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烈日炎炎、日子“難熬”,重視3件事,身心受益,從此夏天變輕鬆

由 機東林 釋出於 健康

一年四季中,全國大部分地區夏季時間是最長的。漫漫長夏,或乾熱或溼熱的高溫天氣,對所有人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小的考驗,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以及身體虛弱的人,更是非常嚴峻挑戰。

許多人還有“苦夏”的“毛病”,天氣炎熱會有睡眠障礙,食慾減退,身心疲憊,體重減少的情況,就像生了一場大病,工作生活均受到了很大影響。

如何才能減緩酷暑對人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把不利因素變為養生“佳季”?

今天,我們就從中醫的角度聊聊,如何進行養心、養身,應對“苦夏”及夏季常見病,讓你輕鬆度過炎炎夏日,併為即將到來的寒冷季節儲備能量。

苦夏中醫稱“疰夏”。

中醫認為形成的原因有二方面:

一是:夏季炎熱多雨,人體臟腑、經絡等最易被暑溼之邪所侵蝕,從而影響脾胃運化,使脾氣虧虛,造成消化吸收功能紊亂。

二是:夏季氣溫較高,人體易出汗,而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出汗多必然會過多消耗精氣,引起氣陰兩虛。使一些人出現了身心疲憊,氣短心悸,煩躁失眠等症狀。

緩解苦夏的方法:

1.食療

緩解苦夏症狀選擇食療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建議平時多吃些清淡、易消化食物,對一些具有清暑、祛溼、益氣養陰功效的食品也應適當增加。如淮山藥、百合、綠豆、苦瓜、西瓜、冬瓜、黃瓜等等。對減輕苦夏症狀很有益處。

2.午睡

夏季白天時間長夜間短,由於天氣熱不易入睡,人們普遍睡的很晚,極易造成睡眠不足,使身體消耗過大無法回補。中午適當午睡,即可補充人體的陽氣,又可有效增強抵禦暑溼之邪的能力。是行之有效的簡單之法。

3.足浴

足浴歷來是中醫調補陰陽,溫通經絡的有效之法。睡覺之前用溫水泡泡腳,可起到安神養心,健脾和胃的調節作用。

4.藥物

如果苦夏症狀比較嚴重,可根據狀況合理選擇中成藥進行治療。如藿香正氣液、健脾消食片、保和丸、祛暑丸、生脈飲等。如不能儘快緩解症狀請及時就醫。

五行學說中,夏季屬火,火曰炎上。

一年四季中夏季陽氣最盛,氣溫最高,人體汗液會因此大量消耗。是中暑、感冒(熱傷風)、腹瀉等常見病的高發季節。這些疾病有其季節特點,須採取相應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

中暑

中暑西醫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是夏季非常危險,波及範圍較廣的病種。

預防的方法:

首先,在高溫天氣和強烈的陽光下,以及高溫環境內,應避免長時間作業及參與活動,必要時,一定要有防暑降溫防護措施。其次,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分,也可以多喝綠茶或花茶,多吃些新鮮的水果、蔬菜等。

特別要注意的是,夏季兒童更需要按時補充足夠的水分。有些家長因孩子不太願意喝白開水,就用飲料來替代,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飲料或果汁中都含有大量的糖份,而食用過多甜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還易產生蛀牙,甚至引起血糖升高。另外,在飲料中一般都添加了色素及防腐劑,而這些化學成分也可對兒童的大腦造成一定傷害。

還有些孩子熱了出汗後,就喜歡喝冰鎮水解渴,感覺特別爽。這其實也是一個很不好習慣。因為胃如果突然遭到冷刺激,易引起粘膜血管收縮,有可能引起腸痙攣而劇烈疼痛。長期胃熱冷刺激極易誘發胃病!

腹瀉

夏季腹瀉與其他季節的腹瀉有所不同:

一是,天氣炎熱腸道致病菌繁殖活躍程度更高;

二是,出汗過多以及睡眠不足使人的消耗大回補少,導致胃腸道抵抗力降低;

三是,大量食用涼拌葷素冷食、冰鎮飲料甜品,製作不當非常容易造成細菌汙染。

預防方法:

首先,在外就餐時,選擇就餐環境很關鍵,要求餐廳對食物的新鮮程度要有足夠的保障,對飲用水、餐具等也要有嚴格的標準。在家做飯時,生熟必須分開,少吃或不吃生冷涼拌菜,對有可能變質的食物堅決不吃;過夜飯菜儘量不吃,在冰箱儲存過的飯菜一定要熱透再吃。各種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後再吃,對腐爛變質的水果堅決扔掉。

其次,為減少胃腸道過多負擔,平時要有意增加一些優質蛋白以及低脂高能的食品份額。

感冒

夏季感冒,中醫謂之暑溼感冒,俗稱“熱傷風”。

熱傷風,是夏季特有的感冒,從中醫來講,是暑邪侵蝕人體所致,症狀為發熱重、惡寒輕,與秋冬季寒邪引起的感冒有所不同,一般病人並沒有寒冷的感覺,只是發熱、出汗較多。因此,熱傷風的治療(藥物)不能與其他季節感冒一樣。

