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於什麼年代在今天看來,並不是一個問題,從正規的教科書,到正規的史書,無不告訴著我們老子就是比孔子要老的,而且歷朝歷代也是遵循著這一原則將老子的形象畫得明顯的比孔子老相,這就給了我們一種天然的感覺,老子是生活在孔子之前的,而且比孔子年長很多。
就老子比孔子早這一個論斷,史書的記載是很豐富的。
最著名的當然就是《史記》中的記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這段記載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就討論的這一個話題來說,老子是要年長於孔子的,二是老子的學識比孔子要高,智慧要大,所以孔子虛心向老子求教,感慨老子“其猶龍邪!”。
除了《史記》的記載,還有其他的文獻也有相關的記錄,比如:
《水經注·渭水注》記載: “孔子年十七,問禮於老子”。
更是直接了當的說了孔子向老子請教過,而且內容還是孔子最在意的禮儀的問題,重要的是,它明確了孔子當時才17歲,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是一個青年學生向學術前輩求教的場景。
《禮記·曾子問》載有孔子向老子問禮的四則故事,其中載::“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及土恆,日有食之’ ”
以上的記錄只是幾條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很多散在浩如煙海的古籍當中。
就算是有如此的“鐵證”,到了20世紀初,在百年前的中國大地,有這麼一批人他們對舊有的定論產生了懷疑,他們要重新的思考前人的結論。
就老子與孔子的出生前後問題就有人提出來,老子應該是在孔子之後的人,持這樣觀點的主要有梁啟超、馮友蘭、顧頡剛、錢穆等知名學者。
他們所提出的論斷主要有:
1、根據《史記》所記載的老子系譜與孔子系譜,老子八世孫與孫子十三世孫同仕於漢,此不合情理;
2、孔子樂道人之善,墨子、孟子都好批評人,但對老子卻“始終未提一字”,說明老子其人其書是晚出的;
3、《史記》老子本傳的史料,多來源於《莊子》,而《莊子》一書“寓言十九”,難以作為歷史依據;
4、從思想體系和語氣上說,或言《禮記曾子問》中有關老子拘謹守禮的記載,與《老子》一書中激烈的反禮精神相反,或言《老子》中的話太激烈、太自由,不大象春秋時代的人所說的言論;
5、從文字上說,或曰一些詞語,如“王侯”、“侯王”、“萬乘之君”“取天下”“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等根本不像春秋時所有,或曰“於”“於”二字之假借始於戰國,而《老子》書中無一“於”字,所用“於”字凡五十一處,絕大數為假借等;
6、從文體上看,《老子》書或簡明之“經”體,或“賦體”,或“辯論本”,非問答體,這都是戰國時期著作的特徵;
7、孔子以前或戰國以前無私人著作。
看到學者們的這些論斷是不是有點覺得,我們所以為的“常識”,其實並不是那麼的準確,真要推敲起來也是可以推敲得動的。
這些都顯得太過學術,太過沉悶,寫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個有趣的段子,不知真假暫且丟出來供各位一笑。
胡適大名鼎鼎我們都是知道的,對於老子與孔子的前後問題,他的觀點是“老子在前,孔子在後”。
一次在上課的過程中,談起錢穆等人認為孔子是在老子之前,老子是戰國時代的人這一看法。一時氣憤說道:“老子又不是我的老子”。身為北大教授,知名學者,胡適先生肯定不會在課堂之上,公開場合如此的粗言野語,大放厥詞。
那麼胡適這時是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就是要證明自己不會故意抬高老子的,因為自己跟他又非親非故的。
一天,錢穆碰到胡適,便藉著機會跟胡適攀談起來:“胡先生,老子年代晚,我有那麼多證據,你不要再堅持了!”
胡適聽完,面無表情,冷冷地回答道:“錢先生,你的論證不能使我心服口服。我堅決不相信。要是老子比孔子晚……”,他的心裡可能是在想著“我就不姓胡”,但是話到嘴邊,結果就變成了“我連我的老子也不要了!”
