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前,軟銀旗下的半導體巨頭ARM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檔案,正式申請在美上市。現在,最新的招股計劃已經發布。頂著年內最大IPO的稱號,自然被各方寄予了厚望,包括蘋果、谷歌、英特爾等巨頭紛紛投來了橄欖枝。但作為一家“只賣設計,不賣晶片”的公司,ARM的盈利水平遠遠比不上英偉達這樣的“賣鏟人”。
科技巨頭看好
美國當地時間9月5日,年內最大IPO——ARM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佈啟動路演。ARM目前為軟銀集團全資持有的一家子公司,已申請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交易其ADS,股票程式碼為“ARM”。
最新一份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檔案中表示,ARM計劃發行9550萬股ADS,發行價格區間預計為每股ADS 47美元到51美元之間。
這也就意味著,ARM在此次IPO中將至少募集44.885億美元,ARM的估值在478億美元至545億美元之間。
這一規模低於軟銀集團的預期。訊息顯示,軟銀集團此前尋求的募資規模在8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之間,估值在600億美元至700億美元之間。據SEC檔案披露,預計此次發行後,軟銀集團持股比例達90.6%,若承銷商完全行使超額配售權,持股比例將降至89.9%。
不過這不影響ARM成為今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屆時,ARM也將成為科技史上第三大IPO,僅次於2014年阿里巴巴250億美元的IPO,以及2012年Meta Platforms Inc.(臉書母公司)160億美元的IPO。
ARM基石投資者多為大客戶,其中包括蘋果、英偉達、高通、谷歌、英特爾、聯發股份、臺積電、新思科技和鏗騰電子等,均表示有意向購買高達7.35億美元的ADS。ARM在最新提交的IPO檔案中透露,蘋果公司已經與ARM簽署了一項新的晶片技術協議,該協議將延續到2040年以後。
蘋果公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與ARM合作,並於1993年就釋出了使用基於ARM晶片架構的Newton電腦。過去幾年來,蘋果在為iPhone、iPad和Mac設計自己的定製晶片的過程中使用了ARM的技術。
資料顯示,Raine Securities LLC擔任此次擬議首次公開發行的財務顧問,巴克萊(Barclays)、高盛(Goldman Sachs & Co. LLC)、摩根大通(J.P. Morgan)和瑞穗證券(Mizuho)擔任聯合簿記管理人。巴克萊擔任發單及交收代理人,高盛擔任發行分配協調人,摩根大通擔任穩定市場經理人,瑞穗證券擔任路演啟動協調人和銷售演示主持人。
ARM在路演中強調了包括用於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等加速晶片帶來的市場機遇。此外,路演中還特別提到了安謀中國(ARM China),ARM在中國90%的收入都來自於安謀中國。
下一個英偉達?
在路演影片中,英偉達CEO黃仁勳的出現引發關注。2020年,英偉達曾計劃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但遭到美國和英國監管機構的反對,兩家公司於2022年放棄了交易。
收購的失敗沒有阻止黃仁勳在ARM影片路演中表達對ARM的認可。黃仁勳表示:“資料中心晶片將是驅動未來計算的重要力量,計算來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歷史性時刻。如果沒有ARM晶片技術架構、沒有高效能的ARM CPU支撐、沒有ARM的IP授權系統,英偉達無法制造出超級AI晶片。”
作為晶片業繞不過的大山,ARM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智慧財產權(IP)提供商,全球科技領域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官網資料顯示,包括蘋果iPhone以及安卓機在內,全球95%的智慧手機都採用了ARM架構。但在消費者中ARM的知名度並不高,且利潤也沒有想象的樂觀。
2021-2023財年,ARM年收入分別為20.27億美元、27.03億美元和26.79億美元;淨利潤分別為3.88億美元、5.49億美元、5.24 億美元。從收入構成來看,ARM的賺錢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透過許可證賺錢(佔比總收入為40%);另一個則是利用專利使用費賺錢(佔比總收入60%)。
分析師解釋稱,許可證模式指的是,其他公司在用ARM的架構設計晶片時,需要給其一筆授權費,用一次給一次。而專利使用費模式則是晶片廠商用了ARM的構架,把生產的晶片賣出去以後,ARM再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抽成。其中,專利使用費作為ARM最賺錢的業務,定價卻不高,這也是其市場佔有率高達99%,收入和利潤規模卻不是特別大的重要原因。
晶片專家步日欣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ARM處於晶片的上游,主要經營模式是透過設計IP,包括指令集構架、微處理器、圖形核心、互聯構架,然後授權給晶片廠商,幫助後者更快捷地設計晶片。因此,ARM的收費物件是晶片,而不是終端的手機。對比其他高科技企業,把自己的專利授權給硬體企業使用時,它們的產品定價都是針對終端產品收費,收取的費用普遍要遠遠高於ARM。
軟銀最後的希望
在過去兩年中,科技領域的首次公開募股是很少見的,由於美聯儲加息帶來的高利率,投資者不太願意押注高風險的快速增長公司。
但ARM是一個例外。在被軟銀以320億美元收購以前,ARM就在倫敦和紐約上市了。在第二季度,它的收入達到了6.75億美元,實現了1.05億美元的利潤。
2016年,軟銀集團以320億美元收購了ARM,拉開了願景基金投資“帷幕”。但短短几年時間,願景基金投資組合陷入虧損。
2020年,軟銀集團曾計劃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將ARM出售給英偉達,但因ARM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晶片IP設計供應商,歸屬問題牽扯到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最終出售方案因監管部門的反對而“流產”。
2022年,隨著全球科技股暴跌與日元貶值,願景基金投資收益進一步惡化,軟銀集團在錄得公司成立以來最大幅度單季虧損後,流動性訴求高漲,開始大規模出售旗下各類資產。去年在出售9%的阿里巴巴股票套現345億美元后,軟銀集團當前最大的股權投資資產為佔比達16%的ARM。
也就是說ARM若能成功上市,將極大地改善軟銀集團及願景基金的財務狀況。於是,軟銀集團以及創始人孫正義開始著重推動ARM的上市計劃,並於今年4月向美國監管部門遞交IPO申請。
不過軟銀方面表示,在發行結束後,它將擁有ARM 90.6%的普通股,但不會從IPO中獲得任何收益。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