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國內商品期貨再次出現大面積的下跌。
品種方面,有色金屬領跌,滬錫跌超6%,滬銅、國際銅等跌超3%,滬鎳、滬鋅等跌超2%;乙二醇、澱粉等跌超1%,甲醇、玉米等小幅下跌;農產品期貨持續下挫,棉花跌超7%,菜粕、棉紗跌超4%,豆粕跌超3%。
僅焦炭、鐵礦石、螺紋鋼、棕櫚油等小幅上漲。
目光聚焦到國家商品市場,相較於國內市場,國際商品期貨市場尤過之無不及。
隨著美國、歐洲通脹資料全面爆表,市場對美聯儲等主要全球央行鷹派加息帶來的經濟衰退後果擔憂越發明顯。
事實也是如此,歐美國家的經濟已經略顯疲態。
最新資料顯示,美國6月製造業產出指數兩年來首次跌破榮枯分水嶺50,服務業PMI初值創5個月新低。
即使美國還未陷入經濟衰退,PMI釋放的也是令人更加擔憂的訊號,因為一些經濟領域增長明顯放緩,尤其是製造業活動。
歷史經驗表明,通脹大幅下降往往會讓經濟增長付出沉重的代價。近期不僅美股慘遭拋售,大宗商品也大幅回落。
當前,從石油到小麥,從天然氣到銅,大宗商品普遍正在遭遇拋售。
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此前大幅加息,引發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這便造成大宗商品形成強利空,因此近期大宗商品走勢正在走經濟衰退邏輯。
然而彭博的分析師西蒙·懷特卻認為,近期大宗商品下跌的部分原因也有可能是市場慣有的獲利了結。
其觀點也並不是沒有道理,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截止6月14日當週,對沖基金20種大宗商品淨多頭倉位減少5%,至2020年9月份以來新低。
懷特表示,短期來看,在未來2-3個月,持續的獲利了結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可能會使得大宗商品出現進一步下跌。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投資者也可以利用此番價格走低來補充現有的頭寸,或者是考慮價外看漲期權。
懷特認為,即便出現經濟衰退,不論是否由大宗商品引起的,從歷史上來看,將大宗商品或商品股票全部賣出是不合理的。
懷特並不是唯一看好大宗商品的分析師。
在美聯儲大力加息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表現直接反映出壓力,不過另一方面,大宗商品更側重於對供需的定價,而市場整體仍供不應求。因此市場分析認為大宗商品牛市可能並不會就此終結。
根據摩根大通的年中展望,在供應緊張和低庫存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可能依舊會帶來驚人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