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屈毓曉:蘇軾在盩厔

由 寸建宇 釋出於 經典

周至掌圈溫馨提示

明天(12月7日 星期一)

限  行 尾  號

1  和  6

據《蘇文忠公詩編注整合總案》卷一載:蘇軾子瞻,世家四川眉山,先祖為趙郡河北灤城人。宋仁宗景佑三年生於眉山。於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年已五十的舉進土蘇洵,攜蘇軾、蘇轍兩兄弟赴開封京城秋試。三月過成都,自閬中,漢中,勉縣牛頭寺,出褒斜道發橫渠至崇壽院,造訪同科進士張載不遇。涉渭水至扶風,上鳳翔居館驛,赴寶雞看望縣任主薄蘇煥叔父後,經眉至周邑終南上清太平宮參拜二聖御容後,過長安至河南澠池,五月抵京,八月舉進土於京師。三蘇初出褒斜,深受叔父蘇煥的影響,也完成一他們一訪皇家道宮,拜靄二聖御容的心願,鳳翔及周至美麗的山水田園,道教古蹟,給蘇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他考取三等功名,上任鳳翔籤判公職打下了仕途基礎。由此和鳳翔,周至及終南山,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試製考列三等,蘇轍考列四等,蘇軾列大理事評,皇恩澤被,以將仕郎大理寺評事職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公事之職。蘇轍任以商州軍事推官之職,轍以孝父為由,不赴商州上任,留在京城侍奉蘇洵。

蘇軾在鳳翔任上近三年中,蘇轍未至鳳翔視兄和遊歷,所寫詩作,均為見寄蘇軾作詩後,於京城遙相唱和,並沒有親身經歷也。許多文章不求事實,謂蘇轍多次同兄遊歷鳳翔,周至各地,顯有妄顧歷史真實。

宋代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十一月,蘇軾赴鳳翔上任,蘇轍送至鄭州西門外,十二月至長安,十二月十四日到任鳳翔府籤判任上。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二月五日,正值初春,蘇軾奉詔令往下蜀各縣減決囚禁,二月十三曰受貪出府去鳳翔之渭水南五縣寶,虢,眉,周及蜀縣。經寶,虢,眉三縣公事畢,十六日過官竹園至周至,王事辦畢後,於十七日衝泥至終南,朝靄上清太平宮,拜二聖神御殿和遊翊聖將軍聖殿後,在太平宮監宮張杲之倍同下,在太平宮西泛舟南溪,遂宿於南溪堂。與張杲子同遊了樓觀,訪尹喜受經之臺,食於大秦寺,有上清太平宮道士趙宗有彈奏送鼓鹿嗚之章。又西遊延生觀,自觀後循坡而上至幽靜的玉真公主別院遺蹟。又西行遊於黑水谷觀仙遊潭,晚宿於中興寺,觀玉女洞有飛泉甚甘。於十九日攜甘泉水兩瓶歸至眉縣。

史載,蘇軾三年中屢次來訪,次數不可悉數,並無三遊之說,因子由在京見寄唱和,未親歷之故。蘇軾二十日回到鳳翔府,因記述這幾曰凡所經歷者,作五百言之詩,以寄子由唱和。當時在董傳在二曲和蘇軾交好。並向韓琦舉薦進士董傳。

是年三月,鳳翔各地大旱,三月七日,蘇軾公事至眉縣求雨於太白山,在營頭高廟之凌雲觀,讀太白山祈雨祝文,今高廟太白廟有碑石以記其事。

太白祈雨,再赴眉縣橫渠崇壽院,壁上題題詩。因張載與其弟職官外地又不遇。

蘇軾又由眉至周至黑水,復遊延生觀,玉真堂,遂又至仙遊寺,下潭登中興寺,觀玉女洞,尋馬融石室,東去樓觀遊歷後。返眉入皤溪觀太公垂釣之臺,回至石鼻城返歧下。所作之詩寄子由唱和。

宋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十月同終南上清太平宮監宮李庠送崔歧歸二曲,崔彭年同為監宮,此時得知蘇轍不赴商州上任,於十一月抱病未起。

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駕崩。英宗繼位。七月大旱,蘇軾至皤溪求雨,九月又至終南上清太平宮南溪堂讀書,並和子由見寄唱和。在太平宮篇觀三聖御容,諸聖遺跡,書太宗急就章一卷,晚留太平宮南溪堂讀道藏,作詩數首。

