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捱打”“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8月初,在中部戰區空軍某雷達旅的一處雷達站陣地上,備戰打仗教育“微課堂”火熱進行,討論聲此起彼伏,官兵在思想交流中廓清思想迷霧。
該旅黨委一班人認識到,部隊處在備戰打仗第一線,只有每名官兵樹牢打仗思想、強化戰鬥精神、砥礪血性膽氣,才能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為此,他們設計戰爭觀教育、使命感教育等專題教育,精準立起教育靶標,緊密結合任務實際,在陣地上開設官兵人人參與的備戰打仗教育“微課堂”,工程式推進、點穴式引導,引領部隊加快提升隨時準備打仗的意識、能力和狀態。
“‘微課堂’,是我們高效開展備戰打仗專項教育的助推器。它的基礎在課外,關鍵在課堂,核心是效果,特點是短、平、快、實。”教導員朱啟明介紹說。
每次授課前,授課人將主題分解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有針對性地列出幾個問題,一個問題交給一個小組,並提供參考資料,小組官兵進行課外自主學習研究,同時授課人就當次教育進行全流程全要素準備。授課時,授課人串講要點、引導討論、適時點評,官兵圍繞問題逐一辨析、各抒己見,大家在思想交鋒中明辨是非。
依託“微課堂”開展備戰打仗專項教育,會不會是“小馬拉大車”?面對筆者的疑慮,朱啟明解釋道,他們從三個方面入手,抓課外深度學習夯實基礎,抓教學設計確保授課緊湊有趣,抓課堂施教引導思想交鋒。
“以前,幾乎從沒有預先學習。如今,都是主動查閱資料。”中士胡瑞說,“課前學習有廣度、有深度,課堂互動加速吸收內化,課後交流複習鞏固。這樣下來,我們基本能牢固掌握主要內容。”對此,正在該站聽課的旅宣傳科科長張紀亮頗有感觸:“一堂微課不超過半個小時,教育內容全是乾貨,全程互動交流,官兵全身心投入,認知和思想顯著轉變,可以說找到了淬鍊打仗意識的好方法。”
認知和思想的變化,帶來行動的轉變。該旅之前在調研中發現,雷達兵身處無形電磁戰場,久坐方寸熒屏之前,缺乏一線硝煙味薰陶,當“和平兵”、值“和平班”的思想容易冒頭。針對這些問題,他們在“微課堂”內容的設計上把有效破除“值班心態”“二線心態”作為重點,引導官兵自覺與備戰打仗要求對標,主動查詢不足並制訂整改措施,進一步固牢“崗位就是戰位、值班就是打仗”意識。“現在,凡是遇到任務,大家都爭著搶著申請上機值班。我剛結束跟班學習考核,終於可以正式值班了,我要向‘一號班’發起衝擊,成為備戰打仗‘先鋒兵’。”下士張凱育堅定地說。
聚力備戰打仗,“微課堂”發揮大作用,思想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前不久,該旅參加上級組織的重大演訓,及時發現重要目標,出色完成任務。上士龍雲飛說:“‘微課堂’讓我們充分參與,每一堂課後都是滿滿的獲得感,只要轉過思想上的彎,練兵備戰能力提升就能駛上高速路!”
編後
進入新時代,部隊內外環境、兵員成分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有意義”的東西講得“有意思”、把“我想講的”變為“你想聽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現在的青年官兵多是“網路一代”,不開啟網路這扇門,教育很難富有實效。在“流量主導”“內容為王”“使用者至上”的資訊網路時代,官兵愛聽才能走心入腦。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開展好,還要看官兵的參與程度。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對官兵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能夠抓住官兵變化的活心理,變“一言堂”為“眾人講”、變“叫過來”為“走過去”、變“訓誡式”為“探討式”,在雙向互動、同頻共振中拉近距離、提升質效,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煥發生機活力。今天《軍媒視窗》專欄推出的兩篇“微課堂”稿件,正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展多樣化教育手段的有益嘗試。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