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秋冬養生 進補也要看體質

由 宿秀榮 釋出於 健康

  目錄:

  第一章:秋冬食補藥補看體質

  第二章:進補男女有別

  第三章:各種肉的寒熱屬性

  第四章:秋冬進補5大膏方學著做

  編者按:中醫認為冬天是屬於一個“藏”的季節,人類每到寒冷季節就應該“收藏”。民間又有“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之說,所以這個時段的進補就顯得格外的重要。而中醫將人分為九種體質,每種體質各有其特點,自然進補方式也肯定會有所不同。同樣的進補方法真的是每個人都適合嗎,男人和女人進補有什麼區別呢,冬令進補有什麼好的膏方值得我們學習呢?

  秋冬食補藥補看體質

  按照中醫的理論看,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體質。

  體質不同,進補不同

  按照中醫的理論看,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體質。

  1、陰虛的人要注意養陰

  籠統地說是“瘦人多火,胖人多寒”。如果你一貫很瘦,伸出舌頭自己看看,如果舌紅、苔黃,而且一熱就出汗,一冷就凍透,或者自己覺得太陽一曬就透了,一般可能是陰虛體質。可以用點枸杞子、銀耳、蓮子煲湯,可以多吃一點豬肉,因為豬肉本身是寒性的。

  2、陽虛的人要注意溫補

  如果你比正常人偏胖,一活動就出汗,吃得稍微不舒服胃裡就不適,這種情況一般是陽虛的體質。陽虛的人要溫補性的,冬天的時候多吃一些羊肉、牛肉,甚至鹿肉、狗肉。

  3、氣虛的人注意補氣

  身體瘦削或偏胖,經常感到疲倦、乏力,說話無精打采,面色蒼白,容易出汗,活動後加重,經常有心慌的症狀,食慾差,舌頭色淡,舌體胖,舌苔白。日常食物中的粳米、山藥、大棗、胡蘿蔔、香菇、雞肉、鵝肉、兔肉、鵪鶉、青魚、鰱魚等都有補氣的作用。

  4、血虛的人要注意補血

  面色蒼白沒有光澤,或萎黃乾燥、嘴唇顏色淡,經常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腳肢端發麻、舌質偏淡,形象地說是“黃臉婆”。食物中的桑椹、桂圓、何首烏、黑木耳、菠菜、胡蘿蔔、牛肝、烏雞、甲魚、海參等都可用於補血。

  5、陽盛飲食要清淡

  形體壯實,經常面色紅赤,脾氣煩躁,說話聲高氣粗,喜涼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燻臭。陽盛體質的人一般不需要進補,飲食要多吃清淡,少吃牛肉、狗肉、鹿肉以及辛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因為酒性辛熱上行,所以陽盛之人切勿酗酒。

  6、痰溼的人要忌口

  形體肥胖,喜歡吃肥膩、甜味的食物。精神倦怠,懶得運動,有嗜睡的特點,頭目不清或覺頭重痛。身體總覺得很重,嘴裡有黏膩感,大便溏,不成形,舌體很胖,舌苔滑膩。這種體質的人飲食特別要講究忌口,少食肥甘厚味,酒也不宜多飲,而且不要吃得過飽,要多吃些蔬菜、水果。

  7、氣鬱的人要養心

  這種體質的人一般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要麼容易激動要麼憂鬱寡歡,喜歡長嘆息。女性月經前會出現乳房脹痛現象,自覺咽中有異物,大便洩利不爽。這種人一般性格內向,根據《內經》“喜勝憂”的原則,藥物食物調養的同時應主動尋求快樂,透過養心來補身。可以少量飲酒,以通利血脈,提高情緒。佛手、橙子、柑皮、香櫞等也有行氣化鬱的作用。

  進補男女有別

  1、女性重在補血:

  總體來說,進補要依性別而異。女性重在補血:身體比較弱的女孩子在冬天以補血為主,可以自己製作一點“益血養顏膏”來吃。

  這個方子是這樣的:山東阿膠500 克,冰糖250 克,大棗250 克,核桃仁250 克。把核桃仁打碎,把大棗用水泡一泡,把核去掉。然後將黃酒、阿膠、大棗、冰糖、核桃仁一起放在一個瓷碗裡蒸。

