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擦亮生態招牌,築牢綠色基底,推進高質量發展。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今年開春以來,以強化生態環保、推動綠色發展為目標的“五無甘南”建立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境內高山大河密佈,還有廣闊的草原和優質的牧場,是黃河長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養補給區。自2015年以來,甘南持續推進“環境革命”,動員全社會力量,保護一方青山綠水,打造美好人居環境。今年年初,甘南州又提出以“全域無垃圾、無化肥、無塑膠、無汙染、無公害”為內容的“五無甘南”建立行動,全力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
卓尼縣顏值越來越高
走進卓尼縣納浪鎮朝勿村,記者看到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兩旁的硬化路乾淨整潔,家家戶戶窗明几淨,廣場上幾個老人在閒話家常。在這裡,生活彷彿“慢”了下來。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近年來,卓尼縣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持續鞏固甘南州全力推進的“環境革命”成果,深入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集中力量全面、依法依規整治城鄉亂搭亂建、亂堆亂倒、亂擺亂放、亂貼亂畫等環衛亂象,全力清除全域垃圾“死角”和“盲點”。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今年開春以來,卓尼農村春耕又有新景象,有機肥成為圖景中最亮眼的“新秀”。
2019年,卓尼縣在甘肅省率先實施“化學農藥化肥不進縣”專案,今年,甘南州在全州推進“全域無化肥”工作,卓尼乘勢而上,在鼓勵施用農家自造肥的基礎上,按照政府補貼一半、群眾自籌一半的原則,加大有機肥供給,調運有機肥1.8萬噸供應農業生產。
為了讓有機肥產生好效益,卓尼縣全方位、多形式宣傳施用有機肥長遠效益和政策利好,同時,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和廣大群眾赴有機肥加工企業觀摩學習、交流經驗,讓廣大農牧民群眾真正瞭解有機肥、認可有機肥、主動使用有機肥,確保今年有機肥替代化肥率達100%。
“我家今年種地用的全部是有機肥,這個肥料種的藥材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今年大家都在用。”在科爾欽鎮,正在挖中藥的村民扎西才讓欣喜地說。他心裡明白,雖然使用有機肥是政府提倡的,可從長遠看,有機肥比化肥更有益於土壤,能產生更長遠的效益。
“媽媽,老師說要用卡紙或者玻璃瓶做手工,不可以用塑膠。”卓尼縣柳林小學的一名學生剛出校門就對旁邊的家長說。
在卓尼,防治塑膠汙染,如今已是每個人都必須自覺履行的社會責任。為深化2013年以來的禁塑成果,卓尼縣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消費理念,鼓勵購售、推廣、使用可降解綠色環保替代品,大力倡導全民重拎布袋子、重提菜藍子,向廣大群眾免費發放環保購物袋8000餘個,群眾自覺抵制塑膠製品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
“今年來,我們在全縣範圍內發放禁塑倡議書1.2萬餘份,逐戶逐店簽訂禁塑承諾書4300餘份,簽訂率達98%以上,形成了全民共同參與、相互監督的良好氛圍,我們的‘12315’熱線也隨時歡迎廣大群眾監督投訴。”卓尼縣市場監管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卓尼縣堅持綠色興農、科技興農、質量興農,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強“三品一標”產品管理和品牌保護,鼓勵支援引導企業培育註冊商標,卓尼特色農牧產品的對外影響力、產品競爭力、品牌吸引力不斷提升。
“我們種大棚用的一直是農家肥,從去年又用了有機肥,辣椒、西紅柿、黃瓜在市場上更能賣個好價錢了!”卓尼縣納浪鎮蔬菜大棚種植人員說。
截至目前,全縣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企業7家,認證產品54個,佔全州認證總量的28.42%。培育“甘味”農產品品牌1個,“卓尼當歸”和“卓尼柴胡”順利透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如今,卓尼農特產品的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品牌效應初步顯現。
如今的卓尼,全民愛環境、人人愛乾淨,鄉村村容村貌不斷改善、縣城顏值越來越高。2020年,該縣入選“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縣市”“中國最美縣域”榜單,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越來越多的“揹包客”也來到了卓尼,被這裡純淨的自然環境所吸引。
鄉村旅遊成為各皂壩人新選擇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各皂壩村,自從建起了旅遊標杆村,村民包青曉的生活一下變了樣。
包青曉是一名農村家庭主婦,之前,幹完農活,還要出去打工賺錢,“孩子、家庭顧不上,在外花銷又大,一年辛苦下來也掙不到幾個錢”。去年3月,村裡啟動旅遊標杆村建設後,包青曉就不用再出去了。
各皂壩村坐落在白龍江畔,依山傍水,是舟曲縣的西大門。2015年,甘南州啟動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各皂壩村被納入該專案,完成了道路拓寬硬化、排水管網及民居外牆的改造建設。去年,甘南州啟動“一十百千萬”工程建設,各皂壩村又入選旅遊標杆村建設專案。
作為全州首批重點建設的15個旅遊標杆村,去年一年,各皂壩村新修了8座小木屋、20家民宿、20家農家樂、4個燒烤房,還建起了38間標準間和遊客接待中心。隨著村容村貌的徹底改善和遊客接待能力的不斷提升,投身鄉村旅遊成為各皂壩人的新選擇。
當了30多年村幹部,去年,薛七十二選擇了“裸退”,一頭扎進了旅遊標杆村的建設中。他自己出資150多萬元,入股旅遊村專案建設,還牽頭組建了各皂壩文旅發展公司,吸納村民入股,經營各皂壩旅遊。
各皂壩村68戶脫了貧的貧困戶首先入了股,沒有入股的也參與到旅遊村的運營中。如今,包青曉負責管理運營旅遊村的餐飲住宿。她手下有17名員工,其中7名是之前在外打工回來的村民。
入夏以來,各皂壩的遊客接待量不斷攀升。天氣好的時候,經常一天能來三四百人。包青曉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心裡還是美滋滋的。“風裡雨裡都不去,每個月穩拿3000元,比外面打工好多了!”她盼望著村裡的旅遊越搞越好,帶動更多人就近就業。
對於村裡發展旅遊的前景,薛七十二也早有謀劃。“要讓遊客既能休閒放鬆,又能吃得好,還要玩得好。”他計劃今年要在景區引入遊樂設施,打造水上樂園;同時,增加宴會廳、音樂餐吧等設施建設,讓來村裡的遊客玩得盡興。
在舟曲,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小康村的不斷推進,像各皂壩村一樣,一大批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以來,隨著“五無甘南”建立的推進,這裡山更青、水更綠,世代封閉在大山裡的鄉村換了新顏,迎接各地遊客的到來。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在甘南州,青山綠水正在成為廣大農民的“綠色銀行”,一個嶄新的畫卷正在甘南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