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因為資訊閉塞,再加上權貴們對朝堂的把控,寒門子弟想晉升除了科舉之外只能有伯樂賞識、提拔。而千里馬常有不了不常有,透過科舉入仕是絕大部分寒門子弟的唯一途徑。科舉考的是個人的學識、眼界、治國方針。普通的學生能接觸到的書籍大多都是市面上的雜文,很難接觸"乾貨",所以一些資訊量很足、內容質量很高的書籍就會被人稱為天書。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尋找這些天書,企圖透過裡面的內容讓自己脫離階級,或者完成某些事。
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為了尋找天書曾經挖開諸葛亮的墓,但看到裡面的東西后卻慌忙逃竄,惹出笑話。
那一個傳說
劉伯溫的智力很高能力也很足,年輕時恰逢天下大亂,各路軍閥擁兵自重不尊崇朝廷號令,劉伯溫考察一干諸侯之後發現郭子興的女婿朱元璋很有王霸之氣,隨即加盟朱元璋的陣營,成為了朱元璋的軍師。因為自視甚高,他一直把自己比作當代諸葛亮,拋開能力是不是真的強於諸葛亮不談,朱元璋確實擊敗了各路軍閥後統一天下。至此天下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大明朝雖然建立,但朱元璋的憂患意識很強。他擔心陳友諒的餘孽會反撲,擔心元順帝會捲土重來,甚至擔心手握重兵的開國大將會造反。偶然間聽聞傳說中有一本天書,書中的內容可以推算國運,甚至可以找到國家滅亡的原因。朱元璋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老部下,發動全國的力量尋找這本書。
劉伯溫謀士出身,況且已經成為大明朝的皇帝,訊息來源比其他人精準、快速。查閱大量古籍,詢問大量術士後得知最後一任天書的持有者是諸葛亮,諸葛亮曾經收姜維做弟子,歷史上也有記載他臨終前傳授給姜維《二十四篇》,不知道這是不是天書。不然可能將天書留在家裡,由他的親兒子諸葛瞻繼承。但不論是姜維還是諸葛瞻,他們都先後戰死沙場,也沒有人幫他們修墓,骸骨或者相關線索已經找不到。唯獨只剩下諸葛亮墓了,假如諸葛亮沒有傳給他們,天書或許就被用來陪葬。
劉基劉基,添油就走
儘管明朝距離三國已經有上千年曆史,但諸葛亮因為人品極佳一直受人尊敬,歷朝歷代都盡力維護、修繕諸葛亮墓,在劉伯溫那個時代儲存得還算完好。但諸葛亮的影響力很大,劉伯溫要挖諸葛亮墓的訊息讓民間很多老百姓氣憤,紛紛指責劉伯溫侮辱先人。另一部分人抱著湊熱鬧的心態圍觀,想知道劉伯溫到底想幹什麼,以後和朋友喝酒吃肉談天說地的時候有吹噓的資本。
劉伯溫帶著軍隊到諸葛亮墓前,先焚香祭拜諸葛亮,一陣流程結束以後果斷命令士兵行動。剛開始很多士兵在鬼神思想的作祟下不敢下手,劉伯溫以利誘之,見錢眼開計程車兵們賣力地朝下挖,很快挖通了諸葛亮的墓室。劉伯溫先放著幾隻鴿子進去,確保墓室裡面沒有毒氣、機關後才帶兵進入墓室。只看見諸葛亮的墓室空空如也,室內靜靜地躺著一口石棺,沒有被破壞的痕跡,牆壁上也沒有壁畫,只有石棺旁邊立著兩個大銅缸,但裡面空空如也。
這種情況讓劉伯溫尷尬不已,他認定墓室裡面一定有機關、暗格,命令士兵們地毯式搜尋。一陣忙亂後有士兵說他發現了一些東西,劉伯溫本以為發現了機關或者天書,沒想到在銅缸背後發現了一行字,字跡非常清晰:劉基劉基,添油就走!劉伯溫瞳孔一縮,趕緊命人在街上買來足夠的火油添滿銅缸,再一次焚香祭拜後果斷封墓離開。
劉伯溫的驕傲
其實劉伯溫看到那行字的時候除了震驚之外還很恐慌,他自詡能力強於諸葛亮,成就也高於諸葛亮,處處和諸葛亮比較。特別是朱元璋使用他的策略擊敗一個又一個軍閥,自己得到一次又一次讚譽之後,其實從內心裡已經看不起諸葛亮,認為諸葛亮不過是被包裝出來的人,而自己才是實打實有本事的人。
但沒想到諸葛亮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算到自己將會帶隊挖他的墳,而且竟然還不設定機關阻擋,只留下這麼一句話提醒。平心而論,劉伯溫自己是沒有這個本事能算出千年以後的事的,況且要是知道有人會挖自己的墳,那肯定提前設下機關擊殺這群盜墓者。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劉伯溫感覺到了自己和諸葛亮在智力、人品上的差距,他再一次焚香祭拜是發自內心對諸葛亮的尊敬。
從諸葛亮這裡一無所獲,意味著天書的線索徹底斷了。回到朝廷後劉伯溫把經歷的事一五一十告訴朱元璋,朱元璋聽罷感嘆也不做追究,只是命人把諸葛亮的墓精心修繕一番,然後再派一隊士兵日日夜夜守陵,不讓先賢被人打擾。既然推算不了國運,那就命令劉伯溫找出、消滅對大明構成威脅、隱患的地方,於是才有了後來朱元璋斬遍天下龍脈的事。
小結
其實從諸葛亮和劉伯溫各自的劇本來比較,其實諸葛亮的難度要比劉伯溫大得多。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劉備還像喪家之犬一樣到處亂竄,連一塊穩定的地盤都沒有。而曹操早已經打下了半壁江山,開啟了統一程序。在這種差距下諸葛亮硬生生打斷了這個程序,像變戲法一樣幫劉備奪荊州、益州並建立蜀漢。在實力遠遜於曹魏的情況下依舊把曹魏打得找不著北。
而劉伯溫加盟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不論實力能力又或者是地盤都明顯強於其他軍閥,再加上元順帝不得人心,朱元璋得到萬民擁護,其實朱元璋統一天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劉伯溫只是順應時代,剛好上了這趟車。從個人能力來看,諸葛亮要強於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