  在“小寒”節氣前後的兩個月時間裡,身體弱一些的女孩子都可以用這個藥,每天一勺到兩勺溫開水化服。

  阿膠是驢皮熬至的膠,顏色是紫色的,既補心又補腎。核桃仁長得就像人的大腦一樣,既有補腎的作用,又有益腦的作用。大棗外面是紅的,裡面是黃的,可以健脾胃。加黃酒的目的是運用黃酒的酒力能夠促進這些黏膩膏類的吸收。

  每年冬天,只要不是感冒發燒的時候,這個膏可以長期吃,對皮膚的膚質和光澤都有好處。

  2、男性重在補陽:

  男性以陽氣為主。身體弱,怕冷的男性冬天的時候可以吃點“桂附地黃丸”。這個藥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上桂枝和附子,是在補陰的基礎上補陽。

  冬天的時候人的氣血都到裡面去了,保護外邊的能力減弱,如果本來就腎氣弱的話會更覺得四肢畏寒、怕冷,用了這個藥感覺會好一點兒。一般來講,吃這種藥一天一次就可以。

  體質是可以改變的, 比如遇到大病或者生了孩子之後。很多原來很瘦的女孩兒生了孩子後變得很豐滿,以前怕冷的毛病沒了, 可能就是體質改變, 陽虛體質有所恢復。

  各種肉的寒熱屬性

  1、羊肉:

  性溫,入肝經。中醫有個補血的名方叫“當歸生薑羊肉湯”,可以溫中補血。平時也可以把當歸和羊肉煮在一起吃,這樣對於體質虛寒的人是有益的。

  2、牛肉:

  性平。體質上沒有明顯寒熱偏頗的,可以吃一點牛肉,牛肉是平性的,能補脾胃。

  3、雞肉:

  性溫。吃雞的話你可以燉嫩雞,吃鴨子卻沒有燉嫩鴨子的,都是“老鴨湯”,如果用嫩鴨煮的話,湯是寒涼的,老鴨湯的寒性就少了。中國傳統烹調中,嫩鴨用做烤鴨,或要不就是鹽水鴨。鹽水鴨是用鹽醃製,因為鹽本身是火性的,把鹽往火裡一放馬上就著了,用鹽醃製過的鴨可以矯正它的涼性。

  4、鴨肉:

  寒性。鴨子生長在水裡,習性偏寒。“全聚德”吃烤鴨都是用嫩鴨,所以必須用火烤制,為的是糾正它的寒性,使之性平一些,吃完以後不會傷胃氣。

  5、豬肉:

  性偏寒。如果體質偏熱的人,可以多吃一點豬肉,但是不要太多,《本草綱目》裡講豬肉性甘寒,多吃甘寒易生痰。這個“痰”不僅僅是指咳出來的痰,還指代謝出來廢物。

  體質偏熱又容易有火的人吃點豬肉沒太大關係,如果體質本來就偏胖又偏寒的人一般會趨向於痰溼體質,就該少吃點豬肉了,否則裡面的寒溼就更嚴越重。

  6:魚肉

  河魚大部分是涼性的,海魚是平性和溫性的。體質偏熱的時候可以吃點鯉魚、鯽魚;體質偏寒的時候可以吃點黃花魚、帶魚。

  秋冬進補5大膏方學著做

  在自然界,秋天和冬天是收藏的季節,我們的身體也和大自然一樣,進入一個儲藏氣血的階段,這個季節裡我們儲存得越多,在春天身體就能越強健。秋冬進補是最好的收藏氣血的方法,能幫助你有病防病,沒病強健身體,解決經常感冒、食慾不好、愛發火、經常掉頭髮、腰痠腿軟等問題。

  進補前需要做的準備

  1.先做箇中醫體檢,明白自己是什麼體質

  四種不同體質比較常見: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症狀和一些常見的補藥和補品相對應,以便人們能自辨體質,在進補時有的放矢。

  2.調脾胃

  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非常重視秋冬脾胃的調養,他認為脾胃乃生化氣血之源,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秋季養生必從調理脾胃開始。

  在秋冬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的過程,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品,如魚、各種瘦肉、禽蛋以及山藥、紅棗、蓮藕、蓮子等食品。另外,豆類、奶製品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當多吃。藥食兼優的茨實、菱角、板栗也是調補脾胃的佳品。