第二日,循南溪而上,遊會景亭,公遷於斷崖之上,起名招隱亭,以詩記其事。昨日在太平宮溪堂之竹園題二詩於竹上。當年十一月,蘇軾再遊二曲,因屢靄真君,觀三聖御容,領略上清太平宮及南溪美景,作上清太平宮辭,並蜀子由同賦。這就是蘇軾名詞《上清詞》。

蘇軾在上清詞後一文中道,《嘉佑八年冬,軾佐鳳翔幕,以事留上清太平宮,屢靄真君,敬撰此詞,誠邀家弟轍同賦,史載,二十四年後,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大書法家薛詔彭就任上清太平宮監宮一職,邀蘇軾親書《上清詞》和蘇轍《和上清詞》二首,並立碑於終南上清太平宮。

根據明代王之栩移太平宮蘇軾手書《上清詞碑》於縣衙記事,明代萬曆四十二年,因柘碑者不絕,道人一氣之下,將碑斷為五塊,埋入牛欄之下,後縣令王之栩挖出,移至縣衙。移碑有記。碑陰有元大德十一年,正一道大師張與材手書《太平宮詞》一首。另有縣令王之栩手書《仙遊五詠》詩五首,為仙遊,大秦,樓觀,宗聖,太平宮等仙境之詠。

此碑十分珍貴,是至今難尋的蘇軾手書碑,價值連城,河間府收藏家已將明代拓本拍賣海外,我縣仙遊寺倖存殘石兩小塊,可見當年東坡的聖手妙筆,書法之最。

是年十二月十四日,南溪微雪,十五日雪映太平宮,宮殿盡披銀裝,雪映宮圍,蘇軾興起,好一個雪映太平宮,因以記,後增建映雪亭,以念坡公。

南溪小酌至晚,作詩並錄九月竹上題二詩,以歸鳳翔。又記南溪之南的竹林中,新構一堂,其境深遂,起名曰避世堂。並作溪堂詩。英宗皇帝即位時,公在鳳翔已恩覃轉大理事丞。

宋英宗治平元年,二月十九日,蘇軾自終南縣清平鎮至周至,二十日商洛令章惇來靄,與章惇同遊樓觀,五郡城道院資聖宮,大秦寺,延生觀,西抵仙遊寺,在仙遊潭下,面臨絕壁萬仞,橫木為渡,章惇揖公書壁於崖上,蘇軾不敢上,章惇平步過之,乘索挽樹技掛衣,而下漆黑之潭,書寫於石壁之上,曰,蘇軾章惇來既還神釆不動,公附惇背,曰,子厚他日必能殺人,惇曰,何也,公曰,能自判命者必能殺人也。這就是章蘇遺筆的《蘇章石壁》。

蘇軾不下水,而渡撟至南寺,並留章惇用飯於仙遊潭上。蘇軾留有手書《仙遊潭碑記》,碑之不存,手書字怗尚在。蘇章仙遊寺後,又應惇之請。二公東去終南縣,遊澇水西岸的渼陂湖,遊覽空翠堂鳳景,食味美之渼陂魚。今戶之渼陂,宋為清平軍終南縣轄地,史見《空翠堂碑記》,元十八年,以灰渠為界,劃入戶縣。蘇章二公又至南山遊歷高冠和草堂古寺,今草堂寺有章惇題字碑為史證。

蘇軾與章惇連年三次來遊,在樓觀碑石刻題有證。同遊五郡城道院資聖宮,在資聖宮宋真宗御製《老子度關銘碑》碑陰題字為證,碑佚文存也。

又記,上年二十二日,蘇公在復遊北寺至馬融石室,愛玉女洞中甘洌之泉水,既已兩瓶因破竹契,使寺僧存其一,為往來取水之信物,戲謂之為《調水之符》,二十二日自仙遊潭回至黑水,見居民姚氐山亭,高絕而可愛,後還岐下作詩為念。

又記,二月十六曰,與監宮張杲子,李庠遊南溪醉後相解衣下潭因泳,而作詩記其事。

又記,是年十二日八日,蘇軾應司竹監丞之邀,至周至司竹監燒葦園內,召都巡撿柴貽勗左I藏其徒會園圍獵於園下,炮霞燔兔豪飲而歸作詩圍園燒烤。

時年十七日罷鳳翔籤判之職,在長安與周至人董傳話別,與陳睦痛飲於驪山朝元閣。

後蘇軾回眉山省親,又自閬中至風翔,來不急再遊二曲,使人問訊董傳.。

後記有,四月間聞董傳去世,又轉告韓琦接濟董傳家人,在長安與董傳話別時,詩贈董傳《題董傳留別》,誇讚其一一腹有詩書氣自華。成千古不朽之名句。

又記,蘇軾聞終南上清太平宮道土趙宗有,監宮李庠皆病逝後答張杲子書。史載曰,本集不再復及終南二曲遊歷之事,今載以上之書,歸結軾在鳳翔任上各卷記事,熙寧五年以前紀事。

