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調心 養氣益身

  目錄:

  第一章 養生先調心 心和五臟調

  第二章 五法養氣有益身心

  第三章 身心健康的標誌

  編者按:心臟掌控人的情緒。所以,心緒必須先穩定、平和下來,這樣人才會長命百歲。《黃帝內經》講:“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意思是說,如果心裡不平靜,人體所有的臟腑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養生先調心 心和五臟調

  心為五臟之主,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現實生活中,任何一種不良情緒的出現都會連累到它。所以,心臟最勤奮,又是最容易受傷的。

  《黃帝內經》上有一句話叫“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這裡的“主”,就是指心臟。心掌控人的情緒,所以,心緒必須先穩定、平和下來,人才會長命百歲。

  《黃帝內經》裡還有一句話,叫“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意思是心裡如果不平靜,那人體所有的臟腑都可能陷入危險之中。只要心臟不出問題,其他的臟腑一般也會安守本分,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神”也就不會出什麼問題。

  心陽不足會造成腎精虧損

  心在五行中屬火,位居於上而屬陽。腎在五行中屬水,位居於下而屬陰。中醫常說“陰陽平衡”、“水火相濟”,就是說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樣暢通。比如說,心火每時每刻都要下降,把陽氣送給腎,腎才不會寒;而腎水必須上行滋養心陰,否則,心火就會亢盛。

  心和腎之間的關係就像太陽和冰川,太陽每天都要出現,把冰川一點點融化,用來灌溉良田、滋養萬物。反過來,由於冰川的存在,太陽的熱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則大地就要變成荒漠了。

  所以,心陽不足的話,就無法把充足的陽氣送給腎臟,造成腎精虧損。舉個例子吧,我們心跳加快時,明明是心臟出了問題,可很多人會說“心慌”,這個“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對應的是腎臟,所以心臟出問題的時候,會影響到腎臟。

  心裡裝的事太多,脾則不舒

  大家都知道,脾主運化。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脾的運化,被人體消化、吸收後才能變成營養,經血液輸送到全身。但是,如果沒有心陽的存在,脾的運化功能就無法實現。

  舉個例子,很多身體消瘦的人,吃了不少補藥,都不見效。到醫院去檢查,又查不出什麼問題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心裡裝的事太多了,不管有事沒事,總去想一些沒必要操心的事,分散了心陽。思慮過度就容易傷及心血,而心血不足又會影響到脾的運化,造成少食、腹脹、身體乏力等“心脾兩虛”的症狀。

  心肺協調,濁氣和清氣才能正常交換

  心主血,肺司氣,血是氣的載體。肺吸入的清氣需要透過血液的運化才能分佈到全身各處,濁氣也要依附於血液才能到達肺部,透過肺的呼吸排出體外。所以,只有心的功能正常,血液執行才會通暢,讓體內的濁氣正常地和大自然的清氣相替換。這就是中醫學中常說的“血為氣之母”、“血以載氣”的道理。

  心情不好,揉肝經帶來好心情

  心與肝之間的關係就更好解釋了。心主血,肝藏血。我們心情不暢的時候,最需要肝臟來疏洩情緒。比如,有的人在心情壓抑時會感覺心前區憋悶,兩脅也有疼痛感,這就是心血瘀阻使肝失疏洩所致。因為兩脅是肝經循行的部位,肝氣鬱滯就會引起兩脅疼痛、脹悶。

  總的來講,心臟的不適都會影響到肝、脾、肺、腎。《黃帝內經》中關於五臟的比喻非常形象,心就像君王,肝就像將軍,肺就像宰相。將軍或宰相出問題了,都會影響到君王的決策。如果單是將軍出問題了,對宰相的影響卻很小。唯一不能出問題的就是君王,君王要是“龍顏大怒”了,將軍、宰相的日子就都好過不了。

  五法養氣有益身心

  古人將修身養性相提並論,融為一體,其中許多有益的觀點值得我們借鑑。

  心平以和氣

  中醫認為,怒氣過盛傷肺充血,暴喜過度氣血渙散,思慮太甚弱脾胃。

  現代社會競爭加劇,更要戒浮躁之心,要善於剋制與自我排遣,儘量淡化得失恩怨,處理好人際關係。“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每生百禍。”

  無求以培氣

  元氣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有奢求。奢求而不得,容易氣阻傷身。人應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以培養元氣。如此,方能“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慾望過分強烈,有損人的元氣,健康更無從談起。

  寬胃以養氣

  人體是依靠腸胃來消化和吸收營養的,因而寬胃以養氣十分重要。飲食宜清淡,葷素粗細要合理搭配,同時也不可過飽。飲食無節,菸酒無度,會使胃氣不足,氣血虛衰。

  長嘯以舒氣

  這是古人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養生之法。長嘯時對鼻喉胸腹都能起到按摩與刺激作用。歌唱者長壽便是明證。飯後茶餘,閒庭信步,你不妨亮開歌喉,或低吟詩詞,或哼幾句小調,可以舒暢心情、排除雜念,達到物我兩忘之境界。

  安靜以通氣

  大腦安靜有利於肌肉放鬆、氣血暢通。每天白晝若能保持大腦安靜半小時或一小時,可充分發揮腦細胞的潛力,協調人的生理與情緒,減少熱能的消耗。

  身心健康的標誌

  身體健康十項標誌: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的繁重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勇於承擔責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身體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和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且無出血現象;

  9、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富有彈性。

  心理健康的六大標誌:

  1、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做到自知自覺,既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的缺點感到沮喪,甚至自暴自棄。

  2、坦然面對現實,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能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3、保持正常的人際關係,能承認別人,限制自己;能接納別人,包括別人的短處。在與人相處中,尊重多於嫉妒,信任多於懷疑,喜愛多於憎惡

  4、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定與心理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調。

  5、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

  6、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有經久一致的人生哲學。健康的成長有一種一致的定向,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種主要的願望。

  結語:心為五臟之主,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心平,氣順,各個器官達到平衡的狀態,這樣才是健康。只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帶來美滿幸福的生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99 字。

轉載請註明: 養生調心 養氣益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