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城門往事(2)正陽門史話
作者:於學傑
(正陽門箭樓)
正陽門,俗稱前門。抽菸的男士們熟知的“大前門”香菸盒上的圖案正是前門箭樓的圖片。
現在的正陽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十一月。元代時,北京稱大都,當時的南面城牆在今東西長安街一線。明成祖朱棣要在北京建都,為建宮殿,下令將南城牆向南推移一里多,重新修建南城牆,這就是今天的正陽門(前門)、崇文門、宣武門一線。當時新建城門的建制、名稱仍襲元制,(當時正陽門用麗正門稱號)。
明正統元年十月初十(公元1436年12月7日),由太監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及少保尚書吳中等,奉旨率領軍夫數萬人,開始修建京師的九門城樓,歷時四年,於正統(明英宗)四年四月竣工。建成後,將元代麗正門改名為正陽門。
(正陽門城樓)
(正陽門大街夜景)
自從明代正統四年,正陽門建成之後,屢遭火災。據史書記載較大的火災有: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丁丑夜,正陽門箭樓失火。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己丑,正陽門城樓失火。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一月壬戌,正陽門城樓不戒於火。
(1900年)6月16曰正陽門箭樓被義和團點燃的大火波及燒燬。當時沒錢、沒人、也沒有及時修復。
1902年1月8日,慈禧太后迴鑾,朝廷官員為了讓她略微心裡舒坦一點,在正陽門城樓和箭樓的城臺上,分別搭了假的五牌樓來代替箭樓。
(這是1906年正陽門城樓修復時的情形)
(正陽門外商業街實景)
1900年的大火,正陽門的城樓和箭樓先後被燒燬,是正陽門最大的一次火災。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又重建,歷時三年,用銀四十三萬兩。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正陽門城樓和箭樓。
1915年6月16日,為改善內、外城間的交通狀況,當時的政府委託德國人羅思凱格爾設計改建正陽門箭樓,工程由民國初年的內務總長兼北京市政督辦朱啟鈐主持。添建了水泥平座護欄和箭窗的弧形遮簷。月牆斷面上增添了西洋圖案花飾。
(正陽門與甕城)
正陽門兩側添砌南北新牆兩幅,厚三米;箭樓東西兩面增築懸空月臺兩座;全部工程用了半年時間,用銀元29萬8700餘枚。
建國後,為了便於交通,又將正陽門兩旁的拱形門改為豁口。六十年代,為了修建地鐵,又將兩座廟宇拆除,一對獅子向北移動,這就形成了今天正陽門周圍的環境。
正陽門的大門,是專門走皇家專車的,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歷明清兩代491年,常年關閉著,從來不允許黎民百姓涉足一步。只有當皇帝要去天壇“祭天”,去先農壇“親耕”時,“御駕”由此出入,門才敞開。黎民百姓只能從城樓兩側甕域下的門洞進出。如今,正陽門向全國人民敞開了胸懷,供人參觀遊覽,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在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1年2月17日寫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