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秦賦:羋啟十分鐘楚王體驗卡就被殺,背後卻是楚國800年曆史

由 太史憶秋 釋出於 經典

《大秦賦》收官,雖然談不上完美吧,但至少從演員(個別演員除外)和服化道的水平來看,已經是妥妥吊打國內大部分國產劇了。

儘管很多人都說最後的滅國之戰上,戰鬥場面有點說,這個昭烈君在之前的文章裡專門說過,滅六國重點在謀略和前期鋪墊,至於具體的戰鬥,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人仰馬翻,雲梯攻城,雙方廝殺,幾乎沒有例外。

所以滅六國具體的戰鬥場面少一些,我是理解和支援的,但電視劇裡的畫面少,並不代表這件事在歷史上就不重要或者持續的時間多。

比如說最後的滅楚之戰,實際上的滅楚之戰是秦國統一六國之中,遭受到的最大的挫折和時代,李信統帥的二十萬大軍,損失慘重,退回秦國。

楚國的頑強可想而知,電視劇裡羋啟剛坐上末代楚王的寶座,你就感覺這像是個體驗卡,鏡頭一轉,秦軍就攻了進來,羋啟被射死。

項燕力戰不敵,給他孫子項羽做了個榜樣,抹脖子自殺了,楚國就此落寞,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最後給楚國的這短暫的鏡頭,背後可是楚國八百年壯闊的歷史。

八百年時間基本上跟周朝差不多,這樣長的時間,戰國最後的大國中,也就燕國立國時間比他長了,而且楚國在所有的大國中,是個非常特殊的國家。

既然是特殊,那就意味著他跟其他國家都不一樣,昭烈君今天就來說一說,楚國這一路走來又有那些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的事情。

(01)悲壯的國名

太史公寫《史記》的時候,寫到每個族權基本上都會追溯到一個比較牛的祖先,楚國也不例外: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

史記上寫的很清楚,楚國是黃帝的後代,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以後誰再說楚國是蠻夷,直接把這段話甩給他。

不過對於為什麼叫做楚(荊)這個名字,學界一直有爭論,隨著《清華簡》的出土,楚國這個名字的來歷,現在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了。

鬻熊的妻子妣厲生熊麗時難產,剖腹產後妣厲死去,熊麗存活下來,妣厲死後,巫師用“楚”(荊條)包裹其腹部埋葬,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

這個楚國從一開始,就透露著意思悲涼的感覺,自己自稱為楚,的確是有篳路藍縷艱苦卓絕,不忘苦難的意思,這種底色就跟許多國國家不一樣。

每個國家的正是出現,都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楚國正是出現的節點則是在周成王時代,周成王正式冊封了楚部族首領熊繹,這次冊封明確了幾件事情。

一,國之封地,楚;其二,城邑(都),丹陽;其三,姓,羋氏;其四,熊繹爵位,仍然是子爵。

國名國都姓氏爵位都有了,從此楚國正式進入了周天子名義下的諸侯國行列,這比秦國的正式受封要早兩百多年,差不多是一個西周時代。

秦國是因為突然有功與周,楚國則是自己發展起來之後,周王室的不得已而封,但這次分封也讓楚國人很不爽,因為封的是子爵,是諸侯國中最低的一等,從此中原諸國稱呼楚國為楚子。

(02)我蠻夷我驕傲

周平王被犬戎逼的東遷,在中國歷史上是件大事,從此中國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秦國因為這件事登上了歷史舞臺,楚國則是在這個時期,“退出”了周天子的舞臺。

這時時期,楚人內部發生了一次重大兵變,族領蚡冒的弟弟熊通,殺死了蚡冒的兒子,奪位自立為楚人君主。

熊通這個人極是強悍,殺侄奪位這算不上強悍,很多人都做過,他在外35年帶領楚國開疆拓土,讓楚國有了很大發展,注意此時熊通強悍的性格開始暴露,他做了一件在當時,完全不可理喻難以想象的事情。

