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就是在別人都不敢踏出第一步的時候,你踏出了第一步。”劉自鴻對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如是說。
但這邁出的第一步,面臨的質疑從未少過。
柔宇科技和創始人劉自鴻從未少處在爭議漩渦之中。這是一家研發柔性顯示技術的公司。最早的質疑,來自於柔宇在2012年成立之後只公佈願景,卻遲遲未發產品;甚至有行業評論稱其為“PPT量產”、“炒概念”、“大忽悠”。直到2018年柔宇 FlexPai 誕生,針對這家科創企業的質疑聲又變成了,“到底有沒有實際量產能力”?
直到今年8月,柔宇終於首次向鈦媒體App開放了其位於深圳的工廠,也是目前負責柔性屏產品設計製造的唯一工廠。該工廠此前一直被藏在“黑箱”,直到今年方才揭開了這家企業製造能力的神秘面紗。
鈦媒體在節目錄制前,也專門再次探訪了工廠。進入工廠前經歷了十分嚴格的防塵準備、經多次風淋等方可進入。位於龍崗區的柔宇柔性顯示屏生產基地,在2015年建成,2016年正式動工啟用,2018年投產。佔地約10萬平米的工廠內,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生產,也是嚴格的無塵操作工廠。
儘管工廠最核心的產線內景無法公之於眾,但至少意味著,柔宇開始向外界展示開放的姿態。
創業八年後,站在柔宇背後的創始人劉自鴻首次站到了影片訪談的聚光燈下。在鈦媒體「何謂對話·中國創造者」第六期節目中,一向犀利的趙何娟直接丟擲了心中疑問:柔宇科技到底是獨角獸還是大忽悠?
“不要指望所有人唱讚歌”
談到外界的質疑,劉自鴻笑了。他說:
“我挺淡定的。創新的過程當中有一些不同的聲音真的非常正常,千萬不要指望所有的人去唱讚歌,我覺得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在創業最初幾年,劉自鴻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打破自己內心的恐懼感,用他的話來說“是一種刻骨銘心的奇妙的感覺”;另一方面,還需要面對外界的聲質疑的聲音——“你看,這是一群傻子,還在那裡弄”。他認為別無選擇,只有打破這些噪音才有可能繼續堅持下去。“我就像帶著一個安全帽,拿著手電筒,在那裡鑿啊鑿。”
這段經歷是痛苦的,創新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但劉自鴻對柔性屏未來市場潛力的篤信,從未改變。
劉自鴻的創業三觀,其中之一就是主張包容失敗。“即使創新失敗了,我們也應該為這些失敗者去鼓掌,因為他們驗證了這條道路是錯誤的。”
劉自鴻為何一頭扎進柔性顯示產業?
一個驅動力是對新技術的追求;另一個驅動力,則是“去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強大吸引力”。
劉自鴻認為語言上的任何辯解都不如拿出真正的產品,實現真正的量產有力。“早年間去找一些投資人,沒聽過這個技術,懷疑是不是忽悠的技術,其實挺正常。過幾年你把東西做出來了,這種聲音自然就沒有了。”
對於“不公佈量產資料”質疑聲,劉自鴻也非常理解。“如果沒有我們今天所在的國際顯示基地的這條量產線,我們也不好意思說實現了大規模量產出貨,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今年5月,柔宇科技完成了3億美金的F輪融資,9月柔宇科技對外發布了第二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 2,新機明顯在完成度和實用性上有了躍升。在前不久深圳40週年的晚會現場,採用了四千餘塊柔宇科技生產的柔性屏作為佈景。
“獨特技術路線”
理科學霸出身的劉自鴻對技術的發展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只要在底層技術上不違背一些原則,比如物理學第一性原理,那麼這件事就是靠譜的”,而柔性顯示領域的創業正是在他的認知範圍內經過理性判斷的結果。
劉自鴻在影片中稱“選了一條在行業中沒有人嘗試和關注過的的方向,我們是用的超低溫的非矽的工藝來實現全柔性的積體電路,做出來的產品的顯示效能、彎折效能,可靠性,達到了當初預期效果”。
當前,行業內全柔性屏主要有兩種技術,一種是多晶矽的技術,即LTPS的技術路線,該路線在傳統液晶顯示屏和傳統OLED固定曲面顯示屏中發展得比較快,體系也比較完善是目前的主流技術;另外一種則是柔宇科技的ULT-NSSP技術。
劉自鴻向趙何娟介紹,“目前柔宇科技的柔性屏已經可以實現2000多萬個電晶體的覆蓋,最薄可以做到0.01毫米,並支援兩百萬次摺疊”。這些領先業界的指標,意味著整個電子裝置變成可以摺疊的形態,因此柔性屏技術的成熟讓許多新的創新應用成為可能。
柔宇科技的融資歷程已經完成至F輪。還要燒錢到什麼時候?
針對這個問題,劉自鴻淡定回答,“特別底層技術創新的企業,一上來要在一年、兩年內盈利也不太現實。”。他看的更多是長遠方向,一旦大規模化應用到來,其盈利能力也將呈指數級增長。
面對趙何娟提問“你覺得你是一個有錢人了麼?”,劉自鴻說“我沒想過這個事情,我所有的精力都是在想怎麼跟團隊一起把這個技術和產品做好,如果創業天天想著錢的事情,也挺無聊的。”
“處在浪潮之中就要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