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很難接受《批評》。你為什麼要孩子們理解接受?

古人有句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世界上誰都會犯錯誤,大人會,小孩也會,因為小孩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做事也不能向大人一樣更觀前顧後,所以犯錯誤的頻率比大人的高,也常常因為孩子犯的錯誤而引得父母火冒三丈,特別是犯錯了以後,還不肯認錯,更讓父母在氣上加氣。孩子也是,被父母罵了以後寧死不屈,說也說不得,罵也罵不得。

成年人很難接受《批評》。你為什麼要孩子們理解接受?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說得不錯,可是父母就是想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主動承認錯誤,為什麼就那麼難?不主動認錯就算了,這一批評他還不服管教了?試想,大人犯錯都難以接受“批評”更何況孩子要懂得接受?

關鍵是現在的父母啊,教育孩子就教育孩子唄,說話還要暗藏玄機,夾棒帶刺的,誰會聽的下去呢?喜歡挨批評的人,那是有受虐傾向的人,就是神經病。那麼為什麼孩子聽不了批評的話?為什麼一批評孩子,孩子就不高興?接受不了批評的孩子真的很差勁嗎?孩子發生這種情況真的責任都怪孩子嗎?父母真的沒有問題嗎?那先讓我們來看看父母的教育中還暗藏著什麼玄機吧?

成年人很難接受《批評》。你為什麼要孩子們理解接受?

第一,父母批評很容易偷換概念。

一般的,父母批評孩子都是認為孩子犯錯了,那麼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想好了一堆一堆的說辭,本來是隻針對這一件錯事就事論事的,但是越說越激動一件事連著一件,直到說光了一大堆讓你不滿意的事。

成年人很難接受《批評》。你為什麼要孩子們理解接受?

比如,孩子作業沒有完成,父母肯定就會說你是不是貪玩,一天天的就知道惦記著玩,玩手機,心思也不在學習上,一天天的開小差,寫個作業磨磨唧唧;孩子亂髮脾氣,父母也一定會說你脾氣也不知道像誰,什麼事也不會做就知道發火,屢教不改,對父母的態度這麼惡劣等等一系列問題,就像我媽,我想吃麵條,她非讓人吃米飯,不吃米飯就說出你一系列惹她不高興的事,讓你面也不敢吃?所以父母批評孩子要做到就事論事,不要老翻舊賬。

第二,批評還很難做到“對事不對人”。

父母批評孩子經常從對事變成了對人,順帶評價一下你的行為能力問題。比如,孩子做錯了一道題,批評會變成“馬虎”“不認真”“不專心”;孩子摔了一跤,批評會變成眼睛長來也不看,“笨手笨腳”“做事毛糙”。這就是父母經常做的事,踩不準點在哪裡,遇到問題不問為什麼,而是直接的批評孩子對事針對人。

成年人很難接受《批評》。你為什麼要孩子們理解接受?

第三,批評中夾雜自己的負面情緒。

想要父母發火時,不帶任何的負面情緒是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從你惹父母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火苗就在心裡一點一點的生長,一點點的變成了生氣,憤怒,發火,然後你就遭殃了,所以批評就成了父母各種不滿情緒的宣洩。

父母做情緒化的表達,孩子自然也會用情緒化的表現來回應——孩子就是孩子,連成年人都做不到發脾氣是控制和壓制自己的情緒,更何況哪裡對待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呢?

成年人很難接受《批評》。你為什麼要孩子們理解接受?

所以,孩子不喜歡被批評、“說不得”,問題真的不在孩子,而在父母;一個不接受別人批評的人,容易造成自負的心理,並且長大以後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所以,為了孩子能更好地接受你想要給他表達的有效資訊,接受批評,作業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將心比心,教育孩子不是養牛,牛不走的時候編打兩下就行了,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啊,很多話當著孩子的面是不應該說的,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這個時候要保持冷靜,不能當時提出批評,而是要冷幾分鐘後,透過一定的比較恰當的方式提出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其次,批評要選擇委婉適當的批評方式,讓孩子容易接受並樂意接受批評,達到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批評孩子之前,可以先誇獎鼓勵孩子,然後說如果孩子能夠在哪個方面改掉錯誤,那就更好了。

成年人很難接受《批評》。你為什麼要孩子們理解接受?

比如用鼓勵激勵的方式代替批評的方式,方式有很多種,針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式,父母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教育孩子,打罵是最愚蠢的方式,希望各位家長們能找到屬於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方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30 字。

轉載請註明: 成年人很難接受《批評》。你為什麼要孩子們理解接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