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今天這裡說的刀指長度與劍相仿,用於近距離格鬥的刀。

從西漢中期開始,短兵器中的環首刀在戰場上逐漸代替了劍的地位,這種情況是適應騎兵在馬上揮砍的需要而形成的。刀背可以製作得比劍脊厚實,因而更不易折斷。並且,作為武器用的戰刀,從一開始就以鐵製的為主。洛陽燒溝漢墓群中出土的少量銅刀,體型均輕薄,刀身最厚處僅0.35釐米,應是儀仗中所用。江南個別地區與廣州一帶的銅刀雖然沿用的時間較長,但出土的數量亦不多。同時,由於刀的用法主要是擊即砍,如《釋名·釋兵》所說:“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乃擊之也。”與劍相較,它在刺、擊兩法中只強調擊,所以早期的刀上一般不裝鐔。漢代的劍鐔雖小,不足以衛手,但在直刺時,仍可使手有所憑依;而對於橫砍的刀來說,鐔或可不設。漢刀的刀身較直,刀首幾乎無例外地均呈環形。環中有的飾以禽獸。刀鞘下端多裝銅摽(銅包尾),皆與鞘的寬度取齊,不像劍摽之向外侈出。漢刀的長度多在1米以上,長沙金盆嶺3號東漢墓出土的刀,長度達128.5釐米。東漢時,已普遍用環首刀裝備軍隊。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製造鋼刀時,透過加熱鍛打,會使鋼的組織緻密,成分均勻,夾雜物減少、細化,從而提高鋼的質量。但在反覆鍛打的過程中,鋼材的含碳量也在不斷變化,而這種變化又與其他多種條件相關連,須由匠師適時地作出判斷,準確地加以掌握,斷難用堅固的鍛打次數代表其質量標準。更由於鋼刀必須保持一定的含碳量,所以絕不能無限制地增加摺疊鍛打的次數。也就是說,不能無條件地認為湅數愈多,成品的質量愈高,即如清·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說的“愈鍛愈善”。相反,如果鍛打過度,脫碳過量,刃器還會失去應有的硬度,以致不成其為鋼件了。此外,還可以用炒鋼的方法,將生鐵直接炒成鋼。鍛刀時用炒鋼作原料,手續更加簡便。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但是,與這一趨勢相反,在較晚些時候,有關煉數的記載,數字反而更大,東漢晚期出現了所謂百鍊鋼。陳琳《武庫賦》說:“鎧則東胡闕鞏,百鍊精剛。”賦不厭侈,這裡的“百鍊”顯然是文學作品中高度誇張的修飾語。試看同樣是鎧,但同時代的諸葛亮在《作鋼鎧教》中只說:“束文作部皆作五折剛鎧。”可見當時的鋼鎧實際上不是“百鍊”而是“五折”。曹操在《內戒令》中也提到“百鍊利器”。但王充《論衡·率性篇》只說:“世稱利劍有千金之價,…….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冶工鍛鍊,成為銛利。……工良師巧,煉一數至也。”則普通的鐵只要“煉一數至”,就能“成為銛利”。故“百鍊鋼”只能被理解為口頭俗語或文學上的美麗詞藻,而不能用它來代表工藝規格,更不能作為一類鋼鐵品種的科學定名。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環首漢刀

漢刀也可以貫璏而佩,浙江紹興漓渚東漢墓所出之刀的鞘上附有銅璏。江蘇盱眙7號東漢墓所出之刀的鞘上附有瑪瑙璏。但漢刀還有另一種系佩法,河北滿城漢墓出土之刀,鞘外中上部突起長方形座,座上附有一枚金帶扣,穿過此扣佩刀。這種裝帶扣佩刀的方法在山東臨沂白莊出土的畫像石上也表現得很清楚。河北定縣43號東漢墓出土之刀,刀身上飾以錯金渦紋和流雲圖案,極華美。此墓墓主為中山穆王劉暢,喜平三年(174年)去世,這把刀應是他生前的佩刀,東漢時佩刀的規格已經上升到禮制的層面,輿服制度中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後漢書·輿服志》說,佩刀“諸侯王黃金錯”,劉暢的佩刀正與此制相符。又山東滕縣西戶口畫像石中佩刀者之刀鞘飾以斑條紋,也正是上引《輿服志》所說刀制中“虎賁黃室虎文,其將白虎文”之虎紋刀室。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唐橫刀造型

到了唐代,在實戰當中已全不用劍,所以《唐六典》中只有刀制而無劍制。此書“武庫令”條說:“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與本題相關的主要是儀刀和橫刀。此書說:“今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以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其實就刀的本體而言,儀刀和橫刀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唐高宗對千牛衛將軍王及善說:“他人非搜闢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側。”以王及善的身份,固應佩儀刀,唐高宗卻徑稱之為橫刀,可證。不過儀刀裝飾華奐,特別是上面的龍鳳環,更十分引人注目。本來漢代刀環中亦偶見飾禽獸形者,但文獻中極少提及。十六國時赫連夏新制之刀,“為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晉書·赫連勃勃載記》)。此種刀製為北魏所承襲。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洛陽乙刀”,應即北魏時的一柄儀刀。唐代例項稍增,唐長安城大明宮之三清殿與玄武門遺址中均曾出土儀刀上之龍首與獅首的刀環(圖一)。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圖一唐代儀刀的刀環

1.雙龍首刀環,唐大明宮三清殿遺址出土

2.獅首刀環,唐大明宮玄武門遺址出土

至於橫刀,雖不尚華飾,卻是唐軍的制式武器。《唐律疏議》說:“兵仗者,謂橫刀常帶。”李筌《太白陰經》說,在一萬二千五百名士兵中,應裝備橫刀一萬口(其他二千五百人裝備長柄的陌刀)。在唐懿德太子墓墓道兩側的壁畫中,畫出了大量佩帶橫刀計程車兵。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宋刀如在《武經總要》中所見者,刀頭改為斜方形,裝上護手,並去掉了刀柄端的大環和鳥獸裝飾,更利於劈砍。明代的刀通稱腰刀,刀身略呈弧形,狹長尖利。

戚繼光在《練兵紀實》中說:“腰刀造法,鐵要多煉,刃用純鋼。自背起

用平鏟平削,至刃平磨無肩乃利,妙尤在尖。”清代的腰刀沿用此制,改進不多。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明朝飛魚服繡春刀

刀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今天我們以清朝詩人鄭世元對刀描寫一首詩作為結尾:

秋水飛雙腕,冰花散滿身。

柔看繞肢體,纖不動埃塵。

閃閃搖銀海,團團滾玉輪。

聲馳驚白帝,光亂失青春。

殺氣騰幽朔,寒芒泣鬼神。

舞餘回紫袖,蕭颯滿蒼旻。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84 字。

轉載請註明: 揮動如猛虎著稱,歷史上近距離格鬥武器——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