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教育問題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在孩子年幼時期,他們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到未來他們的發展。而在教育環節中,父母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所謂的子不教父之過,正是這個道理,這也和我們現在經常會說的每個熊孩子背後必然會有一個熊父母的是一樣的道理。
不同性別的孩子在養育方面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和女孩相比,男孩會更叛逆更調皮,這也就意味著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對其進行管教。否則男孩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會更大,從現在很多青少年罪犯的性別都以男性居多就能看出這一點。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青少年心理和犯罪的研究,在管教男孩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養育男孩,12歲前父母堅持這4個原則,孩子未來陽光有擔當。
蕭伯納曾言:“獨立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越來越多“包辦”式教育。
根據某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34.8%的調查物件表示父母“包辦”行為能持續到孩子上大學。
調查還顯示,父母“包辦”式教育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導致孩子沒有主見(58.9%);導致孩子性格怯懦(55.5%);助長孩子惰性和依賴性(51.0%)。大家發現沒,這些“壞毛病”每項發生率都超50%,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狐狸法則
在狐狸的世界中,當小狐狸成年之後,它們就必須要離開父母獨自面對世界,因為這樣它們才能更快的成長,學會如何獨立的生活。
這看似當然非常殘忍,似乎並不是適用於人類社會。然而大自然的規律都是一樣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無法適應自然的優勝劣汰規律,那麼總有一天會被社會淘汰。
作為父母,如何讓孩子更獨立?
學會以適當的放手孩子的能力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增強,父母也應該學會適時抽身,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也許最初孩子難免會碰壁,但是一路跌跌撞撞之後,孩子一定會收穫很多,至少會變得更堅強更勇敢,敢於獨自面對社會中的一切困難。
收起保護傘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傷害,所以會在孩子身後撐起一把保護傘,讓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不受任何惡劣天氣的摧殘。
但是父母不可能把這把保護傘撐一輩子,所以及時收起保護傘,讓孩子的思維感官的各種能力得到發展,讓孩子有更強大的心理去面對挫折,這也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1、讓孩子參與家務之中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份子,父母不能總是給孩子優待特權,讓孩子心安理得的接受一切。而是要讓孩子儘可能的參與家務事中,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為他們分配一下適合他們做的家務,讓孩子儘量獨自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動手能力得到了增強,而且還知道了應該為家庭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只要事情孩子能夠完成,父母就儘量不要插手,哪怕孩子需要為此花費更長的時間,也應當儘量鼓勵孩子做到善始善終。
2、巧妙處理孩子的錯誤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很多父母看見孩子犯錯就會大發脾氣,對孩子大呼小叫,這樣只會讓孩子不敢嘗試,剝奪了他們的實踐機會和動手能力。
如果孩子犯的錯問題並不嚴重,只是一些很小的錯誤,那麼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讓他們自己去找到應對的方法,為自己犯的錯誤作出彌補。
但是如果孩子犯的錯比較嚴重,已經觸碰到底線,或者是傷害到他人,那麼父母就必須及時干預,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和孩子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什麼是挫折教育?
所謂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採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幫助和引導教育者正確的認識挫折,有意識地防範挫折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挫折教育的誤區
在很多家長的認知中,現在孩子的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使得他們很少有機會能夠經受挫折,所以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面對挫折,不少家長往往會人為的為孩子製造挫折,然後讓孩子學會如何應對。
這些家長人為製造的挫折往往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孩子在努力多次後也許都很難完成,所以他們會產生挫敗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會形成習得性無助,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只能和失敗為伍。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的小女兒出生時,扎克伯格滿含深情的給女兒寫了一封信,告訴她即將迎來的是怎樣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也希望她享受成長中的每一刻。
在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你一生中只有一次童年,所以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擔心未來,你有爸爸為你做這些事,我們會盡我們所能來保證你這一代未來的世界更加美好。”
他希望孩子能好好享受自己的童年,能有充足的睡眠,不需要過多的擔心未來。
他完全不打算描繪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讓孩子儘早做好準備,開始戰鬥。
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並把更好的世界送給自己的孩子。
盡全力的支援孩子
肢體上的支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本身就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當他們遭受失敗之後,會沮喪會悲觀,這時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身邊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援。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話,不想在傷心的時候表達他們的情緒,那麼父母可以摟摟他們,抱抱他們,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力量。
心理上的支援父母要用鼓勵性的語言和孩子交流,不要總是否定孩子,嘲笑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心裡產生陰影,只有多鼓勵他們,孩子才願意嘗試,而且才敢於嘗試。因為不管我們處於什麼樣的年齡,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理解,如果父母能夠做到換位思考,自然能夠理解孩子的心情。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才能被父母的愛包圍長大,這樣必然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陽光樂觀,對生活也會更積極向上。
多鼓勵讚揚孩子
如果父母總是批評孩子,否定孩子,那麼自然會讓孩子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只有多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多給予孩子讚揚性的語言,孩子才會更相信自己,才會變得勇敢自信。
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需求是與生俱來的,而且這種安全感卻是父母給予的。如果父母總是讓孩子得不到他們需要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內向,只有充滿安全感的孩子,才能夠有良好的性格。
為孩子創造人際交往的機會
父母不能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讓他們學習,還是應當儘量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孩子知道如何和他人交流,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就更容易養出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