預防方法:

1不管天氣多熱,都要堅持選擇合適的時間(避免高溫)進行適當鍛鍊,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勞逸結合。平時保證喝足量的水,並適當補充維生素,如:多吃水果蔬菜等。

3注意避暑降溫,但也不能一直待在空調房間裡,且室溫不要太低,與室外溫度差不要過大。特別應避免身體在室外高溫環境中出汗後,回到室內直接對著空調或風扇吹。

4 熱傷風,因其特有的病因病機,只要汗能出透,就可不用吃藥自愈。所以患病時,可以透過喝熱薑糖水幫助排汗的方法治療。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夏季養陽是順應了自然界萬物生長收藏的客觀規律。

儘管一年之中夏季是人體陽氣最充盈、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間,但烈日酷暑,會消耗過多的心之陽氣;人易出汗,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也易消耗心之陰液。所以,夏季仍需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養護陽氣,並著眼一個“長”字。

中醫認為,夏屬火,火與心相應,所以,夏季養陽的重點在於養心。而心主宰著人的思維和情志 ,心情愉快則心定氣閒,利於心率平穩;心火旺時則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影響睡眠質量對心臟不利。

因此,夏季養心對保護心臟非常有益!

夏季養心之法:

調心情

精神愉快對人的肌體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益於降低心血管的發病率;而情緒壓抑、脾氣急躁則易患冠心病、心梗、腦梗。“暑易傷氣,暑易入心”,炎熱更易使人情緒不穩定,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所以,夏季調整心態尤為重要。

養成樂觀待人、待事的習慣,凡遇到難事、急事要頭腦冷靜、情緒穩定,用“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態去積極解決問題。平時生活中,要心胸開闊,儘量讓自己一直保持在心情愉快的狀態,使心神時時得以調養。

調睡眠

夏季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長”,即晝長夜短,養生也要著力於夏季之應“養長”。

《黃帝內經》:“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即:在夏季人們每天要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盈和盛實;要晚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

儘管夏季應晚睡早起,但晚睡時間最好也不要超過11點。因為11點之後,身體開始排毒,各個器官進入了休眠狀態。如果繼續熬夜,長期下來就會對心腦血管等器官造成嚴重影響。早起則可避開暑氣,涼爽開啟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有對提高工作效率有利。

由於天氣炎熱出汗多,人非常容易疲乏,加之晚上睡眠時間相對減少,中午短暫午睡就非常重要了。中午小息對消除疲勞、補充陽氣,提升下午的工作、學習效率非常有益。特別是老人、兒童以及體弱多病者尤為重要。

調飲食

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其非常形象說出了中醫夏季的飲食之道。

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故易多食辛味,以養肺氣。平時常吃的蔥、 姜 、蒜 ,還有韭菜、蒜苗、洋蔥、辣椒等均屬辛辣類。夏季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夏季,人和自然環境均為表現為外熱內寒之象,所以,飲食不可過寒貪涼,否則傷脾胃,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病症。同時,夏季腸胃功能普遍減弱,也不宜多吃過於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應以清淡易為宜。

巧運動

夏季陽光炙熱,人特別容易出汗,但千萬不要因此厭惡日長天熱,還應繼續堅持適當運動,以適應夏季的”養長”之氣。

“夏練三伏”之理充分說明,夏季堅持適當鍛鍊對增強體能、提升自身抵抗力至關重要。

由於氣候炎熱,人體的運動消耗會較大,若鍛鍊形式和時間選擇不當,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適甚至中暑。所以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專案及適宜的時間進行。如:太極、慢跑、散步、游泳等,以及早晚低溫時段或在室內進行。

另外,還應適當增加沐浴次數,以清除因炎熱皮膚表層出現的過多汙垢,儘量保持汗孔暢通,以利於正常排汗。同時也可起到解暑降溫的作用。

提醒:沐浴水溫選擇要適宜,不能太熱或太涼。防止血管異常的老年人發生腦血管疾病。

此外,用中醫方法對部分疾病可進行“冬病夏治”。

如:冬季咳喘氣急等病症;遇冷噴嚏、反覆感冒等病症;遇涼腹痛便稀等病症;腎陽不足者等,可以嘗試在夏季進行“三伏貼"的治療。

夏天做後背艾灸,或艾灸關元、神闕穴位。可起到壯陽、驅寒的作用,冬天不怕冷、不易感冒。

參考資料:

川行.懶得動、不愛吃,原來這就是苦夏[J].《父母》,2016(7):56-57.

養生:夏季兒童補水四要點[J]. 民間傳奇故事(a卷), 2014(8):71-71.

鄧鐵濤. 夏季養生之要點[J]. 生活與健康, 2018(5): 28-30.

肖小惠. 夏季養生要養陽[J]. 光明中醫, 2012(04):186-187.

何迎春. 老人夏季養生要點[J]. 養生月刊, 2014, 000(006):484-487.

王麗如. 五季養生之夏季養心[J]. 醫學美學美容:財智, 2012(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