熊通隨著實力的發展,攻打了隨國,並上書周天子要求提高到自己的爵位,這個熊通一開始就沒打算好好說話,他想周天子提出的提高爵位,居然是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也要稱王。

第一週桓王不會答應,多年之後問鼎之輕重,落魄的周王室還傲氣的拒絕了,更不要說這是春秋初年的事情,周桓王根本不會答應。

更重要的事,熊通這明顯是意氣之爭呀,一個王怎麼能封你為王的,要封你肯定是賦予你封號的人,比你高才行,都平起平坐的,幹嘛你還要他分封,邏輯上就講不通,熊通不管這些,由此可見當年楚風之彪悍。

最後熊通說了句非常有名的話:王不加我,我自尊耳!

這話聽起來很霸氣,牛氣沖天的那種,從此楚國自立為王,熊通就是第一代楚王,史稱楚武王,但這樣做也給楚國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那就是楚國主動融入中原文明圈的努力付之東流。

從此中原文明圈,長期排斥和鄙夷楚國和楚文化,從心底就覺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各種事兒也不帶著你玩兒。

你想呀,怎麼玩兒呀,你自稱王,我們見了面是要行禮呀還是不要行禮呀,這禮數怎麼準備呀,怎麼稱呼你呀,自己稱王的後果就是楚國長期被孤立,造成了楚文化和楚人一種嚴重的孤立情緒。

(03)高階黑話

楚人的稱王,還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不過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這是件好事兒,你有沒發現《詩經》裡沒有楚風這個系列。

《詩經》採集各國的詩,相傳有孔子彙編成冊,孔子也說過,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你不學詩經連話都不會說,這話可不誇張。

春秋戰國時代,詩經是作為各國外交的通用語言,頻繁在外交辭令中出現,可以說是當時的高階黑話,你要是不熟悉詩經,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連是罵你還是誇你你都不知道。

比如《左傳》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鄭伯與公宴於棐。子家賦《鴻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賦《四月》。子家賦《載馳》之四章。文子賦《采薇》之四章。鄭伯拜。公答拜。

這是原文,就算給你翻譯出來你也完全不知道他們究竟說的是個什麼意思,這段話翻譯過來很簡單,就是外交場合,魯國去晉國朝見,大臣們各懷心事,自己的意思不明說,用的都是《詩經》裡的篇章來表達意思。

這種高階黑話,跟江湖切口是一個意思,目的就是提高門檻,這是當時貴族的必備技能,背誦詩經並能熟練應用,而且對方給你一樣熟悉,這樣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

要不然一方說,你站著別動我去給你買兩斤橘子,你還傻呵呵的說好呀好呀,我最喜歡吃橘子了,任何暗語都是為了提高門檻,你能交流懂我說的什麼意思,那我們就是一個圈子的人。

但楚國很明顯,跟他們不是一個圈子,幸好有了屈原,他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扳回一城,要不然楚國最終可是完敗。

儘管在政治軍事上屈原很憋屈,但是他在楚地語言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楚辭,最終成了中國文學的兩大流派,北《詩經》南《楚辭》,從此中國文學有了南北不同的風格,這是中國文學文化之幸。

所以說被人排擠不要怕,堅持自我,說不定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套玩法,創立以自己命名的東西,這才叫大才。

(04)楚之頑疾

外交只是實力的延續,沒實力光會背詩是沒用的,楚國雖然被排擠,但一直以來因為地處南部,都是默默的在猥瑣發育,等到楚莊王時代,楚國國力強盛,楚莊王也想過一把霸主的癮。

最終遇上了中原的霸主晉國,於是當時意義重大的城濮之戰開打了,楚國向北擴充套件進軍中原,此戰如果贏了,那楚國曆史將徹底被改寫。

但很可惜,楚國遇到的,是當時實力最強大的晉國,城濮之戰是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很多人都知道,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此後發生了什麼,此後的事情,才是楚國最真實的一面。

