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深一度|應對人口老齡化,金融業如何發力?——來自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的觀察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金融業如何為老有所養提供一臂之力?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來自部委、學術界、金融機構等方面的權威人士進行了探討,“第三支柱”成為被反覆提及的關鍵詞。

  “在應對老齡化方面,多支柱養老金模式成為各國普遍選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說,透過國家、單位和個人養老責任共擔,才能實現養老金體系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尚不均衡完善。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健全,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並逐步完善,第三支柱發展不夠規範,特別是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沒有出臺。由於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參與方式靈活,第三支柱被寄予厚望。

  “隨著社會對養老金融產品的需求進一步釋放,第三支柱市場潛力很大。”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說,我國居民存款已經超過90萬億元,可轉化為長期養老資金的金融資產非常可觀,規範發展第三支柱的基礎和條件比較成熟。

  肖遠企表示,不存在一種產品適應所有需求的情況,要建立豐富的產品供給體系,增強第三支柱產品的吸引力,培育專業養老金融機構,引導越來越多的群眾透過第三支柱進行長期養老儲備。

財經深一度|應對人口老齡化,金融業如何發力?——來自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的觀察

圖為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平行論壇現場。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在中國人壽副總裁利明光看來,商業養老保險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風險保障、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保險功能的集中體現。

  “保險公司能夠針對不同細分群體,圍繞多元化的養老保障需求,提供差異化、綜合化的一攬子保險解決方案。”利明光說,應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著力提升適應養老金投資要求的長期投資能力,探索醫療服務、養老服務與保險產品的銜接發展,助力養老金保值增值,滿足老百姓日益多樣的養老需求。

  當前,我國養老金融需求非常巨大,消費者的需求和風險偏好各不相同,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少與會嘉賓表示,未來我國養老金融的發展將呈現多元競爭格局,應借鑑國際經驗,鼓勵保險、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積極發揮各自行業特點,創新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適老化”養老金融產品。

  “養老與金融關係密切,要規範發展個人商業養老金融產品,努力實現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與金融市場良性互動、共同發展。”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說。

  發展第三支柱,離不開政策的支援。從發達國家養老市場發展情況來看,能否將第三支柱發展起來,稅收政策的運用與設計是關鍵因素。

  美國信安金融集團執行副總裁張維義認為,稅收優惠是激勵人們把錢放到一個固定賬戶中做持續幾十年投資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稅收優惠只對納稅的人群有利。如果要將第三支柱做大做強,還可考慮對不納稅群體進行補貼,這樣有助於擴大養老保障的覆蓋面。

  “第三支柱建設不是一場速決戰,而是一場持久戰。”董克用建議,建立以稅收優惠為基礎的動力機制,構建以賬戶製為核心的制度框架和以開放性為原則的產品譜系,實行以市場化為導向的運作模式,在長期思維的指導下,加快個人養老金積累。(記者譚謨曉、陳旭)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54 字。

轉載請註明: 財經深一度|應對人口老齡化,金融業如何發力?——來自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的觀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