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清理沉睡卡引擔憂:餘額去哪,交易記錄還在嗎

個人開戶數量過多會造成個人對賬戶及其資產管理不善,同時也造成銀行資源浪費。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對“沉睡卡”進行了集中大清理。但是,各家銀行的認定標準不統一,處置手段也有所不同,使用者有諸多擔憂亟待回應。

3月19日,趙書陽收到華夏銀行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公告:“3月30日起將開展個人存量賬戶的清理工作,此後將每年對符合條件的賬戶實施持續清理。”這是他今年收到的第一個正式清理通知。目前,他手中有5張3年以上沒有使用的“沉睡卡”,面臨著被清理的可能。

據央行披露,截至2020年9月末,我國共開立個人銀行賬戶120.92億戶,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達8.64戶。個人開戶數量過多會造成個人對賬戶及其資產管理不善,同時也造成銀行資源浪費,長期不動的賬戶還成為銀行內部風險點。

今年以來,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華夏銀行等10多家銀行對“沉睡卡”進行了集中大清理。然而,《工人日報》記者近日採訪瞭解到,面對大清理,使用者有諸多擔憂,希望得到回應。

有的卡已暫停非櫃面業務

趙書陽在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工作,目前手裡有5張“人情卡”,都是2013年~2017年為了完成在銀行工作的同學和朋友攬存任務辦理的,2018年至今都沒動過。

趙書陽分別透過手機銀行向5張簽帳金融卡轉賬1元,4張卡賬戶餘額有變化。他致電收款未成功的那張簽帳金融卡所屬銀行客服,得到的答覆是:“3年以上沒有交易、賬戶存款餘額為零且沒有其他關聯業務的簽帳金融卡已暫停非櫃面業務,不過可以在櫃檯再次啟用。”

趙書陽隨後又致電另外幾家銀行,發現還有一張某股份制銀行的簽帳金融卡被認定為“沉睡卡”。到櫃檯諮詢後,他才發現,收到過清理提示簡訊,只不過被當成了“垃圾簡訊”,沒注意。

“清理‘沉睡卡’,一是能讓個人資產更透明,二是可以減少非法租卡。”在一家國有銀行遼寧省分行負責反洗錢工作的王志瑋告訴記者,雖然每張銀行卡都在金融監管下,但是單人卡的數額多,勢必會增加監管難度和成本。同時,一人一卡後,非法租卡業務大幅減少,也會減少銀行卡犯罪。

使用者各有各的擔憂

記者梳理10餘家銀行的“沉睡卡”標準發現,涉及賬戶餘額、交易記錄、關聯銀行業務等,標準並不統一。比如,有的是賬戶餘額低於10元即被清理,有的要求為0元;有的要求3年以上沒有交易記錄,有的要求兩年以上沒有交易記錄。處置的手段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予以登出,有的是限制線上交易。

我一張卡里還有6.84元,直接被銀行清零了,合不合理?”趙書陽對此提出疑問:為何有的銀行設定在10元以下?錢數雖然不多,但全國這樣的卡累計在一起也是個不小的數目。這筆錢將去到哪裡?使用者還能不能要回來?這都是待解的問題。

對於清理“沉睡卡”,瀋陽一家裝修公司的總經理劉國棟雙手贊成,但同時有交易記錄消失的擔憂。為了方便採購裝修材料,他辦理過多張簽帳金融卡,有些卡頻繁使用一段時間後就閒置了,但是裡面的交易記錄十分重要。裝修工程質量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發現的,一旦出了問題,涉及官司,卡登出了,如果交易記錄也消失了,沒了對證,他將十分被動。

在建築行業工作9年的王銳由於行業特性及工作原因,他跳槽頻繁,在5個城市工作過,換家單位就換張工資卡,不知不覺攢了8張卡,同時更換的還有留存在銀行的手機號碼。“當發簡訊和打電話都找不到我的時候,該如何將清理資訊通知到我呢?”

儲戶期盼銀行服務更加人性化

記者花了兩個小時致電5家銀行客服人員,得到的答覆均是清理工作是以不侵害使用者利益、不影響使用者使用為前提的。銀行輕易不會登出主卡或子卡有餘額的賬戶,多會以限制交易處理,降低被非法利用的風險。對於交易記錄,只要客戶編號在,使用者拿著身份證都會查到近段時間的交易記錄。即便是時間較久的,涉及官司,法院也有權查詢。對於失聯使用者,銀行的處理更為謹慎,能不動則不動,除非涉及了洗錢等違法行為。

王志瑋認為:“對於‘沉睡卡’,目前全國沒有統一的認定標準,難免會出現五花八門的操作。可以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應當有指導性方針。比如,賬戶有錢的不能清,即便是清也要保留交易記錄等。別讓斬殺犯罪的寶劍傷了合法使用者。”

“銀行主動服務,使用者的體驗會更好。”趙書陽說自己是金融專業畢業生,深知“沉睡卡”清理對國家和個人的好處。但是如果銀行主動服務,針對不同型別的“沉睡卡”給予溫馨提示,打個電話通知一下再登出,不要讓使用者自己去查銀行卡注沒登出,會讓使用者節省大量不必要的時間。

“清理‘沉睡卡’本來就是為了讓銀行能夠更加專注客戶服務,如果清理過程中,不注重人性化,讓客戶體驗感差,會流失一部分客戶,就‘本末倒置’了。”王志瑋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47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清理沉睡卡引擔憂:餘額去哪,交易記錄還在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