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了一盆面發出一個娃!“如果時間倒流,我不會和鄰居多聊半句”
文丨福林媽咪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孩子不出聲兒,肯定有啥事兒!還有寶媽不知道這句話代表著什麼嗎?我們這邊,帶孩子也叫“看”孩子(kan,一聲),自從當了媽,我對這個“看”字深有體會。你以為是看住孩子不受傷害嗎?不,更多時候,你需要看住的是孩子,別扔孩子禍害別的東西。今天在一個短影片平臺上看到一個很火的影片,一個寶寶坐在媽媽剛發好的一盆面裡,表情從做了新奇事兒的興奮,到發現自己起不來之後的恐慌,精彩極了。娃好像掉進了沼澤地的深淵,已經不能自己拯救自己……然後媽媽把孩子抱起來,寶寶屁股上“坐”了一屁股麵粉,醒發好的麵糰很有粘性,被強行拉開的瞬間,就像是在夾一塊拔絲蘋果,只不過寶寶屁屁像是一個肉球,所以算是“拔絲肉球”吧。好多網友在下面評論,也很精彩:“人家發麵你發娃。”“和了一盆面發出一個娃,賺大發了!”“你用的什麼牌子的發酵粉?我也想要個。”“心急了吧,孩子用發酵粉是釋出大的,慢慢養大吧!”……原來是媽媽帶孩子回姥姥家,姥姥家大約是沒有想到有個一歲多的娃,凡是娃能夠到的地方不能放任何不能玩兒的東西,所以把發好的麵粉放在了地上。媽媽出門一趟,碰到鄰居多聊了幾句,寶寶把面盆當板凳了,然後就出現了這麼一幕。媽媽忙活了一中午,給孩子洗衣服,這盆面也毀了大半……不過幸好寶寶是坐進去的,要是趴進去的,或者這盆發麵換成一盆水,旁邊沒有人看著,就危險了。娃和家裡的東西之間的關係,大概就是敵強我弱,敵弱我強。要麼是東西有危險會傷到寶寶,要麼是東西沒危險被寶寶禍禍,反正凡是孩子能夠著的東西,就沒有不礙著他事兒的。所以寶媽們帶娃,必須時時刻刻把注意力放在寶寶身上,稍微放鬆一眼,孩子就可能會受傷,或者就會作妖……你去拿了個快遞,結果孩子把廚房裡的活螃蟹來了個放生……你去打了個電話,結果孩子把你的YSL口紅塗滿了個滿床……你去上了個廁所,結果孩子把奶粉灑了滿地……前方大型血壓升高現場:問天問大地:到底為什麼,“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這句話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其實冷靜想想,是有道理的。一兩歲的孩子精力旺盛,他們清醒的每時每刻,都不能“空白”。要麼需要媽媽的陪伴,和媽媽玩兒,要麼就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玩兒,要麼就是什麼都玩兒累了,感到無聊,那這個時候他就會開始哭鬧了。所以你猜,在你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而他又沒有哭鬧的時候,是在做什麼?肯定是找到好玩兒的事情了呀。什麼能夠讓一個本來會感到無聊的娃感到新奇,那大機率是媽媽在的時候沒有讓玩兒過的,或者是娃玩兒了之後發現場景是自己沒有經歷過的……這麼一想,是不是合理了?但還有一個問題是,難道寶媽帶娃的時候,真的就一眼都不能離開嗎?畢竟很多寶媽都是一個人帶娃的,這種情況下,還要解決自己和寶寶的吃飯問題,確實很難做到時刻盯著寶寶。那怎麼辦呢?其實,寶寶到了一歲多到三歲這個階段,媽媽們對照顧寶寶的意識起居已經比較得心應手,所以重心會轉移到“陪玩”這件事上。媽媽們都知道,孩子3歲前,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不僅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還能幫助孩子的智力水平更好的發育。不過,所謂陪玩兒,並不單單指的是媽媽隨時陪著寶寶一起玩兒遊戲,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目的 ,選擇不同的陪玩形式。其中就包括全程陪玩、關鍵步驟陪玩、旁觀式陪玩,以及創造環境式陪玩。全程陪玩:在一些比較複雜的專案上,比如孩子拿到一個新的益智玩具,但他不會玩兒,或者自己玩兒起不到玩具的效果,需要媽媽多和孩子互動,並且引導學會玩兒。在一些需要兩個人進行的遊戲專案上,或者是需要大人引導才能進行的專案上,寶媽要全程陪玩,而且要讓自己投入精力和感情,和孩子進行同頻。比如和孩子一起玩兒過家家,兩個人要有角色分配,或者是媽媽帶著孩子讀繪本,等等這些。旁觀式陪玩:當然,寶媽和孩子的互動,有時候也需要不那麼頻繁,多給孩子一些空間。這樣可以避免大人用成人思維破壞孩子的創造力。比如塗鴉、積木等等,孩子一開始的程度會是比較低的,如果大人貿然出手,孩子看到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的差距,會變得不敢嘗試,慢慢的就會對這個專案失去興趣。當然,全程旁觀可以和關鍵步驟引導結合來進行,在寶寶一直攻克不下的難題面前,寶媽可以稍微做一點提示,幫助寶寶克服難關,保證孩子有一點成就感,而不是一直沒進展,因為那樣也會影響孩子的遊戲體驗。還有一種,就是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安靜,同時又充滿創造性的環境中,讓孩子進行探索。簡單來說,就是圈定一個安全的範圍,保證孩子只能在這個範圍活動,裡面為他放置很多玩具、工具,什麼海綿、籃子、刷子等日用品,都可以往裡放,讓寶寶自由探索和創作。如果是在房間裡,首先要保證地板乾淨,然後是座椅之類的沒有尖銳的角,孩子能夠到的地方沒有危險物品。孩子很喜歡翻抽屜,可以在抽屜裡放一些安全的東西,等待孩子去探索,抽屜裡的東西可以經常換,給孩子的探索欲提供條件。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短暫的離開,但是儘量留餘光觀察寶寶,並且時不時回來看兩眼,看寶寶的狀態,以及環境中有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這幾種陪娃方式,要以寶寶的需求以及成長的需求為主,而不是為了方便寶爸寶媽玩兒手機,就經常把孩子丟在一邊。當然,這些可能沒有辦法萬無一失的保證孩子的安全,畢竟這是為了平衡孩子的需要和媽媽的需要作出的平衡,而且孩子的成長是免不了磕磕絆絆的,盡力保護孩子,用心包容孩子,這就夠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4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