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不掩戰略雄心,從年報行長致辭看興業未來
3月30日晚間,興業銀行釋出2020年報,年報中行長陶以平的致辭金句頻出,如沐撲面一襲興業的春風:那裡有暖意、綠意、定力、耕耘、與希望,更有背後的戰略“雄心”——
作者 :愉見財經-夏心愉、劉筱攸
暖意,源自那句“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也是最值得的付出”。去年,興業銀行與實體並肩戰“疫”,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應貸盡貸、應延盡延、應核盡核,製造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金融扶貧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重點監管指標超額完成,6000多萬捐款雪中送暖,51個掛鉤扶貧點全部“摘帽”,“興公益”品牌向陽而立,千千萬萬客戶在復工復產、脫困脫貧中感受金融應有的美好。
這是金融的大道、大義和大愛。正如陶行長說的,當神州無恙,他們已經根植在更加深厚的實體沃土。
綠意,是“將綠水青山轉為金山銀山”。從2006年國內率先開綠色金融先河,15年拓荒佈道,經年如一發展並領跑綠色金融,已讓興業獨具辨識度,綠色已經成為興業銀行深入骨髓的基因,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為其“商行+投行”戰略新增最動人的色彩。
定力,是興業銀行“錨定戰略航向”。在陶行長筆下,興業如同一艘“商投旗艦”,正在“平穩馳向藍海”。在投資銀行賽道,興業的目標是成為一流的資源整合者。“藉助投資銀行,我們要把握一個個新興的行業賽道,服務到最有生機的客戶,在助力形成高水平供給體系過程中最大程度分享盛世中國的價值創造。”
耕耘,是在財富管理方面“一心一意為客戶著想,鍛造專家的能力,盡到管家的本分,做好東家的服務”。金句背後,是興業低調卻紮實的站位,這家源於福建,白手起家,草根出身的銀行,一路走來,最鮮明的印記是沉下身子挖掘高收益資產,最大的標籤是與廣大中小金融同業血脈相連。如今,興業把同業金融的優勢嫁接到財富管理,把好資產做成好產品,再經由銀銀平臺等網路輸送出去。這一步,如魚得水、水到渠成。
收穫,是該行2020年總資產、總負債雙雙兩位數增長,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餘額近五年來首次“雙降”,營業收入跨過2000億元大關,撥備覆蓋率重回 200%以上,撥備前利潤首次突破1500億元,實現兩位數增長,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進一步驗證了興業銀行邁向高質量發展、打造價值銀行的成色。
交出靚麗成績單的興業銀行,已基本完成資產負債表戰略性重構,劈波斬浪奔向明媚春天。
讀陶行長的年報致辭,除了感受一家銀行發展的春意盎然,更是要管中窺豹,讀懂該行經營理念。
道以明向,術以立策。下面我們“內行看門道”,來看看興業銀行基於自身既有業務的稟賦,對未來發展航向的描繪。
紅了績效,綠了信貸
我們要努力成為全市場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供應商,在“兩個一萬”基礎上高位進發,圍繞從城市更新到鄉村振興不斷擴充套件的綠色場景,完善綠色金融供給體系,特別是以碳達峰和碳中和為核心,以融資+融智為載體,以交易+做市為抓手,以碳權+碳匯為標的,全面佔據碳金融制高點,助推增厚社會財富。藉助綠色金融,我們要進一步加深銀政關係、銀企關係,重構輕資本大類資產,贏得責任投資者芳心,為“商行+投行”新增最動人的色彩。——陶以平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簡稱)理念,近兩年來風靡世界,漸成主流。其實興業銀行多年來堅持並踐行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本質一脈相承,一以貫之,並經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條“寓義於利”、兼顧國際標準和中國特色的ESG實踐之路,並獲得世界權威機構的認可。2019年以來,蟬聯明晟ESG評級A級,保持國內銀行最高評級。
綠色銀行打造“全市場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供應商”的定位,既體現了興業銀行15年來在綠色金融市場耕耘積累下的經驗和信心,也是繼續擴大這一先發優勢的決心。
