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點鐘,在江蘇省港閘經濟開發區五星村,一位87歲的老人就開始騎車走街串巷磨菜刀、剪刀。這些年,10多公里範圍內的小區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就是被稱為“磨刀老人”的吳錦泉。作為紅十字志願者的他,熱心公益,用“人人可為”的凡人善舉詮釋了慈善的真諦。(圖/文 南通日報 許叢軍)
老伴去世後,吳錦泉老人獨自居住在老舊的平房裡,經常是做一次飯吃幾頓。老人家中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早晚陪伴他的是一個小收音機。他生活十分儉樸,衣服、褲子、帽子都已經褪色,他卻把磨刀掙得的微薄收入幾乎都用於幫助別人,出錢出力,修路補橋,他以能幫助別人為最大的快樂。
老人先後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甘肅泥石流災區捐款。雅安地震後,他又將磨刀兩年積攢的1715枚1元硬幣、501枚5毛硬幣、7枚1毛硬幣捐獻給雅安地震災區。至今他已捐款4萬多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慈善大使”,每次有關部門給他的獎金和慰問金,他也都無私的捐給慈善機構。圖為高溫天氣下,老人也照常外出磨刀。
在他的倡導下,村裡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錦泉一元愛心社”,“‘磨刀老人’能將掙來的一元、五毛攢起來做善事,我們為什麼不能?”很多社群居民和愛心企業家紛紛獻出愛心,吳錦泉的兒子也很支援他,給了他1000元錢捐入基金。圖為老人走進一個安置小區,在乘涼的居民旁邊找到磨刀的地方。
“錦泉一元愛心社”至今已成立3年多,接受捐贈近20萬元,幫扶困難群眾近千人次。“磨刀老人”已被註冊成江蘇省首個公益商標,南通市紅十字會以老人名字設立微公益基金,倡導“人人可為、力所能及”的理念,募集資金數十萬元,微公益基金已納入全市整體人道救助。圖為老人選好位置後,從腳踏車上把磨刀工具一件件拿下來。
老人的磨刀工具十分齊全。圖為磨刀前,他先用工具刮掉菜刀上的鏽跡。
老人每次磨刀都非常細緻,結合刀具的實際情況,先用粗磨石,再用細磨石等工具。
每磨好一把剪刀,老人都要在碎布上剪一下給顧客看看效果,剪刀兩面都要試。
老人在為居民找零錢。他磨一把刀3元錢,多年來沒有漲過價,收費比別人家都便宜。
老人胸前掛著醒目的“紅十字志願者”胸章,87歲的他是南通最年長的紅十字志願者,是有著56年黨齡的老黨員。
熱心善良的老人經常面帶笑容。
老人展示他剛剛為居民們磨好的幾把剪刀。
老人在為居民磨刀。大家都信得過他,也為他多年來熱心公益的行為“點贊”。
老人黝黑的雙手長滿了老繭,不知道這些年磨了多少菜刀和剪刀。
老人裝好磨刀的工具準備回家,兩位熱心的老人主動幫他扶腳踏車。
上門進行志願服務的五星村志願者幫助老人把腳踏車推進院子裡。村裡的志願者不定期來為老人進行志願服務。
老人在整理獲得的榮譽證書、照片,牆上掛滿了領獎的照片。他曾多次被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接見。
在首屆中國公益年度頒獎典禮上,老人獲得了“中國公益良心獎”。原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為老人頒了獎,並祝老人健康長壽。老人在現場說,能活到90歲,磨刀就磨到90歲,捐款就捐到90歲。
老人還入圍了“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名單。在為港閘經濟開發區黨員幹部上的冬訓課上,他講述了堅持行善的感人事蹟,併為青年黨員代表佩戴黨徽。圖為老人冬訓課後與青年黨員交流。
馬裡共和國中醫學博士、長期紮根中國麻風病區的國際志願者迪亞拉,被譽為非洲“白求恩”,和老人同時獲得了第七屆中華慈善獎,他專門上門看望“磨刀老人”,誇讚老人說:“要向你多學習。”
老人在自家小院裡開心地展示剛剛領取的“激勵救助金”,他成為港閘區“溫暖好人”行動“溫暖包裹”的首批獲贈物件。老人說,自己的能力有限,做得還少,只要還能磨得動刀,掙點錢,還會繼續做好事。