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報道稱,根據美國央行週日披露的資訊,美聯儲的放款工具目前已經買入了幾十家公司發行的債券,而其中就包括市值426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事實就是,伯克希爾其實並不需要美聯儲的幫助,也沒有要求美聯儲提供幫助,更加不必說,巴菲特的公司體量極為龐大,美聯儲購入額度極為有限的一點債券,對他們根本就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此外,美聯儲本月推出的這一工具目前還持有了來自眾多鼎鼎大名的藍籌股公司的債券,比如沃爾瑪、波音、埃克森美孚、可口可樂、AT&T等。
根據伯克希爾的財報,第一季度結束時,公司擁有大約430億美元的現金,他們顯然不可能有任何流動性方面的風險,而美聯儲居然會去購買他們的債券,這隻能說明美聯儲所謂的資本市場支援運作已經走到了多麼極端的地步。這樣的現實讓一些專家無法不感到憂慮,他們擔心美聯儲的超級實驗正在扭曲和破壞市場的正常機能。
“巴菲特先生,不要擔心,現在美聯儲來支援你了。” 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官布克瓦爾(Peter Boockvar)在週一遞交客戶的研究報告當中寫道,“美國貨幣政策現在又走出了新低。”
根據《福布斯》的實時資料,巴菲特目前淨財富698億美元,是全球第四號大富豪。他擁有伯克希爾37%的A類股票。眾所周知,巴菲特的公司除了擁有眾多的子公司外,還大量投資了蘋果、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企業的股票。
不必說,和許多其他成為美聯儲購債物件的企業一樣,伯克希爾在之前的相當時間裡就已經在享受著極端低廉的借貸成本帶來的好處了。從伯克希爾極為強勢的資產負債表當中,人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他們根本就不擔心自己的債券找不到買家。
“這真是尷尬到了極致。” Quill Intelligence執行長、首席策略師布斯(Danielle DiMartino Booth)感慨,“巴菲特壓根兒也不需要美聯儲的支援。”
讓2008年政策相形見絀
巴菲特雖然不需要,但美聯儲偏要不管不顧地提供支援,這一事實正說明央行對疫情的政策反應已經激進到了怎樣的程度,當初大衰退期間,他們的許多政策都被觀察家形容為“大膽”,但是和今天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具體說來,十年多以前,他們的做法是將利率降低到零,在量化寬鬆操作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債券,以及出資幫助救援了保險巨頭美國國際等。
現在,美聯儲乾脆透過其所謂二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Secondary Market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SMCCF)直接出手購買企業債了,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而且購買物件甚至覆蓋了低等級的垃圾債券。這一特殊工具是由美國財政部出資250億美元建立,由貝萊德負責管理的。
工具的推出頗為低調,只是在3月間釋出了宣告,說美聯儲將會買入足夠數量的企業債,來解鎖陷入凍結的市場。
這就意味著,嘉年華遊輪、福特汽車和其他之前已經被借貸市場擋在門外的企業,現在又重新有了獲取成本可負擔的資本的途徑。美聯儲3月23日的宣告同時也幫助股市找到了底部,之後便一路猛烈上漲了。
美聯儲一直強調,他們對金融市場的緊急干預,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惠及所有美國平民百姓。
6月17日在國會作證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我們想要支援市場機能,是因為只有市場運轉起來,企業才能借貸,家庭才能借貸。”
鮑威爾還補充說,當企業得到了信貸,“他們就不大可能去採取那些成本削減措施”如裁員等。
不過,與直接向小企業提供可寬免貸款的薪酬保護計劃(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不同,美聯儲的企業債購買計劃並不附加要求企業留住員工的條件。換言之,那些已經成為美聯儲購債物件的企業,現在依然可以隨心所欲地大規模裁員。
科技巨頭是下一個目標?
美聯儲這一工具的具體負責部門是紐約聯儲,他們週二公佈了截至6月16日的購債清單,除了前面提到的企業之外,名單中還有卡特彼勒、福田汽車、Dollar General、家得寶和萬豪國際等。
他們所購買的,並非這些企業發行的新債券,而是那些已經在市場上流通的債券。(週一,紐約聯儲宣佈推出一個單獨的工具,實質上用於購買新債。)
所有這些債券當中,還有價值570萬美元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債券,伯克希爾的這家子公司規模龐大,同時又擁有PacifiCorp、MidAmerican Energy和Nevada’s NV Energy等若干家公用事業子公司。
紐約聯儲還發布了一個由794家公司組成的指數,這些成分公司都符合美聯儲的要求,意味著其債券未來都可能成為緊急救援工具購買的物件。指數當中赫然還有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康卡斯特、迪斯尼、華納傳媒等媒體巨頭,甚至還有一系列外國企業的美國子公司,比如豐田、大眾、戴姆勒等。這些車廠都是美國勞動力的大僱主,在東南部地區尤其重要。
贏家和輸家已經產生
計劃的目的並不是救援特定的企業,而是要確保那些符合信貸標準的企業能夠得到所需的資本。如果沒有這樣的支援,則大規模破產風潮完全可能隨時發生,讓經濟墜入嚴重的蕭條。
“這是一種非常精明的工具。”Cumberland Advisors董事長、首席投資官柯托克(David Kotok)評論道,“美聯儲想要給伯克希爾、威瑞森和蘋果,乃至其他企業以激勵和誘惑,讓他們在經濟方面更加活躍。”
不過,柯托克同樣擔心這種干預會扭曲資本市場的機能。
“美聯儲現在其實就是在挑選企業贏家,而與此同時,他們自然也就將輸家界定了出來。”柯托克解釋道,“贏家當然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市場的支援與認可——不然,美聯儲為何要購買我們的債券?”
柯托克說,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的認可就意味著贏家將獲得更低廉的借貸成本,獲得額外的財務火力。相反,那些未能進入美聯儲名單的企業,想要舉債就會變得相對困難了。
“贏家和輸家之間的鴻溝正變得越來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