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相比春白茶,秋白茶真的更耐泡?美女茶掌櫃給出關鍵資訊

由 勞新忠 釋出於 美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作者:村姑陳

《1》

近幾天傍晚開始有幾縷稀薄的涼風,吹得路邊的大樹簌簌作響。

暮色裡,遠處的路燈鱗次櫛比亮起,橘紅色的光似薄紗,緩緩籠罩著燈柱蹁躚。

初秋夜裡的風細微薄涼,帶著院子裡的花香、草木香徐徐送入室內。

取一白瓷蓋碗,拿出身著五彩外衣的秋壽眉,在燈光下被襯出越發溫柔。

燙壺溫杯後投入幹茶,用環壁注水的方式一圈一圈澆淋在茶葉上,注水完畢後合蓋快速倒出茶湯。

端起茶杯,找個舒服的姿勢,一口一口細品秋茶的清香。

茶湯晶瑩剔透,清香撲鼻,讓人心曠神怡。

有茶友說,沖泡秋白茶香氣純正,湯水清澈,而且不像春白茶泡個三四衝就要換茶,耐泡度更高。

秋白茶真的會比春白茶耐泡嗎?其實並不會,在品質上乘的情況下,好茶都很耐泡。

《2》

白茶的耐泡與否是由什麼因素決定?主要有兩個。

一、茶葉的內在物質是否豐富

沖泡白茶是茶葉內的營養物質不斷釋放都茶湯中的過程,因此只有足夠的內在物質支撐白茶才更耐泡。

茶葉內的營養物質積累離不開先天優異的生長環境和後天精湛的製茶工藝。

生長在太姥山高山茶園的茶樹,繚繞的雲霧像個天然保護傘撐在上方,幫助茶樹避開太陽直射光和有害光線的破壞,積累富裕的營養物質。

此外,雲霧內細細密密的小水珠隨時隨地滋潤著茶樹,在酷暑時節能起到降溫增溼的作用,這樣的生長環境下茶葉自然積累更多的氨基酸等物質。

而且高山晝夜溫差大,茶樹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積累大量營養物質,晚上隨著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白茶內的營養物質依舊得以大量留存下來。

優渥的生態環境下自然更有利於茶葉的內在物質積累,採摘下來的茶青芽葉肥壯飽滿,內含充沛的茶氨酸、可溶性糖等物質。

在沸水的沖泡下,白茶內的營養物質均勻的釋放到湯水中,自然能沖泡個十幾衝。

採摘下來的茶青在精良工藝的加持下,進一步保證茶葉的耐泡度。

白茶的製茶工藝是不揉不捻不殺青,再加上萎凋和烘乾兩道主要工序。

茶青薄攤薄晾在離地70公分的水篩上,憑藉自然的風力的柔和的陽光慢慢蒸發掉體內的大量水分,同時也將部分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排出茶葉內,讓製出的茶葉品質更佳。

最後慢火烘乾,將萎凋後殘留在茶葉內的多餘水分散發出去,如此製成的白茶含水量達到國標規定的8.5%以下。

經過簡樸自然的製茶工藝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白茶內豐厚的營養物質。

故而,白茶生長在高山茶園並採用精細的製茶工藝,內在物質積累更加充沛,也更有耐泡的基礎。

《3》

二、泡茶手法是否正確

優質的白茶仍然需要掌握好泡茶技巧,才能增加耐泡度。

沖泡內在物質豐富的白茶,若是一上來就將其悶泡,把茶葉和沸水長時間靜置在密封的空間裡,久久不出湯。

茶多酚和咖啡鹼等不斷析出,最終茶湯中的營養物質比重失衡,湯水變苦變澀。

在悶泡過程中,白茶內的營養物質提前過多釋放,必然對後續的耐泡度產生影響

內在物質過早且無節制析出至茶湯中,在前一衝提早喝到下一衝的滋味,如此一來便產生好茶不耐泡的錯覺。

就像一場長跑比賽,運動員在前面幾圈卯足力氣,不停加速,身體的能量過早消耗,到最後體力肯定跟不上。

是以,在日常沖泡優質白茶時,少不了快出水的沖泡方式。

將水煮沸後環壁注入蓋碗中,快速將幹茶打溼,注水完成後合上蓋子快速傾倒出茶湯。

從注水到大部分茶湯倒入公道杯中,這個過程時間在7—8秒左右,才可算作快出水。

越是內在物質豐厚的白茶,在前幾衝出湯速度越需要快一些,這樣才能讓茶湯滋味鮮香醇爽。

等到後面湯水滋味慢慢變淡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適當延緩出湯時間。

正確的沖泡手法,優質的白茶泡個十幾衝是完全不在話下。

《4》

那白茶採摘季節不同,會對茶葉的耐泡度產生影響嗎?

