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掀虛擬貨幣監管風暴 投資者和交易平臺作何抉擇

  中新社北京9月20日電 (王慶凱 夏賓)面對中國官方掀起的虛擬貨幣監管風暴,投資者和交易平臺將作何抉擇?

中國掀虛擬貨幣監管風暴 投資者和交易平臺作何抉擇

  資料圖:位於上海的一臺比特幣ATM機。張亨偉 攝

  自9月4日,中國央行聯合七部委下發公告全面叫停ICO(首次代幣發行),到9月13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風險提示,強調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中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監管一出,眾生百態。

  有投資者離場,有投資者“抄底”。網名叫Azure的虛擬貨幣玩家告訴中新社記者,周圍很多剛剛踏入“幣圈”的新玩家基本都是哀聲一片。“他們有的人是在今年年初跟著比特幣上漲時買進的,有的是在七八月份幾乎已經到了比特幣價格峰頂的時候進場的,現在監管政策一出,有的賠了上十萬元(人民幣),有的人賺了一點但也不得不被迫離場。”

  近期,中國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OK Coin和火幣網相繼發出將於近日停止交易業務的公告,對投資者影響巨大。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提出建議,投資者應趕在交易平臺停止交易業務前做好三項工作:一是關注能否在關停交易業務前將已充值到交易平臺的資金及時撤回;二是若已透過交易平臺購買比特幣,關注比特幣是否能夠提現或變賣;三是關注投資者在交易平臺的餘款結清與使用者資料的管理。

  “還有玩家趁機想撈一筆。”Azure指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國內外各個交易所價格有高低之差,由此催生了賺取差價的“搬磚”行為,即把虛擬貨幣在不同交易所之間買賣套利。“中國因為存在監管導致價格比海外低,很多高階玩家就開始‘搬磚’了。”

  區塊鏈技術專家、亞洲區塊鏈協會創始會員亓兵提醒,從區塊鏈的技術手段來說,“搬磚”並非難事,但有些海外地區虛擬貨幣交易市場對個人賬戶的審查較為嚴格,政策規定上會給“搬磚”行為造成阻礙。

  “如果政府的監管手段將比特幣‘出海’的通道切斷或者遮蔽了的話,那麼在中國國內很有可能會催生出龐大的地下交易市場,這是監管層要引起注意的。”亓兵說。

  中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能否轉戰海外呢?

  段和段(北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碩士丁傑表示,中國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出海”其實並不容易,根據中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平臺在“出海”之前很有可能還需要得到中國境內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

  同時,丁傑還指出,海外比特幣市場的交易相比中國有更多限制。他舉例稱,美國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交易並不是可以直接立刻提現兌換的,存在2至3天的時滯。此外,美國交易平臺大多設定了存款和提款上限,而且美國的反洗錢規則非常完善,監管機構可透過銀行流水、社保號(social security number)對資金進行嚴密追蹤。(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3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掀虛擬貨幣監管風暴 投資者和交易平臺作何抉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