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版“錦鯉”,身為武官戰績卻慘不忍睹,沒本事反官運亨通

清人普遍認為學了洋文就是“賣國賊”,所以專為外語教育而設的京師同文館人氣寥落。為解決這一難題,清廷不僅免除同文館學生的學費,每月還給每人發12兩白銀,但仍沒人買賬。清廷只好來硬的,從八旗官學中選學生,14歲的正白旗人蔭昌就這樣被選入同文館的德語班。

1877年,蔭昌以“三等翻譯官”的身份被派往德國使館,並趁機學習陸軍教程,誰知他連日常德語都應付不了,被降為“四等”。即使如此,清廷仍念他的“苦勞”,在他歸國後升任他為光祿寺正卿銜。

他是清朝版“錦鯉”,身為武官戰績卻慘不忍睹,沒本事反官運亨通

1884年,蔭昌又被派往德國,德語還是不行。但他的運氣不錯,在學習陸軍教程時與德皇威廉二世(時為太子)分在一隊,而且兩人很對脾氣,這份交情讓他在中德外交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次年,李鴻章創辦天津武備學堂,蔭昌出任翻譯教習,因推薦德奧武官(都是往日同窗)有功而屢次升遷,德語水平總算有了一點進步。

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蔭昌隨李鴻章與各國議和。他在德國時與聯軍統帥瓦德西相識,再仗著德皇的面子,得以來回斡旋。在他和李鴻章的共同“努力”下,賠款額度空前的《辛丑條約》簽訂了,中國從此正式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慈禧竟喜出望外,蔭昌再次因“苦勞”加官晉爵,並在次年被任命為駐德公使。

1885年,袁世凱在小站訓練“新式陸軍”,曾任武備學堂總辦的蔭昌推薦了馮國璋、段祺瑞等學生,雖然這些人後來乾的事都不太光彩,但在當時也算風雲人物,沒少給蔭昌長臉。

後來溥儀即位,輔政王載灃認為袁世凱是導致光緒被囚的罪魁禍首,所以想殺了他。時任陸軍部尚書的蔭昌多次為袁世凱求情,載灃這才答應將袁世凱放回原籍了事。因此袁氏全家都很感激蔭昌恩,袁世凱更是在重新上位後任他為總統府高等顧問,讓他全權代表北洋政府與小朝廷進行禮節性的往來。

不久,蔭昌被授為陸軍上將,成為“中國滿族上將第一人”。袁世凱設立政府最高軍事指揮機關,他是辦事處的成員之一;袁世凱設立北京參政院,他是參政員之一……袁世凱始終沒對他玩“卸磨殺驢”那套,算是罕見地“夠意思”了。

1916年,袁世凱病逝,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蔭昌任職如故。次年張勳擁廢帝溥儀復辟期間,蔭昌向黎元洪辭職,入紫禁城當上禁衛軍統領,結果十幾天後復辟就失敗了。蔭昌進無路、退無顏,曾自殺而未遂,雖仍任總統府的侍從武官長,但處境尷尬。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持續多久,當馮國璋成為代理大總統後,他很快被任命為參謀總長,再次笑傲政壇,並連任高職,直到病逝。

他是清朝版“錦鯉”,身為武官戰績卻慘不忍睹,沒本事反官運亨通

蔭昌一生的官運好得匪夷所思,儘管他沒啥本事。他所任大多是武官,戰績卻慘不忍睹。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蔭昌率北洋軍前往湖北鎮壓,面對渙散的軍心束手無策,以致起義的烈火迅速蔓延,湖南、陝西、江西等地相繼獨立。後來慶親王奕劻請袁世凱出山,可惜大勢已去,誰都無力迴天。所以說,武昌起義能順利進行,蔭昌“功不可沒”。

其實蔭昌不算大奸大惡之徒,在權鬥之外也有聽戲唱曲、逗鳥餵魚等雅好,可惜政績一塌糊塗,在那段屈辱、荒誕的歷史中顯得很不體面。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石不易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62 字。

轉載請註明: 他是清朝版“錦鯉”,身為武官戰績卻慘不忍睹,沒本事反官運亨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