其實並不會,由上文便能知道影響白茶耐泡的主要原因是茶葉的內在營養物質積累和沖泡手法。

而不同的季節更多的是賦予白茶不一樣的風味。

春白茶的香氣最大特點便是毫香和花香,似蘆葦草般清新的毫香,像蘭花、晚香玉、梔子花、桂花等等馥郁芬芳的花香。

花香或清雅恬淡,或清新舒爽,極其豐富且有層次感,香得迷人。

春壽眉除了花香外還夾雜著一股清鬱的草藥香,類似新鮮採摘下來的鴛鴦藤的味道,通竅提神。

春白茶的滋味以鮮香醇爽為主。

香氣,從沸水沖泡後,便如影隨形出現在蓋子上、湯水中。

第一沖茶湯入口,就像山泉水般鮮爽清甜,舒服爽口。

緊接著嫩滑的湯感如上好的絲緞緊緊包裹住舌面,回甘出帶有一股清涼的薄荷感,在心田激起層層漣漪。

是以,春茶季採摘的白茶,香氣馥郁,湯水滋味鮮爽,清甜,潤澤,這些都是其曼妙的風味特色。

而秋白茶生長在秋季,煥發出來的是與春白茶不一樣的生機。

秋白茶主要採摘秋壽眉,它的香氣成熟內斂,馥郁沉穩,湯水滋味更加稠滑甘甜。

這主要是因為秋季高山的光照在雲霧遮擋下,更加柔和,芳香物質慢慢積累,呈現在湯水裡香氣更加溫柔、嫵媚,纏綿,少了三分張揚,多了幾分內斂。

再加上,秋天時一場秋雨一場寒,茶樹在夜間更容易在較低的溫度裡將白天光合作用產生的能量,轉化成豐沛的內在物質,湯水更加甘甜。

梗粗葉大的秋壽眉,葉片表面覆蓋一層厚厚的蠟質層,裡面含有豐厚的果膠物質和可溶性糖。

在沸水沖泡後,葉片和茶梗中的營養物質同時匯入茶湯中,為湯水增加稠滑和甘甜的滋味。

啜一口茶湯,湯水是別樣的醇厚,馥郁的草藥香和花香交融其中,帶來極佳的味蕾體驗。

因此,不同季節採摘的春白茶和秋白茶,有著不一樣的風味特點,但並不影響二者的耐泡度。

《5》

為什麼會有茶友覺得秋白茶比春白茶耐泡?

主要原因還是二者的葉片厚度不一樣。

春茶季,茶樹生長髮育較快,所以,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茶農採茶時是爭分奪秒,一刻也不敢鬆懈。

不然白毫銀針變成白牡丹,白牡丹變成壽眉,利潤就大打折扣。

高山採摘下來的茶青,由於春季氣溫較溫和,雲霧遮擋下光照柔和且有霧珠的滋潤作用,葉片持嫩性很強,整體厚度和蠟質層相對較薄。

沖泡時注入沸水,春白茶中的營養物質便悉數釋放出來,湯水滋味清潤爽口。

但要是沒掌握好沖泡技巧的新手,沒有較好的控制出湯時間,或者是部分有坐杯習慣的茶友,那前幾衝的湯水含有過量的內在物質,茶湯更濃,等到後幾衝,反而變淡。

如此一來,便會讓部分茶友產生春白茶不耐泡的錯覺。

而秋白茶的葉片,由於經歷過一個酷暑再加上“秋老虎”橫行的早秋,為防止曬傷,茶葉表面長出一層蠟質層。

此外,生長速度變慢,早晚晝夜溫差變大,夜間溫度漸漸轉涼,葉片厚度變大以禦寒。

因此,這層厚厚的蠟質層在沸水衝擊下,能讓秋白茶內的營養物質緩慢釋放。

哪怕是不正確的悶泡方式下,它的口感苦澀度遠比春白茶來得低,茶湯依舊淳和甘甜。

正是因為秋白茶內在物質釋放較緩慢,才給人帶來它耐泡的感覺。

可見,春白茶和秋白茶二者葉片厚度不一樣才帶來秋茶比春茶更耐泡的誤解。

《6》

耐泡,顧名思義就是指一泡茶可以經過反覆多次沖泡後依舊有著不寡淡的滋味感受。

一款茶耐泡與否,主要與它內在營養物質多與寡、沖泡方式息息相關。

而採摘季節的不同直接影響的是春白茶和秋白茶的風味呈現,與二者的耐泡度毫無關係。

事實上,優質的春白茶和秋白茶在同樣的沖泡方式下,耐泡度沒有優劣之分。

耐泡的茶能免去經常換茶的不便,但品質佳的白茶不僅要耐泡,更要有馥郁的茶香和醇滑的滋味。

微涼的秋夜,約上幾個朋友衝一泡秋壽眉,一邊聊天一邊喝茶,時光幽幽安靜!

【來源:小陳茶事】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