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瞭望 | 挑戰系統性紅斑狼瘡</p>

截至記者採訪時,鼓樓醫院利用異體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已達600多例,治療有效率約60%

憑藉間充質幹細胞療法的開創性成果,孫凌雲及其團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從連雲港發車的K8358次列車,到達南京為凌晨3點10分左右。“這個時間點對我剛剛好。”靜靜說。

靜靜是一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十年來,她每年都要坐這趟車趕到南京,然後直奔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去掛該院副院長孫凌雲的號。“不然搶不到。”

紅斑狼瘡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其突出症狀之一是患者面頰出現蝶形紅斑,如被狼咬傷所致,故有“狼瘡”之稱。紅斑狼瘡分皮膚型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紅斑狼瘡。

與皮膚型紅斑狼瘡病變侷限在皮膚不同,系統性紅斑狼瘡可累及全身各臟器,治療難度極大,難治類患者2年內死亡率高達35%,能活過5年的更少。

從這個意義上,被孫凌雲及其團隊運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挽救過來的靜靜,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今年4月,我又做了一次檢查,各項指標正常。現在,我和正常人一樣,每年只需檢查一次,每天吃上一粒提高免疫力的藥即可。”靜靜說。

今年初,憑藉間充質幹細胞療法的開創性成果,孫凌雲及其團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目前我國紅斑狼瘡患者約有百萬人,且多為年輕女性。據孫凌雲團隊提供的資料,截至記者採訪時,鼓樓醫院利用異體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已達600多例,治療有效率約60%。

顯然,這一療法給他們帶來了生的希望。

從絕望到希望

新療法挽回病患青春與生命

“如果沒有這一療法,沒有孫院長,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我。”回首2007年自己成為最早的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患者之一,來自江蘇丹陽的珊珊感覺自己“蠻幸運”。

據珊珊回憶,2006年元旦,當時21歲的她突然高燒不退,臉上長斑。經醫院檢查確認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最初使用激素治療,結果全身水腫,皮膚潰爛,骨頭壞死。

病危的珊珊被緊急轉入鼓樓醫院風溼免疫科。此時,孫凌雲的間充質幹細胞療法正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要不要嘗試這一療法?醫院內部有爭論,珊珊和家人也面臨抉擇。

不過在珊珊看來,“其實沒得選擇。嘗試一下,或許還有希望。”

珊珊記得:“治療過程很簡單,就像掛水一樣,將幹細胞透過靜脈注入我的身體。這些幹細胞是從我媽媽身上提取的,培養了好長一段時間。”

結果奇蹟出現了——掛了一次,珊珊停止的月經就來了,繼而血、尿檢查顯示,各項生化指標逐步恢復正常。

如今珊珊已經35歲,身體各項指標正常,只是因為當時股骨頭壞死,走路還有些不利索。“能夠活下來,已是我的幸運。”珊珊說。

<p>瞭望 | 挑戰系統性紅斑狼瘡</p>

7月3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孫凌雲坐診,為病人診斷病情

從希望到應用

20年潛心研究換來科技大獎

珊珊的“救命恩人”孫凌雲出生於1962年。1990年從南京醫科大學畢業後,孫凌雲進入鼓樓醫院風溼免疫科。3年後,愛鑽研、能吃苦的孫凌雲已經成為全院最年輕的科室主任。

擔任風溼免疫科主任期間,孫凌雲看到許多年輕女性被系統性紅斑狼瘡奪走生命,一些家庭也被拖垮,他便“盯”上了這個病種。

當時,國內一般利用激素治療,而國外已開始嘗試造血幹細胞療法。為此,孫凌雲申請前往義大利、日本、英國等國學習造血幹細胞療法。同事、學生說起孫凌雲,總是異口同聲:“他太拼了!除了看病、睡覺,其他時間和精力幾乎全部投入到科研。”

造血幹細胞療法要將病人原有的免疫力徹底摧毀,然後重新建立。而在上世紀90年代末,孫凌雲嘗試自體骨髓造血幹細胞療法發現,該療法不僅費用高、併發症多,而且對病房要求高,風險極大,且不能常用。

2000年,孫凌雲看到國外研究說,間充質幹細胞也有一定的免疫調節功能,他就開始琢磨:能否利用這種幹細胞進行移植?能否用其治療紅斑狼瘡?

