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生豬依舊是“金豬” 肉價或明年才有望“2字頭”

由 喜東付 釋出於 財經

  國家統計局11月16日釋出資料,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8%。11月起,豬肉價格結束了19個月的同比上漲,出現了首次下降。這是否意味著豬肉價格終於迎來“拐點”?王韓生是從化養豬行業協會會長,他最近很忙,除了出席廣州本地的幾個穩定本地生豬供應的會議外,還參加了幾個全國生豬養殖行業的會議,王韓生表示,哪怕如今豬肉價格有所回落,一頭豬依舊有1500元~1800元的利潤,如今的生豬依然是“金豬”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實習生 洪豆

  直到昨天,王韓生依舊在外地開會。他說,參會期間,大家的一致判斷是,目前市場上生豬供應量有所增加,但生豬總體數量上仍處於低位,與去年同期相比,生豬價依然處於高位。“現在的生豬依舊是金豬。”王韓生說。

  “養殖戶早決策可減少損失”

  和記者聊起豬肉價格,王韓生信手拈來,他每天都密切留意著國內各大畜牧網站和廣東本地的生豬行情,並密切留意著國家有關部門釋出的訊息。他說,今年以來,國家採取多種措施,豬肉價格總體高位震盪回落。根據豬易商城公佈的資料,從11月10日至今,廣州的生豬(外三元、土雜豬)批發價穩定在30~32元/斤。“毛豬批發價16元/斤,那意味著最後市場上的豬肉肯定在30元/斤以上,排骨要40元/斤,這要在以往,豬肉能賣到20元/斤,養殖戶們都很開心了。”

  王韓生感慨,做養豬這一行,對價格資訊一定要敏感,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都要關注到。如果去年的時候他早決策,清空豬場,就可以少損失500萬元以上。他舉例說,毛豬價格如果有2元/斤的波動,一頭豬可能就是500元的波動,一個5000頭生豬的養豬場,損失可能就是250萬元。

  王韓生分析說,廣州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下調,一方面是本地生豬供應數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則是外地生豬供應廣州的渠道通暢、穩定了。“廣州本地生豬供應大概只增加了20%。後一個因素是主要原因,本地豬的數量不是說增加就能增加,它有一個週期,前後起碼要1年以上,並且有些養殖戶虧怕了,你鼓勵他養他也不敢養。”

  進豬舍前要先隔離兩天

  王韓生說,非洲豬瘟疫情也讓全行業對豬舍的生物防疫重視程度提高到全新水平。現在養豬正在由低端向高階發展,新建豬場做好嚴格的生物隔離和消殺措施,需要高科技的介入。這是一般的小公司不具備的,只有實力雄厚的大畜牧企業才具備這樣的實力。他告訴記者,現在有一個趨勢,一些實力雄厚的大畜牧企業開始在廣東收購一些頗具規模的養殖場。“我們養豬場現在都開始‘傍大款’了。” 王韓生笑著說。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一方面,畜牧企業要重新拿地、建生豬養殖場,需要繁瑣的審批流程,尤其要取得養殖場的資格,還要經過嚴格的環保評審,最後能拿到“牌照”並不容易;另一方面,畜牧企業雖然資金實力雄厚,但在具體的養豬實務上,經驗還是不如一些大型養殖場老闆豐富。據王韓生了解,廣州從化有3家養殖規模在5000頭以上的豬場,都已經被大型畜牧企業收購或展開合作。王韓生的豬場也不例外,從今年1月開始,他的養豬場就被一家大型畜牧行業上市公司“盯”上,王韓生也決定與這家上市公司合作,他轉型做技術顧問,豬場的日常運營則由對方來負責。

  今年春節期間,別人都在居家隔離,王韓生卻一直在自己的豬場忙活,一切都是為了豬場能儘快恢復運營。從今年5月起,經過落實嚴格的生物防疫措施後,他的豬場又重新開張了,目前已經達到上萬頭生豬的規模。

  如今,王韓生的養豬場已經大變樣,除了修葺一新外,豬舍都進行了密封和消殺,比之前“高大上”多了:汙水處理系統、生物淨化系統、消殺系統、測溫系統都齊備了,豬舍的溼度也都隨時處於監控中。王韓生說,現在,他要去豬舍看這些生豬,都要經過非常嚴密的防疫措施,進入生產區前要先在隔離區隔離兩天,而他進到豬舍看生豬的總時長也才不過5分鐘。

  “2字頭”或要到明年下半年

  王韓生告訴記者,目前豬肉價格已經低於去年同期水平,雖然仍處於較高水平。隨著冬季來臨,肉類消費逐步進入旺季,元旦、春節期間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預計2021年豬肉消費量將比今年有明顯增加。王韓生舉例說,當市場上的豬肉價格達到40元/斤的時候,必然對豬肉需求產生抑制,即便是收入還不錯的家庭,也可能會考慮減少豬肉的消費。

  王韓生分析,廣州生豬價格回撥,還受到周邊城市生豬價格的影響。比如,如果周邊城市生豬價格較高,本地銷售緊俏,外地生豬供應廣州的積極性就會下降;而廣州本地生豬產能距離非洲豬瘟疫情之前的水平還有較大缺口。他預測,豬肉要恢復到20元/斤的水平,估計還要到明年下半年。

  王韓生說,除了養殖戶本身之外,整個養豬產業鏈也正處於緩慢修復過程中。因為非洲豬瘟疫情,生豬養殖上下游的飼料、獸藥、疫苗等行業都受到牽連。“很多豬場都是靠著小額貸款才開始復產的。”如今,養豬戶慢慢復產、復甦了,這些相關行業也在慢慢恢復元氣。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