綠色金融之於興業銀行,是在信貸導向上是向綠色金融傾斜並適當授權;在資源配置上是安排專項綠色信貸規模;在融資方式上是創新運用租賃、信託、投行等多種金融工具;在考核上是安排專項資金激勵綠色金融業務的拓展與創新;在機制保障上是率先將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升到企業戰略和公司治理層面,在制度流程、組織架構、資源配置、隊伍建設、產品服務體系、考核評價等方面貫徹落實並完善配套支援。
作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還不斷探索綠色金融服務邊界和範圍——不僅僅是針對環保企業客戶進行融資,更是排放權金融服務,還是綠色金融個人服務。
15年引領綠色發展潮流,興業已在綠色金融領域創造了諸多第一:國內首家提供碳金融服務、落地國內首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首家實現了國內碳配額質押產品的落地;完成我國首單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援證券;落地境內首單綠色金融債、首單藍色債券等等。
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更是讓綠色金融站在風口,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碳金融領域,興業銀行2007年即開始佈局,積累了深厚經驗,可謂捷足先登。
今年以來興業銀行先後落地市場首單碳中和併購債權融資計劃、國內首批碳中和主題債券。就在最近,由興業銀行牽頭主承銷的“華電福新能源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成為全國首筆權益出資型“碳中和”債券,也是福建省首單“碳中和”主題債券。
這也是陶行長那句“綠色是興業銀行最鮮明的底色和優勢”背後的底氣。這一“底氣”有強大的資料支撐:截至2020年末,興業銀行綠色融資餘額1.16萬億元,服務客戶2.98萬家,而且還是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餘額最大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匯聚綠色金融集團之力,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紅了績效,綠了信貸。
兩張差異化“王牌”,瞄準一流財富銀行
我們要努力成為全市場一流的財富管理銀行,打造更加開放的投資生態圈,從全市場開展產品“選秀”,構建覆蓋全市場、全譜系的資管產品和專業服務體系,為全型別客戶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資產配置服務,助力客戶財富保值增值,打造全市場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樹立“要理財,找興業”的口碑。——陶以平
雖然財富管理已經是條擁擠的賽道,但興業銀行有其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強大的高收益資產組織能力和深厚的同業金融優勢,以此為支撐和動力,興業銀行表示,要做全市場一流的財富管理銀行。 “生態”這個詞,近幾年愈發高頻地出現在各家銀行的話語體系裡,代表著依託自身在某個領域的資源集結,形成對本機構和參與者的業務支撐,也成就自身發展優勢。 在生態構築上,興業的“同業金融生態圈”一騎絕塵,以“清結算+存託管”為基礎,興業銀行依託獨有的“銀銀平臺”和近年來打造的非銀資金管理雲平臺,將各類金融同業及他們自身的客戶,全盤貫穿。
僅去年,“銀銀平臺”支付產品結算量超過7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0%;非銀資金管理雲平臺證券資金結算量18.59萬億元,同比增長26%。這一活躍度背後,是大量的金融同業客戶的認同,造就了興業銀行同業“生態”之繁榮。
同樣,興業銀行打造的“投資生態圈”,暢通“投行—資管—財富”價值鏈迴圈。其中作為核心抓手的理財業務做好前端與“投行生態圈”各類資產供應的流轉,後端與“投資生態圈”各個銷售渠道對接,充分體現了興業銀行強大的高收益資產挖掘和組織能力,去年該行理財餘額較年初增長10.35%至1.48萬億元,收益能力顯著提升,為客戶創利超425億元。
這一繁榮“生態”能帶來什麼?一是資產,二是渠道。
基於這一生態閉環,意味著興業銀行可以依託集團化經營和同業朋友圈廣大雙重優勢,對內打造“兄弟連”,對外擴大“朋友圈”,整合集團內外資源,快速組織並挖掘優質的資產,為其全型別客戶(居民、企業、機構等)提供全方位、全週期資產適配服務。同時,“銀銀平臺”連線中小金融機構的優勢亦是利器,興業銀行可以依託這些渠道將財富管理服務有效下沉並傳輸到千家萬戶。
尤其是,興業銀行著稱的同業生態的長期優勢衍生出了三個重要財富抓手:
