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從英國獨立之後,但國家最高的元首還是英國國王,澳大利亞心態上也還是英國人,把英國當成母國。
那什麼時候,澳大利亞開始脫離英國的心理依賴,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孩呢?
戰爭。
在一戰的時候,英法準備攻佔小土土的伊斯坦布林。準備了五十萬人的登陸戰,是一戰最大的登陸戰,這其中,澳大利亞可以說是掃地為兵,熱血共籌。
一看當時英國的徵兵啟事:一頭老獅子帶著一群小獅子,下面配上詞:“帝國需要你,澳洲、加拿大、印度、紐西蘭,老獅子正需要年輕的獅子來打敗他的敵人”。
一個班上的落後生突然被班主任點兵了,能不激動,能不熱血嗎?
趕緊操起傢伙,喊著口號衝上去了:拯救帝國,保衛澳大利亞。
也不知道,一戰主戰場跟澳大利亞隔著大半個地球,有什麼好保護的。
結果這一戰失敗了,策劃這個行動的丘吉爾下臺了,當然後面又東山再起了。
主要是這個想法很好,但執行是個問題。這場戰爭被稱為雙雄會,一個是黯然下臺的丘吉爾,一個是冉冉升起的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當時還只是土耳其一個師長。
但改變最大的是澳大利亞。
據說當時有一個澳大利亞計程車兵曾經遭遇了凱末爾,原本有機會射殺凱末爾,但關鍵時刻 ,肌肉麻痺,槍射歪了。
這一戰是失敗了,但澳大利亞,還有紐西蘭卻相當看重這一天,把他們第一次登陸參戰的日設為澳新軍團紀念日,要放假的。澳大利亞把英國殖民者登陸澳洲殖民設為建國日,其實沒道理。美國人就不這麼幹,澳大利亞這麼幹,是因為他們的建國是沒有經過血的,不經過血的不長記性。現在這個澳新軍團紀念日反而更像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的建國日,這是他們精神上跟英國的斷奶日 。
因為你們說好了去保護英國媽媽,結果被送到了土耳其作戰。這不是大忽悠嗎,我把你當親媽,你把我當炮灰啊。從這一天開始,澳大利亞開始覺得自己不能再一廂情願把自己當成一個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英國人,而就是一個澳大利亞人了。當然,這時候的澳大利亞跟英國的關係依然很緊密。畢竟關係在這擺著。
什麼時候,澳大利亞開始擺脫英國媽咪,走向美國嗲地的呢?
這就要說到二戰了。
二戰時,澳大利亞還是很熱血,主要也是想在國際社會上折騰點東西出來,找點存在感,另外,他也有生存危機,他這麼一個地方,孤懸海外,自己是沒有自保能力的。因為他人多的地方,面對的是一片大洋,人少的地方,面對是人多的大陸。要是人家真有什麼想法打過來,登陸很輕鬆啊,比如要是日本人打過來怎麼辦?
所以,他是積極參加英國一方,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把國內的精銳派到歐洲跟北非戰場,跟在英軍後面打納粹。一開始沒事,畢竟主戰場還是遠在天邊,就算日本侵略中國,好像跟他關係敢不大。
但沒想到,日軍選擇了南下,向英國宣戰,不但把美國珍珠港給炸了,把英國海軍在太平洋的存在也抹掉了,那澳大利亞一下找不到帶頭大哥了,二萬澳大利亞軍隊剛到新加坡,新加坡淪陷,這些澳大利亞軍隊直接就地成了俘虜,這些俘虜後面有三分之一沒有活到戰爭結束。
這時候,英國媽媽也管不了了,澳大利亞一看,自己要被日軍給推了,趕緊要把自己在海外作戰的軍團調回來,結果英國還不批。這下完蛋了,這時候,有一個人扶起了澳大利亞,這就是美國。
美國幫助澳大利亞開始建立軍事基地,提供裝備,組織抵抗,其實日軍最想打的不是澳大利亞,當年要真想打,還真有可能,但日軍認為打澳大利亞不划算,還是列印度好,印度是英帝國王冠的明珠啊,澳大利亞也就是英帝國王冠的邊角料。而且打下印度可以包抄中國,跟歐洲戰場呼應。
所以澳大利亞反而避過大劫,但澳大利亞打仗還是很猛的,咱也不白給,往上一百年,爺爺輩也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這一打,把日本人打得挺苦的,最後打完了,日本投降了,一直說要審判日本天皇的,也是澳大利亞,當然現在兩國關係麼麼噠,那就得說到美國身上。
二戰這一搞,澳大利亞就換了碼頭了,英國還是媽咪,但現在有爹地了。
這個協議就正式宣告,澳大利亞脫離英國大媽的臍帶情結,正式聯結上了美利堅。
後面的事情就這麼回事了,美澳同盟在澳大利亞看來,就是最高憲法。別的啥也不太好使。畢竟餃子是香,但命更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