計劃。透過15天的閱讀計劃,直到開學,我們看看每天保證一定閱讀時間的前提下,你能收穫多少知識?是否能讓自己靜下心來,主動去閱讀,透過閱讀這個行為,保持一定的學習習慣,開學後,你才能很快地來適應新學期的節奏。很多家長會說,那孩子就是不看書怎麼辦?那就家長先看吧,總歸是要有一個家庭閱讀氛圍,不然都是圍爐暢談,電視24小時開著,家長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刷手機,那閱讀這件事,一定是培養不了的。
3、過年期間保證1小時以上的閱讀時間
閱讀是學習的必需品,我們在過年期間雖然放鬆,但是每天保證1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都是對自己堅持學習的態度培養。白天走親訪友了,晚上回家,在睡覺前,開啟溫暖的檯燈,拿起一本書進行閱讀,這樣的儀式感,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的。看書也能促進睡眠,有的孩子白天玩累了,可能堅持不了30分鐘就要睡覺了,沒有關係。我們只要每天能保證1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在睡前,也可以在早晨醒來之後,把閱讀時間,進行分散,適應自己的閱讀習慣,也未嘗不可。總之,寒假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囤積的書,才能發揮它的價值。
囤積書不看,就和學習了不寫作業一樣,都是紙上談兵,關於過年期間的閱讀,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和引導。閱讀不是嘴上說說,也不是隻買不看,而是真的沉浸在書裡,去消化和理解知識點,去感受文字的魅力。你願意在大年初幾開始看書呢?分享你的閱讀計劃,歡迎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