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想不明白,現在大家為什麼還買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別的還有什麼好?聽個響?”這是蔚來創始人李斌在NIO Day上發出了靈魂拷問。
不可否認,新能源車的浪潮來得實在有些猛烈。乘聯會資料顯示,6月新能源車國內批發滲透率為26.1%。其中,純電動批發銷量45.2萬輛,插電混動銷量11.9萬輛。
而純電動和插電混動,也是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主流的兩條技術路線。但有人認為,能充分實現零排放的氫燃料電池車,不是未來的趨勢嗎?為什麼卻得不到大力推廣?市場環境、基礎設施、規模化和車企戰略部署等,決定了它現階段尚未具備乘用化的條件。
可有些車企連純電動和插電混動都沒玩明白,就已經大費周章去研究氫燃料電池車,這顯然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海馬汽車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海馬汽車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第四代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研發中,將於2023年開展模擬示範運營。
差異化競爭優勢,僅限海南?
資料顯示,海馬7X-H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海馬“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高壓加氫→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全產業鏈零碳排放的關鍵組成部分。海馬汽車希望結合海南自貿港優越的政策環境與區位優勢,爭取氫能源汽車能夠在業內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作為國內首臺上路行駛的70Mpa氫燃料電池MPV,這臺車搭載120kW高功率燃料電池和70Mpa高壓氫氣瓶。裝載7.25Kg氫氣,加一次氫僅需3-5分鐘,能實現800km以上的續航里程錶現,百公里加速在10秒以內。
2021年12月10日,海馬汽車光伏水制氫與高壓加氫一體化實驗裝置專案建設完成,每天可生產約107kg“綠氫”。但海馬汽車並未提及氫燃料電池車民用化的相關資訊,包括產品售價以及加氫的價格。
雖說海馬的氫燃料電池車已經向第四代進化,但在除了海南以外的馬路上能見度幾乎為零。畢竟,海南是海馬汽車的大本營。據相關資料顯示,無論是氫燃料電池車商業運營抑或是“綠電及谷電能源中心”的建設,都侷限於海南這個地方。
佔山為王是沒問題的,但如何走出去呢,這是第一個問題。另外,海馬是否有充足的資金支撐它在氫燃料的賽道上繼續走下去,這是第二個挑戰。以海馬目前的銷量來看,生存下去已經是個很大的難題。
靠變賣度日,何以解憂
用“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來形容海馬汽車的發展在也合適不過,從1991年推出首款HX6380兩廂車到2006年的 “福美來2代”,15年間共推出17個系列共30個品種。其中,“普力馬”和“福美來”兩個系列的成功,更是一舉扭轉了企業的艱難局面。
但海南汽車廠的走紅,更多的是沾了馬自達的光環,在技術自我研發能力上幾乎沒有太多亮點。馬自達的出走,更是海南汽車廠的一大轉折點,靠著“馬自達”和“合資品質”的餘溫,海南汽車廠更名為海馬汽車後已經風光不再。
2016年搭乘著SUV浪潮,海馬汽車憑藉S5和S7的大賣,取得21.6萬輛的年銷量,淨利潤高達2.3億元。隨著這股熱潮的褪去以及中國市場遭遇了28年首次下滑,海馬汽車2017年到2018年間虧損分別為9.94億元和6.37億元。
2019年雖然實現淨利潤0.85億元,但卻是通過出售房產、公司股權等方式實現的盈利。到了2020年,甚至再次出售145套房產,讓自家股票順利“摘星”。2021年,海馬汽車扣非淨利潤虧損達4.32億元。
根據官方所公佈的資料顯示,海馬汽車上半年的累計銷量為13122輛,預計上半年虧損超八千萬。如果海馬汽車還不能實現自我造血,找到新的出路,股票再次戴帽將會是大機率事件。
民用化,道阻且長
網際網路行業中有一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中國汽車品牌在近年來能實現對合資品牌的彎道超車,新能源車就是一大利器。大家都在大力推進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發展之際,海馬汽車卻又一次選擇了錯誤的方向。
說起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確被認為是新能源車的最終形態,具有零排放、零汙染等優良特性。且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製造出氫燃料,如果可以廣泛應用,不但可以解決環境汙染的問題,還可以大大緩解能源短缺的問題,可為什麼推進度如此之慢?
就現階段而言,阻礙氫燃料電池車發展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包括難以規模化、氫燃料電池成本高、加氫站數量少且建設難度大以及氫的運輸、補給難度大。據瞭解,建一座加氫站的成本要去到1000萬以上。我國目前在營加氫站達到183座,分散分佈在全國數十個城市。
市中心土地資源本來就比較匱乏,建設加氫站並不現實。氫氣被列為危險化學品,建設在郊外的話那加氫的便利性就大大降低。另外,氫能源的價格什麼時候能比加油和充電低?這些都是決定未來氫燃料電池車走向的因素。
鍾述:我國氫能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建設運營成本高,加氫便利性差,且以商用性質為重,使得企業盈利難,嚴重製約氫能產業化發展。雖說國家一直在大力推進中,且是未來的大趨勢之一。
但對於海馬汽車這種生存壓力每日劇增的企業來說,應該想辦法渡過當下的難關。畢竟,未來5-8年時間內都是純電和插電當道的新能源車市場。錯失當下這個機會,何以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