三蘇周至情末了,蘇轍又己朝散大夫之職,提舉終南上清太平宮。在47年中,三蘇和周至,終南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以大宋皇家道宮為中心的多次訪遊讀書中,給周,戶留下了九處歷史文化遺蹟。多少價值連城的手書,字帖,扳對,墨寶和大量的詩詞。也得益於寺觀的儲存和傳頌。學習,恢復,整理,傳承這一歷史財富,使之發楊廣大,古為今用,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蘇軾在鳳翔府的三年中,除府內公事外,多次抽身走訪周至,是皇家道教宮觀終南上清太平宮象磁石一樣吸住了蘇氐兩兄第的心,一來參拜,二來求知,三來禮道。當時上清太平宮是開封以外最大的古建築群,有三聖神御之殿,是當地和過往官員下橋下馬的必拜之地,是道教關西之冠。是周至人董傳極力向蘇軾舉薦周至山水有多美的結果。是周山至水有眾多旅遊勝地,人文景觀,高道大仙吸引的你不得不來一遊。是太平宮有許多名人,大家,文學家,詩人曾擔任宮監,提舉,管勾的吸引力量。歷史記載,名臣趙膽,李庠,王鎬,司馬伯旦,唐庚,葉適,宋時,楊中和,薛周,薜紹彭,張景光等20多位名人都先後出任終南上清太平宮提舉,監押,監宮。管勾之類官職,給周至留下了眾多詩詠和文化財富。周至的道教寺觀保留傳承了大量文人詩作和手書碑石,傳播了歷史文明。這些三蘇所遊之地,也隨著三蘇及名人詩詞傳遍世界各地,並載入史冊。三蘇和許多歷史名人給周至留下了無盡的文化財富,使周至山水走向世界!

蘇軾離開鳳翔任上後,西府和周至人民時常懷念,二十四年後的元佑年間,大書法家薛君紹彭提舉鳳翔終南上清太平宮,將蘇軾的《樓觀》詩書題於樓觀。又將好友蘇軾和蘇轍的早期詩作《上清宮祠》刊立於佳作誕生之地一一終南上清太平宮。讓歷史記住這位賢良籤判。

《三蘇年譜》載,元佑二年,軾應薛君紹彭之請,自書自作及弟轍所作之《上清詞》將刻之石,並題跋!《佚文彙編》載雲,薛紹彭時為承事郎管勾上清太平宮兼兵馬監押!

蘇軾手書《上清詞碑》元佑二年刻立後,習文練字拓碑人絡釋不絕,道觀難以應接,道士將碑斷為兩截埋於牛欄之下,給以保護。明代周至人趙涵編輯《石墨鐫華》時訪碑尋石,拓有二紙。明萬曆四十二年周至知事齊昌人王之栩將其收入縣衙,鑲於明宦祠壁上,民國時斷為七塊,解放後丟棄在縣府大院,閒作石階和石桌。有好書法之士偶拓一紙,九塊拓片散失。九塊殘石不存。今幸有兩塊殘石偶藏於仙遊。珍貴碑石再無面世之緣。

偶得資訊,香港拍賣會將明清時《上清詞碑》巳裂七塊的拓片影印卷抽,以12.8萬的高價拍賣,實為可惜,連整碑殘拓也難得一見,國家圖書館只有半幅殘拓影印件。蘇軾在周至留下手書碑石及題刻有五處之多,難能可貴。

蘇軾留給周至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有:

一,手書仙遊寺扳對聯。

二,蘇章石刻。

三,手書仙遊潭碑記。

四,樓觀碑石題記。

五,五郡城資聖宮道院《老子渡關銘牌陰題記》。

六,手書終南上清太平宮題碑《上清詞碑》。

七,上清太平宮觀雪亭上手書(雪映宮)匾額。

八,手書宋太宗(急就章)。

九,三蘇多次訪周至勝景及讀書後大量詩詞。

十,三蘇在周至任職,朝聖,參訪及讀書遺址,碑記。

十一,寫給久居周至人董傳的《和董傳留別》詩,誇讚我周至人《腹有詩書氣自華》。

作者簡介:屈毓曉,西安周至終南人,陝西曆史文化使者,原新華社陝西分社《聚焦陝西》專題部主任。現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9所退休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