楚國從立國之初到亡國,一直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貴族自治傳統太濃厚,王權一直在同貴族權力做鬥爭,這些問題其他國家都有,但只有楚國是從開始到結束一直存在這個問題。

貴族擁有自己的領地和私人軍隊,對王權的制約一直非常大,楚國的令尹之位(相當於丞相)長期有大貴族把持,唯一的區別就是,把持相位的是哪個貴族而已,畢竟楚國漫長的歷史,有些貴族作死反動叛亂的事情還真不少,最慘的還是楚莊王。

前面說道楚莊王爭霸的城濮之戰楚國敗了,那個時代,打個敗仗常有的事,無非就是君王的一通怒火,但通病的若敖氏可不這麼想,他不想被處分,於是乾脆先發制人,發動了對楚莊王的叛亂。

楚莊王剛吃了敗仗,又遇到內部叛亂,一時間難以抵禦,竟提出以三代楚王(文王、成王、穆王)的三位王孫為人質,與若敖氏議和。

條件都這麼屈辱了,沒想到若敖氏居然沒有同意,結果在楚莊王的堅持下,最終打敗了若敖氏,但這也只是換了個氏族把持而已,楚國的幾大家族昭、屈、景長期把持國政,順便說一下屈原也屬於這種貴族集團。

楚國因為位置相對閉塞,他們的血液中還流淌著那種先民開拓進取的尚武精神,這種精神說起來好聽,但是具體到內部層面,那可就是楚國經常發生君主被殺事件,因為在楚國人心裡,君王的位置就是誰強誰來坐。

再加上楚國的制度,簡直就是西周分封的加強版,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楚國政治由貴族長期把持,各種內鬥頻繁發生,大家爭奪最高權力,就是看誰的拳頭大。

項梁也是屬於項氏集團,只不過沒有昭、屈、景家族勢力大,在最後的抗秦過程中,項梁處處受限,也是楚國部族相互不統一不信任的結果。

(05)大而不強

這種貴族統治,是跟中原諸國反著來,中原諸國開始都是貴族統治模式,但從春秋戰國開始,各國就一直不斷的在變法,這裡面美國國家都有過變法短暫的成功,而秦國則是徹底的成功。

至於楚國是徹底的失敗,而且是失敗之後變本加厲的倒退,變法的核心就是剝奪貴族世襲的利益,讓能者上庸者下。

這種最容易觸動的就是既定利益者,所以變法的人基本上都沒好下場,楚國有過短暫的變法,就是吳起變法,楚悼王死了之後,貴族立馬反撲,殺掉了吳起。

但作為一生極其傳奇的人物,吳起並不好惹,臨死也要拉個墊背的,吳起是趴在楚悼王的身體上被射死的,射他的人難免會傷到楚悼王身體,按照楚國律令,傷害大王身體是要死刑的,就這樣吳起最後的計謀得逞了事後射殺吳起的全部都被處死了。

楚國在戰國時代,有個特點就是大而不強,在貴族林立的國家,動員能力非常弱,儘管面積是戰國裡面最大的,但是後期基本上沒有作為,沒有出現過改變戰國格局的戰鬥。

就連燕國都曾經差點滅了齊國,一戰掏空齊國,改變了當時的格局,但是楚國除了在最後,國之將亡的時候,組織了一把抵抗,戰國後期一直默默無聞,大而不強,不斷被秦國吞噬。

最後之所以還能經驗一把,是因為楚國雖然分散,但實力不俗,最後時刻,各個貴族合作,給秦軍以重創,但最終還是因為內部諸多原因,導致了項梁兵敗自殺。

尾聲:楚國立國八百年,歷史悠長,因為他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發展歷程,最終造就了楚文化不同於中原文化的諸多特徵,這些最終都彙集成了中華民族精彩紛呈文化歷史的一面。

但畢竟楚國是敗了,整個南方的楚文化又長期被忽視,我們對於楚國還是瞭解的太少,楚文化依然有太多什麼的面紗等待我們去揭開。

關於楚國,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