  最值得推薦的5個經典膏方

  膏方的製作一定要請最好的醫生,選最好的藥方,用最好的藥材。

  1.當歸補血膏

  作用:補血

  來源:《內外傷辯惑論》

  需要藥材:當歸200克,炙黃芪500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

  適合人群:可以幫助女性補血、養顏,尤其適合經常掉頭髮、月經量少、經期短、面色發黃、皮膚乾燥、頭暈心悸的人。

  2.參苓白朮散

  作用:健脾胃

  來源:《太平惠民合濟局方》

  需要藥材:紅參100克,茯苓100克,白朮100克,蓮子50克,薏米50克,砂仁50克,桔梗50克,扁豆50克,甘草50克,山藥50克,大棗50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注意,愛上火的人可以用西洋參,不喜歡人參的人可以用黨參或太子參,用量要增加到200克。)

  適合人群:脾胃虛弱、食慾不好、大便稀、胃脹氣、四肢乏力的人。

  3.百合固金膏

  作用:潤肺

  來源:《醫方集解》

  需要藥材:川貝200克,百合200克,生地黃60克,熟地黃60克,麥冬30克,白芍30克,當歸30克,生甘草30克,玄參30克,桔梗30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

  適合人群:有養陰潤肺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尤其適合經常感冒、慢性咽炎、口咽乾燥、經常處在菸草環境中的人。

 

  4.一貫煎膏

  作用:柔肝養肝順情緒

  來源:《柳州醫話》

  需要藥材:枸杞200克,北沙參100克,麥冬100克,當歸身100克,生地黃100克,川楝子50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

  適合人群:經常眼乾、眼澀、眼睛容易疲勞的人,口苦、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或抑鬱的人。

  5.左歸膏

  作用:大補元氣

  來源:《景嶽全書》

  需要藥材:熟地黃300克,山藥100克,枸杞100克,山茱萸50克,川牛膝30克,菟絲子50克,鹿角膠50克,龜板膠50克,食鹽5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

  適合人群:腰痠腰疼、疲勞腿軟、夜尿頻繁、月經量少、愛出汗、頭暈目眩的人,能使人精力充沛。

  製作方法

  第一步:購買藥材。要去有信譽的中藥店買“道地藥材”,買的時候要仔細挑選。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在行,我們找專家幫我們介紹一下上面說的5種膏方中最重要的5種中藥的挑選方法。

  川貝:川貝以小的為好,其中大貝母包著小貝母的“懷中抱月”型川貝為最好。買的時候注意顏色,米色的是正常的,如果很白,很可能用硫黃燻過。

  熟地黃:大塊的比較好,掰開看,內外最好是一致的,黑色油潤、質地柔軟、粘手為上品。

  人參:紅參整體粗壯、色澤暗紅,有半透明瑪瑙似的感覺為好,補益的力量比較大,適合身體虛寒的人;白參以整體粗壯、質地厚實、重的為好,補益力量較弱,適合體質虛弱的人使用。

  枸杞:枸杞無論大小,以顏色紅潤、果肉較多、籽少、口感酸甜的為好,產地以寧夏最好。

  當歸:好的當歸看起來很油潤,摸起來柔軟不易折斷。當歸頭止血、歸尾活血、歸身補血,所以做膏方的時候要買歸身。

  第二步:購買輔料。超市就可以,買冰糖或蜂蜜和有密封圈的保鮮盒。保鮮盒容積要大一點,買回去後要洗乾淨,晾乾。

  第三步:泡原料。用搪瓷盆或沙鍋,把藥材放進去後略微沖洗,加冷水泡30分鐘,便於藥性釋放——最好不用自來水,用純淨水相對好一點。

  第四步:選鍋。銀鍋最好,不過很少見;沙鍋或陶鍋不易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是主流煎煮中藥的鍋,不過由於鍋壁比較厚,相對費火一些;不鏽鋼鍋和搪瓷鍋也可以。

  第五步:生火。火為陽,水為陰,所以煮膏方的時候用煤氣或爐子都可以,就是別用電磁爐。

  第六步:煎煮。將藥放進鍋裡,加水,以水平面超過藥材5~10釐米為適合的量。先用大火煮沸,然後轉到小火慢煮。大約煮到藥液比藥稍微低一點的位置就可以關火了。由於膏方大多是滋補性質的,可以適當煎的時間長一些,按照一般的規律計算,大約90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

  第七步:濃縮藥液。用紗布過濾煎好的藥,將藥渣擠壓一下,將其中的藥液都擠出來,然後將過濾後的藥液放在火上重新煎煮濃縮,濃縮到大約500毫升。

  第八步:收膏。文火,緩慢、分批加進提前打碎的冰糖或蜂蜜,等藥液逐漸黏稠,藥液中有大氣泡冒出的時候關火。

  結語:古人就一直提倡“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進補一定要對症下藥,不可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