這是文人學者的一段軼事,有可能是好事者為了編排兩人而做的創作,這樣的對話,可能沒有發生過,但是胡適與錢穆為“老子”而產生過分歧,這一點是鐵的事實。
兩人在這一問題上的最激烈的一次交鋒則是錢穆轉入北大歷史系任教之後,1932 年,錢穆在北大《哲學論叢》上發表《再論〈老子〉成書年代》一文,對《老子》一書進行了全方位考證,力證《老子》五千言是戰國末期的晚出書。他的考證具體如下。
第一,從時代背景立論來考證《老子》的成書年代。經過一番論證,他斷《老子》一書是戰國後期完成的。
第二,從學術思想的系統立論來考察《老子》其書。錢穆認為,先秦學術,以儒墨兩家為宗。法家源於儒,農家、名家、道家源於墨,陰陽家則兼融儒道,最為晚出。《老子》書中論萬物原始及人生論,實系融合、兼採了各家學說。由此,錢穆最終認定,《老子》成書最晚。
第三,從《老子》一書所用字語、文體來考證《老子》晚出。他說:“一思想之傳佈,必有所藉以發表其思想之工具。如其書中所用主要之術語,與其著作之體裁與作風,亦皆不能逃脫時代之背景,則亦足為考定書籍出世年代之一助也。”經過多方論證之後,錢穆結論《老子》一書,絕對出自戰國,而非是春秋時期,也就是老子是晚於孔子的。
這篇文章成功的吸引了胡適的注意,1933年5月,胡適發表了《評論近人考據〈老子〉年代的方法》,對堅持“晚出說”的學者考證《老子》年代問題的方法進行全面的檢討和回擊。胡適首先對錢穆等人使用“思想線索”論證法考證《老子》晚出提出了嚴厲批評:
從“思想系統”上,或“思想線索”上,證明《老子》之書不能出於春秋時代,應該移在戰國時期,梁啟超、錢穆、顧頡剛諸先生都曾有這種論證。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我自己“始作俑”的,所以我自己應該負一部分責任。我現在很誠懇地對我的朋友們說,這個方法是很危險的,是不能免除主觀的成見的,是一把兩面鋒的劍可以兩邊割的。你的成見偏向東,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向東; 你的成見偏向西,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向西。如果沒有嚴格的自覺的批評,這個方法的使用決不會有證據的價值。
另外,一個人自身的思想也往往不一致,不能依一定的線索去尋求。所以,胡適主張對思想線索的論證法應存謹慎的態度。
對於文字、術語、文體的論證法,胡適也作了反擊。他說:“這個方法也是很危險的,因為(1)我們不容易確定某種文體或術語起於何時; (2)一種文體往往經過很長期的歷史,而我們也許只知道這歷史的某一部分; (3)文體的評判往往不免夾有主觀的成見,容易錯誤。”
在 20 世紀 30 年代的這場激烈的爭論中,胡適明確提出在沒有尋得充分的證據之前,對老子其人其書應延長偵查的時間,“暫緩判決”。他說:懷疑的態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在證據不充分時肯展緩判斷的氣度是更值得提倡的。
1958年1月10日,胡適為臺北商務印書館重印其《中國哲學史大綱》寫了一個《自記》。
他在結尾處頗有感慨地說道:“有一天,我忽然大覺大悟了! 我忽然明白: 這個老子年代的問題原來不是一個考據方法的問題,原來只是一個宗教信仰的問題! 像馮友蘭先生一類的學者,他們誠心相信,中國哲學史當然要認孔子是開山老祖,當然要認孔子是‘萬世師表’。在這個誠心的宗教信仰裡,孔子之前當然不應該有個老子。在這個誠心的宗教信仰裡,當然不能承認一個跟著老聃學禮助葬的孔子。”
那麼,在當年與胡適爭論老子成書年代問題時,錢穆是否也事先就預存著一個尊孔崇儒的先入之見呢?
對於這一問題我覺得,錢穆應該不是的,從他《國史大綱》的開篇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引用如下:
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
一、當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隻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曆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自身國家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黃。)
在字裡行間所體現出來的,錢穆對我國曆史的溫情與敬意,這拳拳赤子之心要說錢穆是為一私之“儒教”而扭曲客觀的歷史事實,在我是絕不相信的。
胡適先生的“暫緩判決”確實也是起到了作用,在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帛書《老子》二種。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竹書《老子》三種。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討論中,主張“早出說”和“晚出說”的論辯雙方均沒有見過這些新出土的資料。
從地下出土的這些新材料所提供的證據來看,在當年老子其人其書的爭論中,似乎更有利於主張“早出說”的胡適。
但學術之爭並不是我們如今的“吃瓜事件”,其中的翻轉在多年後的出土材料,也在多年後學術思想的轉變。
初次知道有人竟然對老子出生在孔子之前這樣的“常識”提出了懷疑,我是嗤之以鼻的,甚至還有點沾沾自喜,你們這群沒有“常識”的傢伙,在心裡默默地說著這樣的話。
在深入瞭解之後,我漸漸的對所謂的“常識”慢慢地就有了改觀。在極力堅持老子在孔子之後的學者中,我看到更多的不是他們是如何論證,而是他們是如何發現其中的問題的。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在資訊轟炸之下,我們已經在喪失,個別人甚至已經喪失了,批判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質疑的能力。
在這樣一個機器在逐漸的智慧化的今天,人卻在機器的訓練之下逐漸的機器化,每天看著各種熱點熱評,總有一種感覺2029年,終結者真的會到來。
醒醒吧,我們是人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