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 MULAN魔方電池:“躺平”的電芯,欲在純電市場“挺立”
在今年5月20日上汽集團召開的股東大會上,上汽集團首次對外披露了向新能源、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將打造包括“上汽星雲”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和平臺化魔方電池系統在內的“七大技術底座”。“七大技術底座”基本涵蓋了上汽在燃油、純電動、油電混動、氫能、電池、電驅、智慧駕駛等各領域的佈局。而自主品牌作為上汽集團的“三駕馬車”之一,顯然將成為技術底座的主要載體。
6月13日,基於上汽星雲純電平臺打造的首款全球車型MG MULAN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有關上汽星雲平臺和魔方電池的更多技術亮點在本次釋出會上也得到了披露。
先來簡單聊聊這臺全新架構下誕生的純電動車MG MULAN。新車由上汽全球化設計團隊操刀,透過低趴寬體的造型、蓄勢待發的姿態、豐富的撞色搭配,為MG品牌重回新能源賽道在設計方面打了樣。另外,這臺新車將基於後驅設計,官方資料其可實現3.8秒破百的加速成績,轉彎半徑為5.3米,五連桿後懸架、DP-EPS轉向系統、One-Box電制動系統也在硬體層面提高了其操控性水平。
上汽星雲純電平臺專為純電車型打造,最大可支援3米軸距車型,覆蓋從A級到D級不同細分市場、涵蓋轎車、SUV、MPV、跑車各種車型,採用三軸電驅動、雙高壓平臺佈局覆蓋更廣效能表現,電池可充、可換、可升級,實現超大頻寬表現。
關於魔方電池,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在這次的技術分享中做了比較詳細的解讀。
首先要說明的是,上汽“魔方”電池支援換電,這也意味著搭載該電池的所有車型,電池投映面積必須保持一致。那麼,在投映面積一樣的前提下,不同級別、不同需求的車型,想要實現不同的續航里程,電池厚度便成了關鍵。
魔方電池提供三種不同的厚度,分別是110mm、125mm和137mm,電池包裡面完全放滿是108串,最少可以放96串。
除了厚度不同,電池內部的電芯能量密度也做了差異化的處理。根據能量密度不同,魔方電池可分為低能量密度、中能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體系。在低密度體系裡面,有鈉離子、磷酸鐵鋰和M3P;在中密度體系裡面是普通的三元體系;在高密度體系裡面,未來會引入矽碳負極、半固態等。
透過不同的厚度與不同的能量密度,整個魔方電池平臺的電池效能有了明顯的差異。其中,低能量密度電池有44kWh、51kWh、64kWh、70kWh的版本,中能量密度電池有64kWh、77kWh、90kWh、100kWh的版本,而高能量密度電池則有115kWh、135kWh、150kWh版本。在MG MULAN車型中,將搭載51kWh、64kWh和77kWh的電池版本,電化學體系則包括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兩種,電池包厚度均為110mm。
為了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放置更多電池,上汽選擇了躺式電芯的佈置。簡單來說,這種方式就是將電芯由原先立著放變為躺著放,好處是在不改變電池體積利用率的前提下,將整個電池包的厚度減小。當然,這麼做的好處還有很多。
比如,相比於立式設計的電芯,躺式電芯之間所需的膨脹補償材料和熱隔離材料會大幅減少,另外,“躺平”之後的電芯還有超高整合度、超長壽命、“零熱失控”安全防護的三大好處。
超高整合度,體現在電芯內部和整體電池包部分。相比於立式佈置的電芯,躺式電芯內部,絕大部分空間都可以用來容納有效的電化學材料。而到了電池包整體部分,這種能量的高整合度,即可在體積與電池包重量上優於傳統的立式佈置電芯。
電池充放電的變化過程中,它的體積會膨脹和收縮,當電池在老化的過程中,體積也在不斷變化,一般的電芯兩端有強束縛,當電芯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體積變化時,這種強束縛會始終存在,對電芯內部電解液的流通產生限制,從而對電池壽命產生影響。而躺式電芯上下只有兩個電芯跟它有相鄰關係,兩端沒有束縛。並且,電芯外部還設定了彈性的自適應的束縛裝置,隨著荷電量的變化和老化程度,跟電芯相適應,從而達到超長壽命。
躺平電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優勢,是對於熱失控的控制。朱軍在釋出會上提到,躺平電芯各個電芯兩側有絕熱材料,背靠立式的冷卻結構,而在電芯之間,除了冷卻板之外還有結構板,加上電芯兩側的絕熱材料,總共有三種冷卻結構,從而實現電芯之間更好的熱失控管理。
支援換電的魔方電池,在電池包外圍設計了專用的、支援快換的高低壓連線以及冷卻的連線,所有車型在換裝電池時都有固定位置,從而實現電池包之間的快速切換。
當換電模式形成規模後,使用者還可以對不同容量的電池進行租換,以此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用車需求。另外,車電分離,也就意味著電池能量的損耗,不再會是影響整個車輛折舊的核心因素。
MG MULAN作為一款面向全球市場的全新純電動車型,集上汽集團多重優勢於一身,而具有多重亮點的魔方電池技術,也將助力MG MULAN成為純電動市場的下一輛爆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