- 一是“錢大掌櫃”,主要面向行內外零售客戶,年底註冊使用者已近1500萬;- 二是“機構投資•交易平臺”,主要面向各類金融機構,以資產交易、理財投資、資金撮合為主要功能,截至去年底註冊使用者近2000家,產品銷售超過1600億元;- 三是“財富雲”,主要面向銀行同業,為合作機構提供銀行理財等產品,去年銷售財富產品近1300億元。
——這就是陶行長那句“將好產品經由銀銀平臺等網路輸送到街頭巷尾、田間阡陌”背後的深意。
在兩張“王牌”加持下,興業銀行財富管理駛入快車道,去年,零售財富類產品銷售規模達到5.43萬億元,實現財富代理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9.70%,也促成了興業銀行零售AUM達到2.61萬億元,同比增長22.87%。
從持有資產,到管理資產
我們要努力成為全市場一流的投資銀行資源整合者,持續推進投行生態圈建設,全面提升資產組織、銷售及表外直接撮合能力,將優勢從債券承銷延伸到整個直接融資市場,將模式從持有資產轉變為管理資產,繼續保持表外融資增量超越表內,以投行資產供給帶動財富管理需求。藉助投資銀行,我們要把握一個個新興的行業賽道,服務到最有生機的客戶,在助力形成高水平供給體系過程中最大程度分享盛世中國的價值創造。——陶以平
陶行長對興業銀行要在投資銀行領域做到“全市場一流資源整合者”,有其詳細的方法論:
興業銀行將深耕“投行生態圈”,全面提升資產組織、銷售及表外直接撮合能力,將優勢從債券承銷延伸到整個直接融資市場;打造輕型投行,以更寬頻的資本市場服務能力服務更多科創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企業。
其中點睛之筆,是將模式“從持有資產轉變為管理資產”。這一戰略闡述是對該行不斷追求的“商行+投行”戰略的清晰註解。
對內,興業銀行巧用多張金融牌照,各子公司緊密融入“商行+投行”戰略,投承、投研、投銷、投顧一體化不斷深化;對外,興業銀行這兩年搭建了包括“股、債、貸、轉”全產品的“興財資”平臺,合作金融機構超過150家,顯著提升了資產組織、銷售及直接撮合能力。
在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市場第一的基礎上,興業銀行去年債券承銷實現全譜系突破,金融債承銷同比增長206.79%,境外債券承銷也升至中資股份行第二位;金融市場做市商地位進一步鞏固,銀行間債券交易量、債券做市量、債券借貸、利率互換綜合做市量均在細分領域穩佔頭部座次。
在投行新興領域,興業銀行也積極競逐一流,併購融資同比增長91%;與子公司合作穩步推進權益投資,明星企業私有化業務再次實現突破,新增多個直投專案,前期投資的一些專案已於去年成功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末,興業銀行表外直接對公融資增量(3203億元)近年來首次超越表內(2909億元)。去年投行資產流轉近3000億元,同比增長25%;向理財提供資產超過1100億元,對促進財富業務發展而言,很是“給力”。
資料說明一切。陶行長判斷:興業銀行從持有資產轉向管理資產的輕型投行模式逐漸形成,並已經開始反哺財富管理。
下一個五年怎麼幹?興業銀行一脈相承,信心滿滿,持續將自身優勢轉化為勝勢,升級打造綠色銀行、財富銀行、投資銀行三張“金色名片”。
興業的底氣在哪裡?
興業的底氣在於戰略轉型的陣痛期已經過去,開始進入攻堅期,邁向收穫期。
一是收入結構更加均衡和最佳化。一方面,興業銀行是目前已發年報的幾家股份制銀行中,唯一一家淨息差逐季提升的,且全年同比上升了11個BP;另一方面,在主動減費讓利於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24.14%,達377.10億元
二是其資本內生增長和集約經營的成效已經逐步顯現。從2017年末到2020年末,興業銀行在沒有外源資本補充的情況下,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9.07%上升至9.33%,而同期興業銀行貸款增長超過1.5萬億元。
這得益於資產負債結構戰略性重構的基本完成,也得益於敢於刀刃內向,堅定戰略執行,久久為功。正如陶行長所言:“經過幾年持續的結構調整,興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已經變得更加成熟穩健。我們努力走在市場曲線前面,儘量弱化順週期行業特性,基本完成資產負債表戰略性重構,表內外資產質量均具備較強可持續性,流動性指標保持歷史較好水平。”
興業的底氣在於綠色金融、財富管理、投資銀行是該行的特色和持續打造的強項,“商行+投行”連線商行龐大客戶與投行豐富產品,既有將綠水青山轉為金山銀山的獨特優勢,也有暢通資產與資金閉環的硬核能力,迎來了屬於興業的大時代。
草木蔓發,春山在望。“誰的腿腳沾滿征塵,誰將率先抵達。”這是興業的下一個五年宣言,也是吹響再出發的嘹亮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