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沃爾沃:平臺低端、技術一般、缺少核心優勢,算不上豪華汽車了

由 務高林 釋出於 綜合

庫存深度——是生產/銷售企業最關鍵的一個經營性專業名詞,計算方式為:庫存深度=當月庫存/下月銷售計劃。在汽車行業,健康的庫存深度在1-1.3,超過1.5就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如果庫存深度較低則意味著需要補貨,如果庫存深度較高意味著滯銷,在年底沖銷之際,絕大多數汽車經銷商的庫存深度都會降到1以下,甚至個別品牌能做到0.5以下,比如豐田或者賓士寶馬。

但是沃爾沃的庫存深度卻達到了2.8,這樣的庫存深度一般只會出現在春節過後,車企加大產能且市場尚處在淡季的期間,雖然近兩年車企紛紛擴大產能和銷售渠道,但是庫存深度超過2的車企並不多,一個努力經營的經銷商,也能維持較合理的庫存深度,而沃爾沃的2.8,則意味著經銷商需要2.8個月才能完成清庫工作,前提是沃爾沃暫停生產新車,這並不現實,所以高庫存就成了沃爾沃的現實問題,在年底尤為顯眼。

高庫存的背後,其實讓我們看到了沃爾沃的品牌黃昏!這並不是說沃爾沃將要倒閉,作為一個豪華汽車品牌,今年前11個月累計銷售131027臺,足夠讓沃爾沃繼續堅持下去。但是另外一方面,沃爾沃已經透過優惠成為“價效比之王”,但是汽車工業利潤率很難超過8%,汽車經銷商毛利潤很難超過3%,大幅度降價的背後,沃爾沃憑什麼還能苦苦堅持呢?

成本控制!上文所說的品牌黃昏,其實就是沃爾沃的成本控制,讓其名為價效比之王,實則成了“偽豪華”,空口無憑我們用事實說話。沃爾沃的SPA平臺並不是非常出名,我覺得其中有刻意低調的意思,為什麼?眾所周知,沃爾沃和奧迪一樣採用了前驅和四驅系統,而沒有豪華汽車品牌常用的後驅平臺。前驅原本就是家用代步車型的首選,國產、非豪華合資品牌都是以前驅車為主。前驅的核心優勢就是研發製造成本低,能夠有效降低汽車價格,1928年首次出現在英國阿爾維斯汽車上,1931年逐漸開始普及,也是低價位民用車普及的開端。

但是和奧迪MLB平臺不同,沃爾沃SPA至今為橫置平臺,通俗的講,就是和大街小巷裡的低價位國產車,非豪華汽車採用了相同的結構佈局,這種設計在1955年首次出現在MINI車型上,到了上世紀80年代,美系車和日系車才開始廣泛採用。而同為前驅的奧迪則採用了更加高階的縱置平臺,實際的表現就是,奧迪的前驅車比沃爾沃的前驅車更好開,奧迪的適時四驅車型也比沃爾沃的適時四驅好開。

當年沃爾沃宣稱:採用橫置平臺是為了提升車輛的安全性,放置發生碰撞後發動機進入車廂!如果從當年的技術水平來看,這個說法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汽車工業發展到了今天,BBA等豪華汽車透過大量實際案例,已經證明了縱置發動機的安全性,從保有量和事故量上,也證明了自己的安全性,並不比沃爾沃差。所以現在看沃爾沃的橫置平臺,就只剩下技術低端造價低廉,這不是錯,但錯在了沃爾沃的價格並不便宜,即便優惠確實不少。

橫置技術平臺只是其一,在豪華汽車品牌裡,沃爾沃也缺少了足夠的產品亮點!雖然安全性被廣為傳頌,但是如上文所言,其他豪華品牌的車型在安全碰撞測試、實際交通事故案例中,也同樣表現出了足夠的安全性,或者說對駕乘人員的保護到位,這就讓沃爾沃的安全性優勢逐漸弱化。

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沃爾沃確實開創了很多主被動安全技術如安全帶,但是這些優勢,主要還是集中體現在上世紀七八九十年代,進入本世紀之後已經算不上優勢了,到現在還死抓著沃爾沃的安全性,除了一個習慣性的讚美之外,就很像面對八國聯軍時的泱泱大清。

還有其他槽點嗎?當然有,沃爾沃的NVH也不符合豪華汽車的特徵,車內發動機噪音大已經成為一個共識,旗艦SUV沃爾沃XC90在靜止狀態下關緊車窗,依舊能夠清晰聽到旁邊人的說話聲,去掀開一臺沃爾沃的地毯和記憶體海綿,能直接看到車底鋼板和裸露的鋼架,雖然沃爾沃聲稱是為了健康取消了瀝青阻尼片,但是並沒有給出一個替代解決方案。

我說沃爾沃已經越來越不豪華,成為一個“偽豪華”品牌,就是因為在競爭中,它缺少了足夠的競爭亮點,轉而以安全、健康等模糊化的概念為賣點,可以嗎?當然可以,但前提是BBA等豪華車主,在發生事故後都受到了嚴重傷害,10個其他豪華車主裡,有一半得了白血病或者其他疑難雜症,那麼我才會承認,沃爾沃的安全和健康概念是有價值的,是豪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