孫凌雲解釋說:“如果說造血幹細胞是‘種子’,間充質幹細胞就好比是‘土壤’。‘種子’的品質固然重要,決定了人體自身免疫力的高低,但‘土壤’也很關鍵,本底不好,免疫自然會失衡。”

帶著一絲期許,孫凌雲開始了這一領域的研究。

這是一個全新的治療方案,此前國際上尚沒有人有過相關試驗。這意味著,沒有借鑑途徑,更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在沒什麼經費,也沒什麼企業贊助的情況下,孫凌雲和他的學生摸索著前行——將間充質幹細胞分離出來,再進行培養,將正常的與不正常的進行對比觀察,確認異體之間有無排異反應……就這樣一直到2007年,孫凌雲的研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這一療法當時在醫院內部存在爭議。孫凌雲力排眾議,決心一試。

臨床應用成功後,國外許多相關領域專家來鼓樓醫院學習,孫凌雲及其團隊也受邀到世界各地做報告。現在人們提到間充質幹細胞療法,都會提到中國南京,提到孫凌雲及其團隊。

最近,孫凌雲及其團隊應邀為《歐洲骨髓移植手冊》撰寫其中一個章節。他自豪地說:“過去,是我們到歐美學習造血幹細胞療法,現在是他們來學習我們的間充質幹細胞療法。”

從應用到產業

幹細胞療法迎來新機遇

近年,幹細胞研究備受重視,被視為一個國家的重要“軟實力”。

孫凌雲及其團隊另闢蹊徑開創的間充質幹細胞療法,不僅為一個病種提供了有力的解決方案,也為幹細胞藥物開發提供了新途徑。

孫凌雲說,相比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同樣具有免疫調節功能,且異體移植沒有排異反應,注射前也不需要將人體原有的免疫力摧毀,相對較為安全。

這意味著,間充質幹細胞藥物開發市場潛力巨大。

據孫凌雲介紹,研究中最難的環節是擴增。他解釋說,要抽取40~50毫升骨髓,將間充質幹細胞分離出來,然後培養擴增到5000萬個幹細胞,純度要達到90%至95%,活率要達到98%以上。“當初,僅這一環節的研究就耗時一年多。現在,我們已能夠利用臍帶分離來進行較為穩定的擴增,這為後續間充質幹細胞藥物開發奠定了基礎。”

孫凌雲表示,目前各種風溼免疫病多達兩百餘種,國內不同程度的病患上億人。孫凌雲及其團隊正進一步研究間充質幹細胞療法的作用機理,並嘗試治療其他風溼免疫類病種,如干燥綜合徵、系統性硬化、類風溼關節炎以及今天最為常見的糖尿病等。

臨床應用成功後,孫凌雲的研究仍未停止。十多年來,他不斷完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方案,嘗試利用臍帶和乳牙分離、培養間充質幹細胞……

對間充質幹細胞療法,他仍然保持謹慎:“間充質幹細胞療法能治療很多免疫類疾病,但也不是對所有群體都有療效。對間充質幹細胞,還有很多問題有待了解和發現,我們的研究還會進行下去。”

據瞭解,由於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病患太多,而且多半是半夜就來醫院排隊掛號,鼓樓醫院特別在住院區為孫凌雲的病患單設了一個掛號視窗。

孫凌雲不敢辜負患者的這份信任。至今仍在一線看病的他說:“解除病患痛苦,將病患從死亡邊緣拽回,看著其瘡面逐漸癒合,從癱瘓到站立起來,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97 字。

轉載請註明: <p>瞭望 | 挑戰系統性紅斑狼瘡</p>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