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金融資料大超預期,A股全線反彈,創業板飆漲3%
昨日盤後,2月份核心金融資料相繼出爐。
新增社融1.71萬億元,預期1.07萬億元,前值5.17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3.3%,前值13.0%。新增人民幣貸款1.36萬億元,預期9192億元,前值3.58萬億元。
M1同比7.4%,前值14.7%;M2同比10.1%,前值9.4%。
這份資料,需要重點討論的有兩點:
第一,為什麼會超預期?
第二,接下來流動性會怎麼走?
1、實體融資需求旺盛,流動性並未“急轉彎”
從社融結構來看,居民貸款和企業中長貸,既是同比大幅多增,也超了相當多的預期。
首先,居民貸款是主要的融資增長點,2月份新增1421億元,同比增加5554億元。
原因上,一方面是由於去年疫情抑制了居民消費,在低基數的情況下增長明顯;
另一方面,居民中長貸新增4113億元,與房地產銷售大幅提升有關,去年2月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大幅下降近70%,而今年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達到305%,較2019年也增加24%。
其次,企業端貸款也有小幅的增長,同時由於銀行信貸額度受限,投資方向更偏向於中長期。
2月份企業貸款新增1.2萬億,同比增加700億元。其中表內票據融資減少1855億元,同比多減2489億元;企業短貸新增2497億元,同比少增4052億元;企業中長貸新增1.1萬億,同比多增6843億元。
一部分原因在於受春節就地過年政策影響,多數企業仍保持開工狀態;另一部分,經濟復甦進展較為順利,投資需求帶動融資增長。2月份PPI資料已經轉正,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大幅擴大,表明當前生產的恢復仍然快於需求。
總結下來就是,傳統的2月份本來是融資淡季,結合政府融資缺位、信貸額度管控、房地產嚴監管政策等,所以市場普遍預期信貸較弱。但實際上以居民和企業為代表的實體融資需求較強,並且由於去年低基數效應推升社融走高。
貨幣供應量方面,M2增速回升至10%以上,但是M1增速卻近乎腰斬,反映的是投資旺盛但是需求不旺,也說明市場不缺流動性,只是資金並不活躍。
以上資料都驗證了央行所說的“不會急轉彎”,再結合昨天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所說:2021年宏觀金融政策將會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廣大小微企業普遍關心的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將會延續。
無疑是給了市場一針強心劑,可以預計,至少短期內市場的流動性不會太緊張。
2、股市:乾了這碗雞湯!
放在以往任何時候,社融資料超預期的增長對股市而言都是一個大利好,但是當前市投資者情緒跌至谷底的時候,發生任何情況都不意外。
好在,今天市場傳遞出的訊號很積極。
早盤三大指數小幅低開,稍微盤整了下就一路高走。截止發稿,滬指、深成指均漲超2%,創業板指漲超3%。
前期被瘋狂下殺的藍籌白馬股今日大幅反彈,白酒股集體走強,茅臺漲4%,五糧液漲5%,山西汾酒漲8%。其他各種“茅”股也緩了一口氣,截止目前,隆基股份漲近5%,寧德時代漲5%,愛爾眼科、金龍魚漲7%,邁瑞醫療、萬華化學漲4%。
水泥板塊領漲大市,海螺水泥漲超4%,青松建化、鄂爾多斯、寧波富達等7股漲停。這表明各地區春季提前復工復產的預期已經達成,基建投入正在加大。
連日的陰雨天氣,總算是出現了一絲陽光,讓人振奮。
當前的資料表明,經濟復甦較為樂觀,實體信貸的需求旺盛,再加上3、4月份的有超過 1.6 萬億元的信用債到期,央行的流動性收緊的速度不用太過擔心,甚至為了應對還可能適當性地放一點水。
但是,投資者的情緒總是容易從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
官方對於長期流動性收緊的趨勢是不改的,央行引導利率下行的計劃也沒有改變的基礎。
後疫情時代我國的貨幣政策框架有三重目標:
第一是防範系統性風險,第二是貨幣政策正常化,第三是融資成本與經濟增速相匹配。如今信用風險逐漸退出,債務問題階段性緩解,系統性風險出現的機率越來越小,政策重心由防風險切換至貨幣政策正常化正是計劃之中。
在貨幣政策不急轉彎的指導下,社融下滑可能要慢於預期,但平穩回落是大機率。
現在離底部,或許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