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如何處理父母引發的負罪感?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個概念,英文叫做 guilt trip。大家都知道 trip 是旅途的意思,如果是懷舊之旅就是 nostalgia trip,如果是發現之旅就是 discovery trip。總之不管叫什麼 trip,前面那個詞大概是走上這趟旅程的動機。


 

  所以這樣的角度,你就大概能明白 guilt trip 了吧?我們為了簡單起見,我暫且翻譯為疚途吧,內疚感之旅途,這個詞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沒有誰會吃飽了撐的自己主動去走內疚感之旅,除非發生以下兩種情況:第一,內疚感真的很強烈;或者第二,在別人影響之下,產生內疚感,從而走上了疚途。

  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第二種形式,因為這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心理操控手法,而且經常見於父母對子女的操控。前面的幾篇專欄,發現評論欄裡很多朋友飽受“孝道”的壓迫,雖然我一直倡導合作溝通,但是我充分理解有些家庭的氛圍不允許相對理性成熟的相處方式。所以說,是時候反抗了,這篇文章就是教你如何反抗的。

  心理操控

  要說爸媽和疚途的問題,就先要說說心理操控,你可能會覺得這應該是一門只有心理學專家才掌握的專業技術。其實心理操控存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很多人有意無意之間都學會了心理操控。我們國家的文化氛圍又尤其注重“社交手腕”和“搞關係”,其實這裡面就有很多心理操控的元素了。

  心理操控(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是一種透過陰險、欺騙或虐待性的手法,來改變他人看法和行為的社會影響過程。心理操控裡面包含了非常多的手法和策略,比如撒謊、合理化、撇開話題、言辭閃爍等等。

  疚途則是心理操控裡面一種比較特別的恐嚇性質的策略。疚途一方通常會在良知的層面指責受害者不夠關心,太自私,或者太心安理得,從而讓受害者感到愧疚,迫使他們一直處在自我懷疑、焦慮和順從的狀態。我們在和父母的互動中,聽到的最多的疚途表達就是:“爸媽生你養你這麼不容易,你竟然 XXX 都做不到”,以及“我們是你爸媽,我們做這些都是為你好”。

  疚途一方一般都有一些現實存在的需要,但是他們會把這種需要轉化成一個新的要求。比如父母逐漸老去,或者感到孤立和空虛,為了滿足對自信、親密感和充實感的需要,他們向子女施壓:“你結了婚生了孩子,我們就放心了,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受害者於是面臨兩個選擇:如果抗拒,那麼會遭到自己良心上的譴責。如果服從,則會感到異常辛苦、委屈、或者被侵害剝削。

  疚途為何管用?

  儘管我們很多時候明知道對方是在利用負罪感逼迫我們,在很多時候我們依然會強忍著自己的不愉快而服從。為什麼這個看似顯而易見的心理操控很容易得手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很多時候疚途者往往和我們關係很親密,他們的喜怒哀樂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其次,我們希望維持特定的自我形象。比如在父母面前的孝順,在伴侶面前的體貼,在上司面前的盡心盡力,或者在所有人面前很熱心很有愛很樂於助人的形象。再次,有些要求是符合社會氛圍和觀念的,尤其在中國孝道成為很多父母對子女操控的主要道德依據。

  還有一些人,因為長期的潛移默化,所以已經內化了疚途者的荒謬邏輯。比如當老公對老婆說“我這麼辛苦掙錢還不是為了我們的家庭,你為什麼不能讓我回家了清靜一會?”,這種聽上去挺有理的邏輯被很多婦女所接受。

  我們對於疚途的順從,也常常被恐懼所驅使。我們恐懼衝突、關係惡化、被拋棄、孤獨感、他人的消極評價、自我指責,或者承擔他人受苦的責任,因此選擇服從他人要求。有時候疚途要求讓我們感到被需要,被重視。有時我們把這些要求的提出視為關係親密的表現,也有的時候我們用一段關係裡的過度順從來彌補另一段關係裡的缺失。

  我的諮詢經驗裡,子女面對父母的疚途操控,主要受制於孝子形象的維持,和睦家庭關係的維持,對沖突的恐懼,以及對失去父母關愛的恐懼。

  疚途怎麼破?

  乾貨部分來了,所以說我們瞭解了疚途的定義和原理,那麼要如何面對來自父母的疚途操控呢?這裡和大家分享幾個破解思路。

  首先,疚途操控的表達當中總是包含一些不合理的假設。我們可以從這些假設入手,去破解對方的操控。比如逼婚的父母常說“我們催你早點結婚還是不是為了你好,父母總是會為你好,哪裡會害你呢?”這句話有兩個隱含假設,一個是父母對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一定是好的,父母是不會犯錯誤的;第二個是拒絕父母的要求,就是在認定父母是要害自己。

  所以我們立刻可以得出的回應就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為我判斷什麼對我好的時候有可能會有誤判?”以及“當我不同意你們的提議的時候,我並沒有說是覺得你們在害我。”當然這只是基本的思路,具體的語言還需要你自己去潤色,從而更有說服力。

  第二,操控者想透過疚途來滿足自己,同時是以犧牲受害者的正當權利和需求為代價的。在被操控的時候,我們需要強調和維護自己的權利與合理需求。比如催婚的父母說:“你看 XXX 家,爸媽早就抱孫子了,我們老年人活著也就這點盼頭了。”

  可是每一個成年人,都有權利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結合,為自己未來的子女選擇一位合適的父親或者母親。我們更有權利決定是否結婚,以及透過怎樣的方式來讓自己感到充實和快樂。父母有這些權利的同時,你自己也有,兩代人的溝通之中,不應該犧牲一方成全另一方。

  這樣的思路,會讓處理變得稍微針鋒相對一些,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運用深呼吸,語音語調調整,以及 time-out 等等技巧。你需要學會強調自己的界限和需要。你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向父母展現他們正在對你做的事情:“你們是在要求我放棄我選擇自己伴侶的權利,讓我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掌控。”

  第三,疚途操控者的要求往往不合理,不平等,或者自己都達不到。當父母說“你怎麼這麼不聽爸媽的話”的時候,你可以指出“其實爸媽很多時候也不聽彼此的話”。當父母說“我們逼你是為你好”的時候,你可以說“為什麼你們只逼我,不逼你們彼此,不逼其他人”。當父母說“要懂得為家裡人做出犧牲”的時候,你可以說“你所要求的那種犧牲,在你們養育我的過程中似乎都沒有達到”。

  最後,要處理好疚途操控,你應該儘量避免成為容易操控的那類人:取悅型人格,極端渴望他人讚美和認可,無法正面接納消極情緒和衝突,不會堅持己見和說 no,缺乏獨立和自信,以及太過於關注道理和事情對錯,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與需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05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如何處理父母引發的負罪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